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2DFR20440)

作品数:16 被引量:132H指数:5
相关作者:万永革高熹微申旭辉沈军徐岳仁更多>>
相关机构: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地震
  • 2篇第四纪
  • 2篇断层
  • 2篇断裂带
  • 2篇遥感
  • 2篇遥感解译
  • 2篇强震
  • 2篇裂带
  • 2篇长波辐射
  • 2篇M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体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壳
  • 1篇地球资源卫星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前

机构

  • 10篇防灾科技学院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7篇万永革
  • 5篇高熹微
  • 4篇黄骥超
  • 3篇徐岳仁
  • 3篇申旭辉
  • 3篇沈军
  • 2篇熊攀
  • 2篇荆凤
  • 2篇陈立泽
  • 2篇康春丽
  • 2篇李祥
  • 2篇崔华伟
  • 2篇尉洋
  • 2篇于晓辉
  • 2篇邵博
  • 1篇何宏林
  • 1篇仲小红
  • 1篇李文巧
  • 1篇杨会丽
  • 1篇马未宇

传媒

  • 3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质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国土资源导刊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剑河Ms5.5地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分析
<正>2015年3月30日09时47分34秒(北京时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发生MS5.5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给出该地震的震中位置为26.6°N,108.8°E,震源深度为7km。此次主震后,2015年03月...
高熹微万永革黄骥超
文献传递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_S5.8地震的构造应力场和静态库伦应力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收集的60个震源机制解,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S5.8级地震的震中周围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是发生在走滑体系的背景下,总体应力场的空间不均匀性表现不明显。总体最大主压应力走向N42±7°E,主张应力走向为N58±12.6°W,R值约为0.4。相比于前人的结果,该结果与地震发生震源机制的P、T轴方位更加一致。为揭示余震和主震之间的关系,计算了此次地震所造成的静态破裂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M4.0级余震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值分别为0.042 8 MPa,M3.2级余震的静态库伦应力变化值为0.023 MPa,说明此次地震对2次余震有触发作用。
高熹微万永革黄骥超李祥崔华伟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对地表水体分布的遥感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2012年7月21日,北京西南及河北北部发生特大暴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利用暴雨前后的2012年05月、2012年10月、2013年10月3个时相的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分析特大暴雨与地表水体空间分布的关系、分析人类工程活动对水体分布的影响,对认识此次暴雨的成灾规律及制定有效的减灾措施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研究区的水体面积在暴雨后达67.59 km^2,是暴雨前的1.84倍,拒马河和大石河出山口河段的水体面积暴雨后较暴雨前分别增加2.36倍和2.45倍,水体的个数分别由暴雨前的122个和22个,增加到暴雨后的435个和88个,反映了暴雨前后地表水体的显著差异,但是灾后2013年与2012年相比,水体的数量和面积变化均较小;2)暴雨后地表积水规模与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其发展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可以有效用于地表水体变化的动态研究中,可为这一地区的灾后规划与重建提供技术参考。
张宇徐岳仁
关键词:地表水体遥感解译
水平层状介质射线追踪方法的Matlab实现
2015年
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走时计算在地震定位、地壳速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总结了水平层状介质中射线自震源追踪到台站的3种算法,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2点间射线追踪,为地震定位和平层介质速度确定提供了计算手段。对打靶法、p参数求解法和改进的p参数求解法的计算效率进行比较,发现打靶法和改进的p参数求解法可以对任意复杂的水平层状速度模型进行准确追踪,而p参数求解法只能进行小震中距的射线追踪。对于同样的模型,打靶法的计算效率较改进后的p参数求解法高。
陈连木万永革陈鑫
关键词:射线追踪水平层状介质MATLAB程序打靶法
基于地震监测应用的地表温度和长波辐射数据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从数据本身特征及其应用2个方面对地震监测中常用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和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全球数据进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数据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具有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但在赤道及低纬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差异,认为这一差异与云量分布关系密切;根据我国大陆的云量分布特点选择特征点进行LST和OLR的对比分析表明,云量大于65%的区域,二者的同步性较差,云量低于65%的区域,则同步性较好。据此,以同步性较好的青海地区和同步性较差的中南部区域为试验区,对比了2种数据的涡度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在地震监测应用中,利用2种数据获得的地震异常信息在时、空、强特征上表现为相同或不同都是可能的,LST主要是对增温现象的反映,而OLR则侧重于对整个地-气系统异常的综合反映。
