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36009)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罗和安吴剑袁霞梁斌唐盛伟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分子
  • 4篇分子筛
  • 3篇液相
  • 3篇甲苯
  • 3篇甲酸
  • 2篇液相氧化
  • 2篇环己烷
  • 2篇己烷
  • 2篇苯甲酸
  • 2篇催化
  • 1篇动力学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气
  • 1篇液相空气
  • 1篇液相空气氧化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质谱联用
  • 1篇溶解度
  • 1篇三甲苯
  • 1篇色谱

机构

  • 8篇湘潭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7篇罗和安
  • 5篇吴剑
  • 4篇袁霞
  • 4篇唐盛伟
  • 4篇梁斌
  • 2篇刘长军
  • 2篇刘平乐
  • 2篇谭平华
  • 2篇游奎一
  • 2篇孟艳
  • 1篇王良芥
  • 1篇毛丽秋
  • 1篇李辉
  • 1篇闵恩泽
  • 1篇刘国清
  • 1篇刘颖颖
  • 1篇李光洪
  • 1篇吕兴
  • 1篇吴潘
  • 1篇单高峰

传媒

  • 3篇Chines...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石油化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化工进展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筛固载型Cosalen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分别采用NaY分子筛、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MCM-41分子筛固载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钴(Cosalen)配合物,制备了固载型Cosalen/NaY、Cosalen/MCM-41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热、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固载型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salen已成功地进入分子筛孔道内。在以氧气为氧源的环己烷氧化反应中,Cosalen/MCM-41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对环己醇、环己酮的选择性。该催化反应体系产物中环己基过氧化氢(CHHP)的量很少,表明Cosalen/MCM-41催化剂能加速CHHP的分解。在初始氧气压力0.80MPa、温度130℃、环己烷用量30g、Cosalen/MCM-41用量0.30g、叔丁基过氧化氢0.10g的条件下反应2h,环己烷的转化率达到5.96%,醇酮选择性87.03%。
单高峰袁霞吴剑
关键词:环己烷氧化氧气分子筛
泡沫镍及负载型镍催化剂制备纳米碳纤维层的研究
2008年
纳米碳纤维可用在催化材料、储氢材料、及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本文对用泡沫镍及负载型镍催化剂催化分解乙烯或丙烯制备纳米碳纤维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仪、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碳源、生长温度对纳米碳纤维生长量、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温度450℃,乙烯流率30mL/m in的条件下,负载型镍催化剂纳米碳纤维的生长量要高出泡沫镍3~6倍,负载型镍催化剂制备的纳米碳纤维直径为40~60纳米,小于泡沫镍的情况。泡沫镍催化分解乙烯制备纳米碳纤维时,纳米碳纤维的生长量和平均直径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纳米碳纤维在泡沫镍上的最低生长温度为420℃,在低于480℃生长纳米碳纤维时泡沫镍的骨架结构不会被破坏,由此制备的纳米碳纤维在新型结构催化材料中有很好的的应用前景。
刘春华戴超林游奎一刘平乐王良芥罗和安
关键词:纳米碳纤维泡沫镍
己内酰胺联产工艺中影响成品290nm处吸光度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环己烷羧酸-环己酮肟联产己内酰胺工艺中影响成品在290 nm处的吸光度的杂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联产工艺生产的己内酰胺中含有八氢吩嗪。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证实了八氢吩嗪的含量与290 nm处的吸光度存在近似线性的相关性,因而推断八氢吩嗪为影响产品在290 nm处吸光度的主要杂质。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八氢吩嗪是由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过程局部硫酸量不足,环己酮肟硫酸酯发生Neber重排形成的连氮化合物衍生而成。建立了八氢吩嗪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较优的分析条件为: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比为30:70的乙腈-水溶液,流量1.0 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90 nm。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和简单的优点。
尹学军李竞袁霞吴剑罗和安
关键词:己内酰胺吸光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甲苯、苯甲醇(醛/酸)在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溶解度的测定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浊点法和综合法分别测定了甲苯、苯甲醇和苯甲醛(299.2~338.2 K)、苯甲酸(313.2~343.2 K)在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_4)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在313.2~343.2 K内,苯甲酸在[emim]BF_4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其他组分的溶解度,在高于313 2 K时,摩尔分数大于28%;各组分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苯和苯甲醇具有相近的溶解度和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在299.2~318 2 K内,苯甲醛的溶解度大于甲苯和苯甲醇的溶解度。关联结果表明,由相分裂条件得到的关联式能很好地拟合甲苯、苯甲醇和苯甲醛在[emim]BF_4中的溶解度,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7.23%,3.81%,1 16%;经验方程、理想溶液模型和λh方程均能较好地关联苯甲酸在[emim]BF_4中的溶解度,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42%,0.40%,1.91%。
孟艳梁斌李振银唐盛伟
关键词:离子液体甲苯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溶解度
