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781)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杨晓明李长燕徐诚望詹轶群潘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相互作用
  • 2篇相互作用蛋白
  • 2篇相互作用蛋白...
  • 2篇基因
  • 2篇白质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辐射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计数
  • 1篇造血
  • 1篇造血调控
  • 1篇质谱
  • 1篇生物学
  • 1篇髓细胞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标记

机构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4篇杨晓明
  • 3篇李长燕
  • 2篇詹轶群
  • 2篇徐诚望
  • 1篇尹荣华
  • 1篇王治东
  • 1篇许望翔
  • 1篇董小明
  • 1篇于淼
  • 1篇丁亚丽
  • 1篇赵珂
  • 1篇潘婷婷

传媒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红细胞分化相关基因敲除小鼠对低剂量辐射损伤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构建红细胞分化相关基因(EDAG)敲除小鼠并研究其对低剂量辐射损伤的敏感性。方法利用锌指核酸酶技术(ZFNs)建立EDAG敲除小鼠模型;通过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的DNA损伤和集落形成能力评价低剂量辐射损伤。对野生型及EDAG敲除小鼠进行剂量率为0.31 Gy/min的X线照射,1 min/d,连续照射7 d,小鼠累计照射剂量为2.17 Gy。在X线照射后第1、3、5、7天称重并进行血常规检测(n=7);照射后第3天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DNA损伤标志物p-H2A.x的表达水平(n=3);照射后第5天分离小鼠骨髓细胞,接种集落并于7 d后进行集落计数(n=3)。结果成功建立了EDAG敲除小鼠模型并在蛋白水平进行了敲除效果的鉴定;X线照射后第3天,与野生型相比,EDAG敲除小鼠白细胞明显减少,敲除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标志物p-H2A.x表达水平增加;X线照射7 d后骨髓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降低。结论研究发现EDAG敲除小鼠对低剂量辐射诱导的损伤更加敏感,表现为血细胞数量减少,骨髓细胞成集落能力下降,DNA损伤增加。表明EDAG敲除小鼠作为一种对辐射高度敏感的动物模型,可作为低剂量辐射损伤生物学效应评价的有力工具。
潘婷婷尹荣华董小明赵珂詹轶群杨晓明李长燕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集落形成
红系分化相关基因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
2008年
目的制备红系分化相关基因(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EDA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技术对EDAG相互作用蛋白质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构建EDAG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诱导、表达、纯化获得EDAG融合蛋白,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ED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利用Western印迹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免疫小鼠得腹水,最后用免疫共沉淀与质谱联合鉴定EDAG相互作用蛋白。结果纯化获得EDAG重组蛋白,筛选出4株分泌ED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了腹水。该抗体均可用于内源EDAG蛋白的检测,其中两种抗体可用于免疫共沉淀实验,运用质谱技术筛选获得EDAG候选相互作用蛋白。结论利用EDAG单克隆抗体,筛选到EDAG候选相互作用蛋白质13种,涉及细胞增殖及转录等过程,为EDAG的功能研究及其分子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线索。
徐诚望王治东李长燕许望翔詹轶群于淼杨晓明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免疫共沉淀质谱相互作用蛋白质
新型GATA-1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其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GATA-1在造血干细胞的谱系分化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为红系和巨核系发育成熟必不可少,对肥大细胞系及嗜酸性粒细胞系发育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GATA-1的转录活性受到多层次的精确调节,其调控不同谱系分化的功能大多通过与不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实施。近年来,多种新的GTAT-1相互作用蛋白质被确定,特别是GATA-1复合体的研究,揭示了GATA-1转录活性及其调控造血分化的新机制。
丁亚丽李长燕杨晓明
关键词:GATA-1
核磷蛋白与肿瘤的发生被引量:4
2008年
核磷蛋白(nucleophosmin,NPM)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蛋白,定位于核仁,可在胞核与胞浆之间快速穿梭。NPM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过表达,因此被公认为肿瘤标志物和癌基因。后来研究发现NPM也具有抑制肿瘤的功能,它的缺失、突变甚至重排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这表明NPM的作用及其机制非常复杂,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肿瘤的发生。
徐诚望杨晓明
关键词:核磷蛋白肿瘤P53肿瘤标记生物学癌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