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1GA75011-44014)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宁夏江魏中林更多>>
相关机构:韶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战争
  • 1篇鸦片
  • 1篇鸦片战争
  • 1篇鸦片战争时期
  • 1篇诗歌
  • 1篇诗魂
  • 1篇普天
  • 1篇经世
  • 1篇经世派
  • 1篇救亡
  • 1篇救亡图存
  • 1篇甲午战争

机构

  • 2篇韶关学院

作者

  • 2篇宁夏江
  • 1篇魏中林

传媒

  • 1篇学术论坛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普天忠愤”铸诗魂:论甲午战争爱国诗潮被引量:1
2006年
甲午战争爱国诗潮是继鸦片战争爱国诗潮后,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出现的新的诗歌创作潮流,广大爱国诗人,无论是洋务派作家、早期维新派作家还是部分帝党官僚,集结在爱国救亡的旗帜下,以强烈的义愤全面揭露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丧权卖国的投降派,讴歌了忠勇抗敌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以“普天忠愤”为特征的爱国诗歌创作潮流。甲午战争爱国诗歌具有明显的“诗史”特征,尽管在艺术锤炼上还略有遗憾,却尽到了文学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魏中林宁夏江
关键词:甲午战争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潮中经世派的诗歌被引量:1
2007年
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诗人在“经世”、“务实”思想的指导下,在诗篇里阐述了当世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消除烟灾,抗击侵略,救危图强。他们才无所用,报国无门,感到极度压抑郁闷,经世之诗从呼天吁地转向谴责讽刺,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同古典诗歌相比,他们诗歌叙论成份增多,抒情成份在减少。他们关注的是救国扶危之术,而不是诗歌的审美特性,使得部分诗歌缺少精细的打磨,缺乏应有艺术锤炼。
宁夏江
关键词: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