Sn掺杂MCM-41介孔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在低模板剂浓度和弱碱介质中合成催化材料Si-MCM-41、Sn-MCM-41,并用XRD、N2物理吸附-脱附、FT-IR、ICP-AES和TEM等手段对催化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合成方法对制备Sn掺杂MCM-41介孔分子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晶化法(DHT)合成的Sn-MCM-41,Sn物种主要进入分子筛的骨架中;而模板离子交换法(TIE)合成的Sn-MCM-41,Sn物种主要位于分子筛的表面.Sn-MCM-41介孔分子筛催化环己酮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结果表明,n(H2O2):n(酮)=3:1,30g1,4-二氧六环为溶剂,H2O2为氧源,70℃反应6h,环己酮的转化率可达40.02%,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45.69%.
李圭钟玲袁霞吴剑罗和安
关键词:水热晶化BAEYER-VILLIGER氧化
Pd/C催化硝基环己烷氢化制备环己酮肟被引量:3
2009年
以Pd/C为催化剂,溶剂存在下硝基环己烷氢化制备环己酮肟。考察了溶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的种类对硝基环己烷氢化产物的选择性有很大影响,乙二胺是该反应的合适溶剂。在催化剂与硝基环己烷摩尔比为1∶100、反应温度95℃的条件下,反应6h后的硝基环己烷转化率可达100%,环己酮肟选择性可达84.2%。对硝基环己烷在碱性溶剂中氢化的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毛丽秋吕兴李光洪尹笃林游奎一罗和安
关键词:氢化环己酮肟
均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工艺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0年
以冰乙酸为溶剂,空气为氧化剂,醋酸钴/醋酸锰/溴化钠为复合催化剂,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以半连续方式进行均三甲苯的液相氧化反应。系统地考察了催化剂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空气流量、溶剂含水量和反应时间对均三甲苯液相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冰乙酸与均三甲苯质量之比为15∶1,催化剂中Co、Mn和Br物质的量之比为8∶3∶3,Co与均三甲苯物质的量之比为13∶1 000,反应温度200℃,压力2.0 MPa,空气流量4.0 L/min以及反应时间60 min时,目标产物均苯三甲酸的收率达到82.23%。
李辉孟艳梁斌唐盛伟
关键词:均三甲苯均苯三甲酸环流反应器
环己烷液相非催化/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特性比较被引量:6
2008年
分别以不同氧浓度气体及纯氧作为氧源,利用鼓泡塔反应器在1.1MPa、不同温度、不同气体流量条件下比较了环己烷液相非催化氧化和催化氧化反应特性。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了环己烷液相氧化的链式反应机理。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表明,环己烷液相催化氧化反应诱导期短,其表观速率与环己烷浓度和氧气浓度都为一级;而非催化氧化反应诱导期长,是由烃直接氧化引发过程控制,只有当过氧化氢积累到一定浓度以后,过氧化物分解产生自由基速率变得显著,反应才表现出自催化反应特征。而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非常迅速,环己基过氧化氢浓度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稳定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反应由氧化生成酮的链传递反应过程控制。
刘长军唐盛伟谭平华刘颖颖梁斌闵恩泽
关键词:环己烷液相氧化纯氧
AmmAmmoximation of Cyclohexanone to Cyclohexanone Oxime Catalyzed by Titanium Silicalite-1 Zeolite in Three-phase System被引量:7
2012年
An innovative green process of producing ε-caprolactam wa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ammoximation and Beckmann rearrangement effectively. As a first part of the new process, TS-1 molecular sieve-catalyzed synthesis of cyclohexanone oxime from cyclohexanone, ammonia and hydrogen peroxide was carried out in a batch plant. Cyclohexane was used as the solvent in the three-phase reaction system. The influences of essential process parameters on ammoxi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s catalyst content of 2.5% (by mass); H 2 O 2 /yclohexanone molar ratio of 1.10; NH 3 /cyclohexanone molar ratio of 2.20;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343 K; reaction time of 5 h, high conversion of cyclohexanone and selectivity to oxime (both>99%) were obtained. Thus, the three-phase ammoximation process showed equal catalytic activity as TS-1 but much more convenient and simpler for the separation of catalyst in comparison to the industrial two-phase system with t-butanol used as solvent.
刘国清吴剑罗和安
关键词:AMMOXIMATIONCYCLOHEXANE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Size Prediction of Single Bubbles Formed under Liquid Cross-flow被引量:3
2010年
The size of initial bubbl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developed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in a gas-liquid contactor. A liquid cross-flow over a sparger can produce smaller bubbles, and hereby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contactor. A one stage model by balancing the forces acting on a growing bubble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formation of the bubble from an orifice exposed to liquid cross-flow. The prediction with this model agree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s, and show that orifice size strongly affects the bubble size. It is showed that the shear-lift force, inertia force, surface tension force and buoyancy force are major forces, and a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the detachment bubble diameter can be predicted with accuracy of <±21%.
刘长军梁斌唐盛伟张海广闵恩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