荆凤申旭辉康春丽熊攀
关键词:地震监测
与地震有关的活动断裂带红外辐射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获得与地震有关的活动断裂带红外辐射变化信息,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Ms 7.1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研究了地震前后发震构造甘孜—玉树断裂带的亮温演化特征,分析了地震发生当月每10 d亮温变化情况,并与2011年同期该断裂带的亮温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震前一个月内,断裂带附近亮温值偏高,亮温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出现在断裂带北端,与野外考察获得的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带位置相吻合;震后7~16 d,断裂带附近出现了明显的亮温增高现象,结合地震发生时水汽及CO变化情况,认为这一亮温增高现象与震后地下气体的大量释放有关;2011年5月断裂带附近的亮温高值可能与同年6月发生的Ms 5.3级囊谦地震有关。因此认为,断裂带亮温的显著变化对断裂活动有一定指示作用,利用热红外遥感数据研究主要断裂带红外辐射特征,对地震构造带活动性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荆凤申旭辉张铁宝熊攀孙珂
关键词:玉树地震红外辐射
新疆阜康断裂带中段大黄山探槽晚第四纪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被引量:1
2014年
对新疆阜康断裂带中段大黄山探槽的23个样品进行了细颗粒石英光释光简单多片再生法测年。样品LED12-297等效剂量的预热坪实验结果表明,在220~260℃的预热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基本一致的等效剂量值。测年结果显示,样品年龄与地层的时序性一致,表明阜康断裂带为全新世活动断层。根据探槽剖面错断的最新地层及其上覆地层的光释光年龄判断,断层的最新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1.90±0.14)ka^(3.47±0.17)ka。根据地层的垂直位移量与测年结果得到,阜康断层大黄山段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17mm/a。
戴训也沈军吴传勇杨会丽
关键词:细颗粒石英
综合石油地质、历史地震等资料评估吉林孤店隐伏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被引量:6
2015年
在对松原地区开展的活断裂探测工作中发现了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称之为孤店断裂。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获得了孤店隐伏活动断裂的地下细部结构,在对其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历史地震记录及地震活动性等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石油物探三维地震资料获得的基岩破裂长度进行经验关系拟合,对其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认为其约为M_W7。此外,采用地震矩方法获得复发周期、年发生率等定量参数,利用中国大陆古地震复发概率模型估算出孤店断裂未来50~200a的大地震发生概率。
邵博沈军李莹甄于晓辉戴训也袁俊枫尉洋
关键词:城市活断层探测隐伏活断层发震概率复发周期
芦山M_s7.0地震前天体引潮力和OLR异常被引量:5
2014年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芦山(N30.284,E102.955)发生MS7.0地震,计算该地区潮汐变化,地震时刻引潮力处于最低相位点,显示引潮力的诱震作用属于典型逆冲断层作用类型.以此潮汐周期为时间指示(4月12日-4月23日),利用NOAA卫星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资料分析全国范围地震前后热辐射值连续变化,结果显示:伴随潮汐演化,在全国范围(17°N-55°N-73°E-155°E)内,震前OLR仅震中及其相关联断裂附近发生了显著而连续异常变化过程:在时间上经历了起始增温→异常加强→高峰→衰减→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异常位置与震中基本吻合,发展过程表现出沿断裂带由分散→汇聚→分散的破裂过程,与岩石应力加载破裂演化经历: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闭锁→地震爆发→平静阶段的力学过程完全吻合,显示天体引潮力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而长波辐射异常是地震构造应力应变过程辐射表征.将引潮力与OLR异常结合在地震前兆研究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马未宇康春丽解滔任静仲小红
关键词:天体引潮力热红外长波辐射地震
松原市扶余北断裂的发现及活动性鉴定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对3D及大量2D石油勘探资料的精细解释,发现并确认了位于松原市主城区北侧、距主城区仅10km处的扶余北断裂。该断裂是扶余隆起的北部边界,走向近EW,全长26km,西起孙家围子,向东延伸至大洼镇附近;断层倾向南,视倾角较陡,约60°~80°,早白垩纪为正断层,新构造运动以来表现为逆冲作用。利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钻探、释光测年等多重组合方式对扶余北断裂的活动性作了鉴定,结果表明,扶余北断裂最新活动距今(23.9±0.6)ka^(28.9±0.6)ka,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断裂活动造成第四系底界位错2.5m,中晚更新世地层存在明显扰动。
万永魁沈军刘峡尉洋于晓辉王雷邵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