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925011)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贾永锋宋雨王新许丽英王少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
  • 2篇生物还原
  • 2篇土壤
  • 2篇微生物还原
  • 1篇滇池
  • 1篇动力学
  • 1篇厌氧
  • 1篇鱼体
  • 1篇针铁矿
  • 1篇溶解态
  • 1篇铁矿
  • 1篇同位素
  • 1篇缺氧
  • 1篇缺氧条件
  • 1篇微生物作用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硫酸钙
  • 1篇环境行为
  • 1篇环境行为研究
  • 1篇汞含量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4篇贾永锋
  • 3篇王新
  • 3篇许丽英
  • 3篇宋雨
  • 2篇王少锋
  • 1篇魏中青
  • 1篇张丹妮
  • 1篇王玉龙
  • 1篇张展华
  • 1篇杨明
  • 1篇李小亮
  • 1篇吴锡
  • 1篇周志华
  • 1篇张雪霞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缺氧条件下土壤砷的形态转化与环境行为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采集张士污灌区0~100 cm深的土壤并在实验室里负载低浓度的砷,采用不加硫和加硫对比研究了厌氧条件下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环境行为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外加硫酸盐条件下厌氧培养8 d后,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砷的大量还原和释放,释放的砷70%以上是以As(Ⅲ)形式存在,尤其20~40 cm深度土壤砷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其它层土壤,As(Ⅲ)和As(T)分别达到892.8μg.L-1和1 240.6μg.L-1.与非生物对照相比每层土中盐酸可提取的砷总量都大大降低,且盐酸提取的As(T)几乎全部转化为As(Ⅲ).伴随砷的释放,铁发生还原和释放,溶解态的亚铁基本都在40 mg.L-1以上,不同土层固相中亚铁离子的量都在9.0~13.4 g.kg-1范围内,固相盐酸可提取态总铁中亚铁离子所占的比例基本都在50%以上,说明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固相中铁氧化物发生还原性溶解和矿物结构转化.当体系中添加10 mmol.L-1的硫酸盐时,每层土的生物培养体系中铁的释放几乎完全被抑制,砷和铁浓度也减少了50%.与不加硫生物培养体系相比,固相中盐酸可提取的砷量减少了50%,一部分砷被转化为稳定的硫化物As2S3而固定.可见在硫酸盐不足条件下微生物还原作用可造成砷被还原、活化和释放,而补充土壤中硫酸盐的量可促使微生物还原/活化的砷转化成更加稳定的形态,稳定的硫化物矿物As2S3是土壤微生物固定砷的重要途径.
吴锡许丽英张雪霞宋雨王新贾永锋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还原环境行为
铁砷共沉淀中的硫酸钙对砷固定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铁砷共沉淀法被广泛应用于有色冶金废水的除砷固砷,但共沉淀过程中产生的硫酸钙的固砷作用迄今尚不清楚。本文利用抗坏血酸将铁砷共沉淀中的硫酸钙分离出来,分析其中的砷含量及确定其质量和固砷百分数,研究了不同pH值初始砷浓度、初始硫酸浓度及Fe/As摩尔比对砷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H值升高,硫酸钙中砷含量及固砷百分数增加。当提高体系初始砷浓度时,硫酸钙所固定的砷含量也增加。在较高初始硫酸浓度或较大Fe/As摩尔时,硫酸钙中砷含量较低,但硫酸钙固砷百分数增加。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清铁砷共沉淀中砷的赋存形态,为准确评价铁砷共沉淀含砷废弃物的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李小亮张丹妮王少锋王新宋雨贾永锋
关键词:共沉淀硫酸钙
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其分配被引量:9
2013年
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分配比例对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具有重要影响。实验利用张士污灌区土壤负载低浓度砷,研究了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砷的形态转化过程,并通过磷酸盐及盐酸提取土壤中的砷、铁和硫,探讨了砷在土壤中结合形态的变化及土壤矿物结构转化与砷环境行为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下土壤负载的砷被迅速还原为As(III)并释放进入液相,培养24h后液相累积的As(T)量达到16.9μmol·L-1,其中As(III)占液相总砷含量的91%以上;48h后释放的砷被再次固持,液相残留的As(III)浓度仅为1.5μmol·L-1。尽管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土壤中铁氧化物的活化,但固相中磷酸盐提取态与盐酸提取态砷所占的比例分别从载砷量的45.3%和49.8%降低到22.0%与0.22%,而体系中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离子的量与砷的释放量保持负相关。可见微生物还原作用下砷发生了活化,释放和再固定的过程,土壤负载的砷从溶解态、吸附态及铁氧化物结合态逐渐被转化为更稳定的硫化物结合态。此研究对于预测土壤中砷的行为与归趋及污染土壤修复具有一定意义。
杨明许丽英宋雨王新贾永锋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还原
滇池几种鱼体汞含量与δ^(13)C、δ^(15)N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鱼体是人体摄入甲基汞的重要暴露途径。对滇池几种重要鱼类的总汞、甲基汞和13 C、15 N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滇池中鱼体总汞和甲基汞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5.6~287ng/g(74±59ng/g)和2.7~400ng/g(73±67ng/g)。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存现显著的相关关系,(R2=0.65,p<0.001),且甲基汞占总汞的平均比例大于80%,表明鱼体中的汞主要以甲基汞的形态存在。滇池几种鱼类的δ13 C平均值为-20.5±4.2‰,范围为-29.0‰^-15.1‰,δ15 N平均值为17.1±4.3‰,范围为5.9‰~25.8‰。同位素比值与鱼体汞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滇池中采集的黄颡鱼和白鱼与其他鱼类不属于同一种食物源,因此对13 C和15 N的分馏不同。另外,采集的鱼类大小和年龄不均一,也可能是造成13 C和15 N异常分馏的原因之一。
魏中青周志华
关键词:滇池同位素
溶解态硅酸盐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和聚合行为被引量:2
2016年
溶解态硅酸盐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和聚合影响着许多微量元素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归趋。研究硅酸盐在矿物上的吸附和聚合规律、机理对于分析其他天然配体或微量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研究了溶解态硅酸盐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动力学,并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其聚合行为。结果表明,硅酸盐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可以通过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准确拟合,R2均达到0.996以上,说明硅酸盐的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机理控制。溶液中单体形态的硅酸盐吸附到针铁矿表面后会发生聚合反应。聚合程度随时间逐渐增强,可能伴随着聚合方向上的变化,而且聚合随着铁硅物质的量比(Fe/Si)的减小而增强。硅酸盐的聚合受矿物形态和表面结构的影响,其可以在针铁矿表面上快速形成结构类似于硅酸(Si O2·x H2O)的高聚物,这与报道的硅酸盐在水铁矿上的吸附显著不同,表明针铁矿表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硅酸盐在表面上的聚合。
张展华王少锋许丽英王玉龙贾永锋
关键词:硅酸盐针铁矿吸附动力学ATR-FTI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