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KS028)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媛邵发军唐海燕高远韦汉吉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主义
  • 4篇马克思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大...
  • 2篇当代中国马克...
  • 2篇当代中国马克...
  • 2篇中国马克思主...
  • 2篇中国马克思主...
  • 2篇市场经济
  • 2篇民社
  • 2篇共同体
  • 1篇大众化
  • 1篇虚幻
  • 1篇虚幻共同体
  • 1篇语境
  • 1篇政府
  • 1篇政府权力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共同体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社会

机构

  • 7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陈媛
  • 3篇邵发军
  • 1篇刘鑫淼
  • 1篇唐海燕
  • 1篇朱继胜
  • 1篇韦汉吉
  • 1篇高远

传媒

  • 3篇学术论坛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间路径——基于公民社会发展的视角
2012年
大众存在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选择的主体依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组织以行政化的单位为基础,单位大众是大众的主体存在形态,以此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精英化大众"路径来实现。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重构了大众的存在形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体系内的单位大众发生了分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市场大众;公民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以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互助为追求的民间大众。单位大众、市场大众和民间大众构成了当代中国大众存在的立体结构。由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突破自上而下的传统路径,构建以民间大众形态为基础的"大众化大众"的民间路径,形成自上而下路径与自下而上路径的协同作用机制。
陈媛刘鑫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公民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之思被引量:5
2015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合力体系包括理性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践行三部分。理性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前提条件,包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正确解读和必然性的把握。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深化路径和关键因素,其中认知认同是前提基础,情感认同是重要条件,信念认同是关键。价值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外在显性,其中个体自律践行是根本、社会共同践行是保证、升华践行是目的。
唐海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早期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马克思在批判近代自由主义国家观的前提下,赋予了国家政治共同体的身份,从而提出了政治共同体建构的现代政治价值原则,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早期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得以彰显。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视角来看,马克思早期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在政治共同体与法律、政治共同体与市民社会和政治共同体与意识形态三大关系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政治价值论上的参考。
邵发军
关键词:市民社会政治共同体
马克思“虚幻”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马克思虚幻共同体思想所揭示出的基于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矛盾之上的国家共同体的虚幻性,阐释了个体与共同体紧张关系的根本原因。而基于虚幻共同体这一现代性视域的国家治理问题,必然本质性地要求公共行政性的利他性的最大化,这也成为消解国家共同体虚幻性的内在的本质性根据,只有如此,我国的国家治理问题才能在共同体视域下被开启。
邵发军
关键词:公共性
马克思主义在广西早期传播的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3年
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早期传播,除了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之外,正值广西工农阶级迅速壮大的时期,实践对理论的需要,使传播兼具了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特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广西传播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传播主体、内容、载体和影响等方面。文章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传播背景、传播途径、传播特点和传播的启示四个方面整合材料,作出进一步的研究。
高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价值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形态中,个人的物质生产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个人的社会关系获得比较充分的发展,人的发展以功利价值取向为主导,人的发展的审美价值屈从于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片面化为个人的物质功利价值追求,使人的发展陷入物化困境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在基本经济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为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的物化困境、保障不同群体和个人的公平公正发展提供了经济和制度的基础,从而不断促进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和审美价值趋向统一。
陈媛
关键词:市场经济
论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语境被引量:1
2015年
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受特定语境的制约和影响,研究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语境,对于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众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需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导者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社区文化社团存在发展的文化空间构成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语境、政治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语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话语资源、话语机制和话语特色。
陈媛韦汉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
党对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唯物史观透视被引量:1
2012年
人类迄今只发明了两种组织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计划经济以政府权力来组织扩大再生产,市场经济以资本力量来组织扩大再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选择计划经济来建设中国现代化,这是党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第一个伟大成果。经过资本"祛魅"与社会主义的"生成主义"阐释,党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这是党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第二个伟大成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一脉相承与伟大创新的关系,统一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实践。
朱继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政府权力唯物史观
马克思的生活价值论及其实践意义
2013年
马克思的生活价值论为解决当代人类生活意义的缺失与迷失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导。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根本方式,在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对象化活动中,人创造自己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创造和形成人的生活价值。在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生活由此置入求真、向善和臻美三种基本的价值诉求,人在创造真、善、美三种价值的实践中获得生活意义。正确把握和理解人的生活价值的内在结构及其历史样态,是赋予和丰富生活意义、提升生活质量重要前提。
陈媛
关键词:审美生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反思被引量:1
2013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问题是关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的重要问题,其质点乃是大众主体性的生成这一关键点。只有从动态的总体性视角来把握大众化的主体问题,才能真正消解在"主体问题"上一元与多元的纷争,才能从整体上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批判性、参与性与超越性的基本特性。
邵发军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