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40006625)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符文颖李郇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汉诺威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珠江三角
  • 4篇珠江三角洲
  • 2篇电子产业
  • 2篇子产
  • 1篇多维度
  • 1篇遥感分析
  • 1篇深圳轨道交通
  • 1篇企业
  • 1篇企业创新行为
  • 1篇区域创新系统
  • 1篇维度
  • 1篇建设用地
  • 1篇建设用地扩展
  • 1篇公众
  • 1篇公众参与
  • 1篇管治
  • 1篇轨道交通
  • 1篇轨道交通站点
  • 1篇核心区
  • 1篇二元选择模型

机构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汉诺威大学

作者

  • 7篇符文颖
  • 1篇李郇

传媒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名城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城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化机制对比被引量:18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引人注目。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并结合经济、政治、规划等因素,对比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六大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和珠海城市形态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979-2008年间,各主要城市在各自的地理条件和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演变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广州、深圳和珠海是自上而下的发展管治模式,其城市用地随着产业发展和优化而扩张并调整,但不同的城市发展政策造成了各异的空间形态;佛山、东莞和中山是自下而上的发展管治模式,空间形态总体上较为分散破碎,并在不同地理区位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联系。
李珽符文颖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珠江三角洲
德国内城更新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汉诺威2020”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内城以独特的识别度和多样化的文化生活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部分,而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内城更新正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热点课题。以"汉诺威2020"规划为例,通过对汉诺威内城更新规划的理念和实践的考察,总结德国内城更新过程中的专家、政府和社区三方伙伴合作关系机制,以及改造目标中体现出较强的公共利益等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内城更新的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建议。
符文颖李珽
关键词:公众参与
香港与深圳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典型案例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以TOD(交通引导发展)为发展理念的站点综合开发模式为当前我国的公共交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比香港和深圳的轨道交通站点开发情况,分别以城市级和社区级站点为分析案例,从区域公交系统、土地利用结构、步行系统、住宅类型及公共设施等方面分析和总结香港在轨道交通站点开发中的先进经验,提出以人为本的综合开发是轨道交通站点开发关键的成功因素。
史懿亭李珽符文颖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
区域吸收能力的多维度衡量——基于珠江三角洲电子产业的微观考察被引量:3
2014年
吸收能力是外部学习和创新溢出发生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区域吸收能力在企业微观层面作为一个多维度变量,分解为人力资本、研究开发(R&D)活动和产品技术3个维度,探讨吸收能力中的构成要素对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特定学习行为特征的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电子产业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社会临近性和组织临近性进行外部学习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行业高技术产品的生产领域,并且首席执行官(CEO)能力是企业利用与母公司和国外客户的组织临近性进行学习的重要因素.
符文颖
GIS支持下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建设用地遥感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目的: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及建设用地发展过程和总体特征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方法: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提取珠江三角洲核心区1979、1990、1995、2000、2003、2006和2008年的用地信息,并划分城镇建成区。研究结果:(1)1979—2008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非农建设用地增长了约53倍,城镇建成区增长了约65倍;(2)该地区非农建设用地及城镇建成区的增长速度均经历了由快到慢的过程,但相对于非农建设用地年均增量逐年递增的趋势,城镇建成区的年均增量具有阶段性;(3)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的增长模式经历了由1979—1990年间的分散发展到1990—2006年间的集聚发展,再到2006—2008年间的分散发展的空间转换;(4)在此期间,城镇空间整体表现出点状扩张到线状空间出现,再到形成密集发展带和都市建设圈层的动态演变。研究结论:本文可为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寻本地区土地利用变迁和城镇空间发展演变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珽符文颖李郇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展RS
区域创新系统的管治框架演化——来自深圳和东莞的对比实证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在电子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深圳和东莞的区域创新机制,并进一步从管治角度构建区域创新机制差异的理论框架,在中国转型的体制背景下阐释管治的演化逻辑。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初期自上而下的管治模式相对于自下而上的管治,在各自向网络化管治模式演化的过程中,由于先发制度优势和组织能力禀赋,更能顺利的推动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向区域创新系统的转变。最后指出,演化视角分析必须注重时间和地理的特殊性。
符文颖Javier Revilla DiezDaniel Schiller
关键词:管治区域创新系统
福特-后福特二元生产系统下的企业创新行为——以珠江三角洲电子产业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以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考察珠江三角洲的电子产业集群在生产系统、劳动力市场、融资体系、创新系统以及商务模式5个方面的特征,指出珠江三角洲的电子企业在社会资本基础上发展呈灵活化外包的生产组织模式,但整个集群的劳动力市场、融资体系和创新系统都表现出福特式的封闭内向化特征,是典型的福特-后福特二元生产系统。建立创新行为的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R&D投入、CEO背景、员工流动率以及城市化经济对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并有效区分了这些因素在不同创新类型(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创新活动仍然保持福特式的内部化特征,大中型企业和R&D投入是区域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城市化集聚经济反而对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产生负效应,地方化集聚经济主要通过劳动力流动促进产品创新。
符文颖
关键词:二元选择模型珠江三角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