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0JRTSTH12) 作品数:5 被引量:27 H指数:3 相关作者: 黄思良 黎起秦 牛小瑞 王雅 王坦 更多>> 相关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 广西大学 广西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胡萝卜心腐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2019年 胡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在中国种植面积超40万hm2。病害是影响胡萝卜储藏的重要因子。储藏期引起胡萝卜病害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和细菌2类,分别以长喙壳菌Thielaviopsis spp.(李婕等,2014)和欧文氏菌Erwinia spp.(Farrar et al.,2000)为主。2017年7月,本课题组在河南省南阳市市售胡萝卜中发现一种心腐病病害,该病害外观不显症而内部组织已腐烂,为确定该病病原菌,对该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和形态观察,在明确该病原菌致病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郑雪玲 杨迪 孙静怡 王潞 王坦 黄思良关键词:病原菌鉴定 病原微生物 心腐病 储藏期 多种维生素 欧文氏菌 对影响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碳、氮源的统计学分析 2015年 为了解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不同菌株的生长和产孢影响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差异,该文利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度解析。分析结果显示,碳源对菌株CLER09、D087与JL05的生长和产孢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乳糖是供试3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的碳源;在不同碳源中供试3菌株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氮源对菌株CLER09、D087与JL05的产孢量有显著影响,对菌落直径无显著影响,其中L-半胱氨酸与L-苯丙氨酸是供试3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宜氮源。同时,各菌株对碳源和氮源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因此,对于适宜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的碳源和氮源的选取,多菌株主要考虑其共性碳源和氮源,单菌株则应考虑菌株的各自特性碳源和氮源。 杜瑞卿 林善海 黄思良 张征田 覃丽萍 黎起秦关键词:碳源 氮源 一株芝麻枯萎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2014年 为明确发生在南阳芝麻田块的芝麻枯萎病病原物,以有效防治病害,从南阳市采集枯萎病显症芝麻植株,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一株镰刀菌ZY-2,依据柯赫法则确定ZY-2对芝麻幼苗的致病性,显微观察形态特征,检测生物学特性,并依据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和翻译延伸因子1α基因(tef)序列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在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ZY-2与2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参比菌株(GenBank登记号:AF69310和EU285553)在自举值98%相聚一群。基于tef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ZY-2与3株F.oxysporum的参比菌株(GenBank登记号:KF030591、KF301636和FJ985299)在自举值100%相聚一群。该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2~31℃,最适为28℃;pH2.0~10.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为pH6.5~7.5;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进行营养生长,但在以葡萄糖和L-脯氨酸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上不产生分生孢子。 杨辉辉 王坦 黄思良 黎起秦关键词:芝麻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山茱萸褐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4 2014年 山茱萸(Comus officinalis)为山茱萸科(Comaceae)山茱萸属植物,其成熟干燥果肉(俗称枣皮)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内乡和南召等县)为我国山茱萸主产区之一,仅西峡县截止1990年已发展到500万株,年产枣皮315万埏,产值达4200万元,居全国首位。近年,作者对西峡县山茱萸产区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山茱萸褐斑病发生普遍,该病严重发生时可致植株95%以上叶片枯死,落果率高达87%,造成山茱萸大幅减产,给当地果农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迄今,未见链格孢菌引起的山茱萸病害报道。本研究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 牛小瑞 黄思良 黎起秦 王雅 余功明 王坦关键词:山茱萸科 褐斑病 病原鉴定 病害调查 链格孢菌 名贵中药材 芝麻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明确芝麻白绢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柯赫法则、形态特征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进行鉴定,同时检测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芝麻白绢病的病原菌为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无性世代: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该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2~34℃,最适生长温度为31℃;在pH4.0~9.0范围内均可生长,以pH 6.5~7.0生长最好,表明微酸性至中性环境最有利于菌体生长;该菌虽能利用供试的13种碳源和8种氮源进行营养生长,但在以可溶性淀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L-阿拉伯糖和菊糖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并配以硝酸盐为氮源的生长条件下不产生菌核,而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并配以铵盐为氮源的生长条件下可产生菌核。与合成培养基相比,A.rolfsii在天然培养基上生长更好,可形成更多、更大的菌核。 王雅 黄思良 何朋朋 牛小瑞 黎起秦关键词:芝麻 白绢病 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