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YY003)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心释吕军伟姜永琢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平话
  • 2篇语言
  • 2篇语言接触
  • 2篇语言学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视角
  • 1篇遗传学
  • 1篇语言学特征
  • 1篇元语言
  • 1篇越语
  • 1篇谱系
  • 1篇壮语
  • 1篇名句
  • 1篇母语
  • 1篇南方方言
  • 1篇古越语
  • 1篇汉语
  • 1篇方言

机构

  • 5篇广西大学

作者

  • 3篇李心释
  • 2篇吕军伟
  • 1篇姜永琢

传媒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学科视角下的语言谱系说“母语”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语言起源问题由来已久。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学、遗传学及基因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科学家通过对人类基因之研究,提出颇具影响的人类祖先源于非洲的假说,与此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对世界不同区域语言之关系的固有认识。人类语言是否源自同一母语?探究该问题仅依靠语言学力量,倍受限制,而借鉴遗传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之研究成果及方法,将为原始母语之探究开辟新的思路。语言绝非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广视野,多学科交叉的途径,有益于接近和探明语言本质。
吕军伟
关键词:母语遗传学
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语言底层理论揭示了底层现象的存在须有两个前提:一是民族底层;二是语言转用。底层理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底层"一词已经跟接触语言学的"母语干扰"等概念合流。汉语底层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重点探讨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但无论在底层词、底层音系特征还是底层形态-句法方面,都存在判定标准问题及其它争议。作为南方方言之一的平话不应放在底层论的视野中研究,从汉、壮语接触历史与现状看,平话受影响的机制属于母语干扰或借用。
李心释吕军伟
关键词:南方方言语言接触平话
平话的区域语言学特征、存古特征与变异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在区域语言学视野中,平话不是汉语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方言。平话与壮语之间的系统结构有较深的相似度。壮语与平话接触的现实情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本地平话杂居的地缘接触,另一种是与外殖平话杂居的地缘接触。一些平话中的上古汉语特征可以证明"古平话"曾经存在过;此外,语言接触中的变异与平话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李心释
关键词:平话语言接触
从汉、壮民族接触看平话的变异类型被引量:3
2009年
南方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语言接触视野,把民族接触和族群文化互动视为方言形成的重要条件。汉、壮民族长达两千多年的接触史至平话形成,并继续影响今天的平话,汉、壮民族接触的情形直接制约着平话、壮语的接触类型。
李心释
关键词:平话壮语
论命名的语言学机制被引量:2
2008年
命名活动是一项语言的、社会的基本活动,命名相应地有这两种分类。命名句是汉语命名中所特有的,命名句不是句子而是名称,但保持了句子的述谓形式。命名具有移动性,是语言系统活力的一个见证。命名处于元语言层面,具有元语言运作的机制。
姜永琢
关键词:语言学元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