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403)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杨大荣杨培李宗波欧晓红柳青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小蜂
  • 9篇传粉
  • 8篇榕小蜂
  • 6篇传粉榕小蜂
  • 3篇榕树
  • 3篇产卵
  • 2篇钝叶榕
  • 2篇卵器
  • 2篇寄生
  • 2篇产卵器
  • 1篇地理
  • 1篇对叶榕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比较
  • 1篇真菌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亲缘识别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思茅师范高等...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杨培
  • 4篇杨大荣
  • 3篇李宗波
  • 2篇彭艳琼
  • 1篇侯香莲
  • 1篇武士波
  • 1篇王振吉
  • 1篇柳青
  • 1篇欧晓红
  • 1篇张媛
  • 1篇肖春芬
  • 1篇沈慧
  • 1篇席义翠

传媒

  • 2篇四川动物
  • 2篇云南省昆虫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钝叶榕三种榕小蜂的关键形态和行为差异研究
2013年
比较钝叶榕三种同步进果的榕小蜂——钝叶榕传粉榕小蜂、杨氏金小蜂和Lipothymussp.的关键形态,结合它们的进果行为,分析非传粉榕小蜂的形态适应性和依赖传粉榕小蜂进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杨氏金小蜂和Li-pothymussp.的胸部、前后足均趋同于钝叶榕传粉榕小蜂,但两者体表较为光滑,有鳞片状刻纹,少毛,且触角第三部分未衍生出刺突形结构,下颚也无骨板。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利用刺突和下颚来撬动苞片,形成微小开口,这一过程约耗费总进果时间的2/3。无论钝叶榕传粉榕小蜂是否进入果腔,一旦苞片处形成开口,杨氏金小蜂和Lipothymussp.即可顺利进入,进入果腔的时间无显著的差异。因此,缺少刺突形结构和骨板是杨氏金小蜂和Lipothymussp.不能独自进果的关键,也意味两者进果必须依赖钝叶榕传粉榕小蜂。
李宗波杨培杨大荣
关键词:钝叶榕传粉榕小蜂骨板
传粉榕小蜂性比与繁殖资源的关系
榕小蜂的性比策略符合局域配偶竞争(Local mate competition,LMC)理论,榕小蜂的繁殖资源是单个隐头果内有限的雌花资源。本文选取了未知榕的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p.,对于其性比与繁殖资源...
杨培李宗波彭艳琼杨大荣
文献传递
垂叶榕和钝叶榕中两个非传粉小蜂属的种群结构
Walkerella和Micranisa是生活在雌雄同株榕树隐头果内两个非传粉小蜂属的造瘿类昆虫。为弄清它们的种群结构及其与榕树—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的相互关系,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垂叶榕和钝叶榕为实验材料,通过收...
麻云翠王振吉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垂叶榕钝叶榕种群结构
文献传递
西双版纳大果榕亚组两种榕树花柱与其传粉榕小蜂产卵器的关系
在榕蜂共生体系中,互惠双方都是利用榕果内有限的雌花资源繁殖后代。对于雌雄异株榕树,雄树为榕小蜂提供繁衍后代的场所,雌树则只形成种子。它们是如何解决这种繁殖利益冲突的?作者于2007-2009年在西双版纳地区通过对两种雌雄...
杨培李宗波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榕树榕小蜂雌雄异株花柱产卵器
文献传递
传粉榕小蜂带粉情况及亲缘关系对其后代数量和性比的影响
生物种群的性比研究是近年来进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榕小蜂为榕树传粉可以显著提高寄主榕树的质量,从而对小蜂的繁殖策略产生影响,小蜂亲缘关系也被预测可能对其后代性比的分配策略产生影响。我们在鸡嗉子榕(Ficus sem...
张媛彭艳琼苗白鸽杨大荣
关键词:互利共生亲缘识别
文献传递
高榕隐头果内两种寄生蜂的产卵行为
通过对寄生高榕榕果的两种果外产卵非传粉榕小蜂产卵行为的详细观察,发现两种小蜂产卵期都集中在榕果发育的间花期,落在榕果表面上的两种小蜂的繁殖雌蜂都依靠触角敲击果面寻找产卵位点,并依靠产卵针刺穿果壁后将卵产在榕果内的小花子房...
王振吉沈慧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产卵行为产卵器
文献传递
榕树传粉昆虫榕小蜂染色体制备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榕树与其传粉昆虫榕小蜂之间具有高度专一的互惠共生关系,榕小蜂为榕树传粉的同时又在榕果内营寄生生活,直至完成其整个生活史,因此一直以来对榕小蜂的染色体研究存在很大困难。本文以对叶榕Ficus hispida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和鸡嗉子榕F.semicordata传粉榕小蜂C.gravelyi为材料,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榕树传粉昆虫榕小蜂染色体研究的详细、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应用该法对对叶榕传粉榕小蜂C.solmsi和鸡嗉子榕传粉榕小蜂C.gravelyi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榕小蜂的染色体核型特征非常相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2n(♀)=10,染色体类型全部为中着丝粒染色体,臂数NF=20。此外,在相对长度方面两者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最后与Imai等1988年研究蚂蚁染色体时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榕小蜂染色体制备,操作过程简单、重复性强,不仅能够得到大量的染色体分裂相,而且染色体细胞界限明确、形态清晰、分散良好。
柳青欧晓红侯香莲杨大荣
关键词:榕小蜂染色体制备
同种榕小蜂在木瓜榕两种地理型上的繁殖及传粉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榕树与其传粉榕小蜂的共生关系常被认为是专一性的,但该系统中有些榕小蜂可在不同种榕树或者同种榕树的不同亚种、变种和地理型上产卵和传粉。探讨榕小蜂在不同寄主中的繁殖和传粉特征,有利于理解非专性榕蜂系统形成的过程及稳定机制。本研究中,作者分别对比分析了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在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的两种地理型auriculata-form和oligodon-form上的产卵和传粉特征。结果显示,进蜂量为1,2,3只时,相同寄主上的榕小蜂后代和种子数量均随进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平均单只繁殖雌蜂的后代及种子数量均无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进蜂量较低时,两寄主可被利用的繁殖资源较充足,榕小蜂间不存在干扰竞争,可最大化地利用雌花资源。另一方面,进蜂量相同时,同一寄主上产生的种子数量明显多于榕小蜂后代数量,说明榕树的繁殖利益更占优势。榕小蜂在auriculata-form上产生的后代总量和平均单只雌蜂后代数量与oligodon-form均无差异,但后者产生的种子数量明显多于前者,说明当繁殖资源充足时寄主不影响榕小蜂的繁殖,然而寄主差异影响种子产生,即auriculata-form和oligodon-form的繁殖能力已发生分化。
杨培李宗波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榕树榕小蜂繁殖传粉
西双版纳两种榕树传粉榕小蜂形态学比较
木瓜榕和苹果榕有着极为相似的传粉榕小蜂,木瓜榕的传粉榕小蜂已经确定为Ceratosolenemarginatus;而苹果榕传粉榕小蜂尚未被鉴定明确。本研究通过对两者的传粉榕小蜂的翅长、头长、头宽、胸长、胸宽和产卵器长度进...
武士波杨培杨大荣彭艳琼
关键词:传粉榕小蜂
文献传递
对叶榕隐头果内寄生真菌的来源
对叶榕(Ficus hispida)是由与其互惠共生的一种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为其传粉的,该榕小蜂栖居于对叶榕隐头果内。在榕小蜂为对叶榕传粉的同时,是否将一些真菌带进了榕果?本...
席义翠陈吉岳杨大荣
关键词:对叶榕寄生真菌传粉榕小蜂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