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331)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牛红星何新焕刘伟王延校余燕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蝙蝠
  • 1篇英文
  • 1篇太行山南段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蝙蝠科
  • 1篇系统发生分析
  • 1篇RRNA
  • 1篇16S_RR...

机构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2篇牛红星
  • 1篇马金友
  • 1篇余燕
  • 1篇王延校
  • 1篇刘伟
  • 1篇何新焕

传媒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16S rRNA部分序列中国蝙蝠科蝙蝠系统发生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蝙蝠科蝙蝠遍布全世界,是蝙蝠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尽管从形态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认为蝙蝠科内长翼蝠亚科应该提升到科、鼠耳蝠属应该提升到亚科的分类地位,但是其科内的系统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本文对蝙蝠科11种38个标本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序,并结合以前报道的13种(属于7科13属)蝙蝠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长翼蝠亚科可以提升到科的分类地位、鼠耳蝠属提升到亚科的分类地位,这与前人报道的结果一致;相对于由鼠耳蝠亚科、彩蝠亚科和管鼻蝠亚科构成的分支,蝙蝠亚科和Antrozoinae是一个并系群。蝙蝠亚科内的亲缘关系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余燕马金友牛红星
关键词:蝙蝠科RRNA
太行山南段洞栖蝙蝠的分布及栖息地重要性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对太行山南段的洞栖蝙蝠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洞穴38个,其中28个洞穴为首次调查,共观察到蝙蝠约17000只,隶属2科4属9种,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马铁菊头蝠。测量洞穴的总水平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并以洞穴内蝙蝠的种群数量(Ai)与根据物种生存状态赋值的权重(Mi)乘积之和评估洞穴重要性。在调查的洞穴中,最重要的洞穴是黄楝树水渠,有8种约2500只蝙蝠在此繁殖和冬眠;其次是涧河洞,有5种约2100只蝙蝠在此繁殖和冬眠。基于洞栖蝙蝠种类和洞穴测量数据的聚类及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太行山南段东西两侧洞栖蝙蝠的分布状况、不同类型栖息地之间的差异以及洞栖蝙蝠对栖息地的选择。太行山南段东西两侧洞栖蝙蝠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冬眠洞穴的总水平长度、最大宽度、最大高度、郁闭度均显著大于非冬眠洞穴。影响蝙蝠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地形因子、隐蔽因子和干扰因子,这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96%。目前,这些洞穴的保护现状均不理想,一些洞穴已经或正在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这使该地区洞栖蝙蝠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本研究结果以期能为决策者在制定开发旅游策略时提供参考和依据。
刘伟王延校何新焕牛红星
关键词:太行山南段栖息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