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0630644)

作品数:12 被引量:141H指数:6
相关作者:曹靖陈琦常雅军鲁海燕司万童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植物
  • 2篇热激
  • 2篇小麦
  • 2篇GIS
  • 2篇MCE
  • 2篇持水特性
  • 1篇大蟾蜍
  • 1篇电泳
  • 1篇凋落物量
  • 1篇冬小麦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对植
  • 1篇演替
  • 1篇叶片
  • 1篇油松

机构

  • 12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作者

  • 5篇曹靖
  • 4篇陈琦
  • 3篇常雅军
  • 3篇鲁海燕
  • 2篇孙国钧
  • 2篇万帆
  • 2篇司万童
  • 2篇周卫红
  • 2篇许声涛
  • 2篇王崇英
  • 1篇王新宇
  • 1篇李文建
  • 1篇李萍
  • 1篇孙英莉
  • 1篇何文莹
  • 1篇侯岁稳
  • 1篇田进平
  • 1篇苗晶晶
  • 1篇吴庆丰
  • 1篇杨峰

传媒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岭西部不同发育阶段油松和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变化和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以秦岭西部小陇山沙坝林业试验基地为研究点,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发育阶段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林下凋落物分解层(H层)和表土层(A层)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林型林下凋落物分解层各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指标均明显高于相应表土层。随着林龄的增加,除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外,土壤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FDA水解酶)、脱氢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随林分的发育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征。从幼龄林到近熟林的发育过程中,日本落叶松林下各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指标变化波动性比油松大,说明日本落叶松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和方向。除土壤脲酶与pH值之间以及酸性磷酶酸与速效氮之间以外,6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之间均呈在α=0.05或α=0.01水平上相关显著。
陈琦尹粉粉曹靖鲁海燕张宋智
关键词:油松日本落叶松土壤酶活性发育阶段
壬基酚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0
2010年
为评价水体中低浓度壬基酚(NP)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蝌蚪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饲养、测定方法,研究了NP在不同暴露时间(8、16、24、32d),不同浓度(0.002、0.005、0.010mg·L-1)条件下,对蝌蚪生长发育、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0.010mg·L-1NP的蝌蚪,其生长发育被极显著抑制(P<0.01);CAT活性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mg·L-1)表现为先诱导后恢复,在0.010mg·L-1浓度组表现为诱导-恢复-诱导(P<0.05);MDA含量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mg·L-1)持续升高(P<0.05),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各处理组DNA损伤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总之,即使水体中的NP符合灌溉标准,也可能抑制蝌蚪的生长发育,并对其造成氧化损伤和遗传损伤。
吕玥张迎梅杨峰司万童
关键词:壬基酚中华大蟾蜍蝌蚪毒性效应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对土壤肥力影响的评价被引量:7
2009年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因子出发,利用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兴隆山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综合质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证明随着森林群落演替进展,土壤肥力呈降低趋势。解决当前该区针叶林土壤退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人为干扰来控制生态演替,以维持地力平衡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曹靖陈琦常雅军苗晶晶王婧
关键词:森林演替土壤肥力
微生物多样性对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它承载了大部分生命的基因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在各种生态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微生物多样性与执行生态功能能力的相关性却报道较少。本文以微生物多样性在植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为基础,探讨微生物群落在执行生态功能中的冗余现象。
鲁海燕徐艾诗曹靖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
秦岭西部山地针叶林凋落物持水特性被引量:57
2008年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提法,对秦岭西部地区4种主要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粗枝云杉和欧洲云杉)林地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相近的4种针叶林林下凋落物储量大小依次为粗枝云杉(29.81t.hm-2)>欧洲云杉(26.17t.hm-2)>日本落叶松(13.30t.hm-2)>华北落叶松(8.46t.hm-2);不同林型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皆呈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而各种持水特性与森林类型和凋落物的分解程度无关;研究区4种针叶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均强于分解层,而落叶松林的持水能力较云杉林强.
常雅军曹靖马建伟陈琦赵琳
关键词:针叶林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
甘肃小陇山不同针叶林凋落物量、养分储量及持水特性被引量:36
2011年
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地区6种主要针叶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持水特性及养分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杉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最大,松林次之,落叶松林最小。同一林分林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比分解层强;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的大小顺序为:落叶松林>松林>云杉林,而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云杉林>松林>落叶松林。同一林分类型中,分解层凋落物中养分储量最多,未分解层最少;不同林分类型中各个营养元素的储量均表现出:云杉林>松林>落叶松林。凋落物蓄积量与营养元素储量密切相关,最大持水量与凋落物储量和凋落物层各元素储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常雅军陈琦曹靖鲁海燕王威
关键词:针叶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甘肃小陇山
热激条件下拟南芥Athspr突变体叶片蛋白的表达分析
2008年
以拟南芥野生型和突变体Athspr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其在0h(对照)、2h及8h热激条件下的叶片全蛋白进行了分离。应用ImageMaster软件从以上蛋白电泳图谱中分别鉴定出1000多个蛋白点,发现其蛋白表达谱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选取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表达明显有差异的3个高丰度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并进一步通过GPS-MASCOT进行了数据库检索,鉴定出这三个蛋白质组分分别为富含甘氨酸的RNA结合蛋白7、细胞色素b6-f复合物铁硫亚单位及放氧增强蛋白1-2。以上3个蛋白均与植株在胁迫条件下的抗性有关。推测由于T-DNA的插入使得突变体中Athspr基因的功能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了其下游其他基因的表达和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与功能,产生了突变体的耐热能力以及其他逆境条件下抗逆性下降的一系列表型改变。
胡喆吴庆丰李萍孙英莉许声涛王新宇王崇英
关键词:拟南芥热激双向电泳质谱分析
禁牧对隆宝国家自然保护区草地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在青海省玉树县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禁牧、半禁牧、自由放牧的高寒草地,调查3种草地的植物量、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特征,分析禁牧对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可以有效提高该保护区内高寒草地植物量,增加植被盖度,提高禾草类优良牧草功能群的比例,植物多样性增加;禁牧可以提高土壤碳库、氮库及储水能力;禁牧使地上植被与土壤有机碳、氮、储水功能协同演变,但对土壤磷影响不大。此外,适当程度的禁牧是降低高寒湿地土壤水分蒸发,减缓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的有效手段。
杨霁琴袁苗苗张翔宇张哲文司万童尚占环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禁牧生物多样性土壤功能
植物热激蛋白HSP100/ClpB及其在提高植物抗热性和抗寒性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文章介绍了植物热激蛋白HSP100/ClpB的表达及其与抗逆性的关系,以及HSP100/ClpB在提高植物抗逆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一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许声涛孙文香田进平王崇英
关键词:热激蛋白抗逆性
^(12)C^(6+)高能重离子辐照大葱损伤及其分子生物学效应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30,90,180Gy3种剂量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大葱种子,研究其在细胞水平和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并进行RAPD分析。通过与M1代的研究结果比较后表明:经过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照射后能有效地诱导大葱细胞形成微核和染色体畸变,这种诱变效应,在M2代仍然有所表现。M1代大葱结果期的株高、白长、花序直径和种子产量随辐照剂量增加产生明显差别,其中30Gy辐照组增幅最大。大葱总水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在30Gy组中积累最多,在90Gy组有明显下降。与M1代一致,M2代中大葱染色体微核率及RAPD分析所得的DNA多态性比率仍然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但比率整体下降;说明高能量重离子辐照造成的DNA变异在M2代被修复和淘汰。
李姝汶王晓军段翼远钱平平李文建侯岁稳
关键词:大葱染色体畸变维生素CRAPD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