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27)

作品数:12 被引量:663H指数:7
相关作者:高吉喜邹长新白淑英杨姗姗沈渭寿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生态
  • 2篇雪深
  • 2篇遥感
  • 2篇生态安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积雪
  • 2篇积雪深度
  • 2篇GIS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学科
  • 1篇学科理论
  • 1篇学科特点
  • 1篇遥感分析
  • 1篇栅格
  • 1篇中国生态
  • 1篇生态安全评价
  • 1篇生态补偿

机构

  • 10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7篇高吉喜
  • 4篇邹长新
  • 3篇白淑英
  • 2篇沈润平
  • 2篇史建桥
  • 2篇沈渭寿
  • 2篇田美荣
  • 2篇杨姗姗
  • 1篇李欣海
  • 1篇穆少杰
  • 1篇陈雅琳
  • 1篇马苏
  • 1篇高志球
  • 1篇徐德琳
  • 1篇王文杰
  • 1篇刘军会
  • 1篇周可新
  • 1篇王金生
  • 1篇嵇萍
  • 1篇王燕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动态研究——以辽宁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运用3S技术,分析辽宁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0年期间,保护区总面积增加6%,湿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水域、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净增值为6.96×106元/年,增长率0.0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构成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表明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服务作用的保护和维持效果较好。
王燕高吉喜王金生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
围垦及米草入侵下江苏中部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动态变化被引量:15
2017年
通过1979年、1991年、2003年和2015年四期的遥感影像,研究1979-2015年间江苏中部滨海湿地的围垦及米草入侵的动态变化及二者影响下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79-2015年,围垦和米草边界总体上不断向海推进,不同岸段推进速度存在差异。围垦面积持续加速增长,各段平均增速为3.43 km^2/yr,米草面积在1991-2003年间增速最快,各段平均增速0.89 km^2/yr,2002年以后增速下降,为-0.03 km^2/yr。芦苇滩涂和碱蓬滩涂转化为围垦的面积占围垦土地来源的比例持续下降,米草滩涂和光滩的这一比例持续上升,对米草滩涂的围垦主要位于方塘河口以北,对光滩的围垦主要位于方塘河口以南。芦苇滩涂、碱蓬滩涂和光滩对米草滩涂面积的贡献为:光滩>碱蓬滩涂>芦苇滩涂。研究区演化路径总体呈现光滩—盐生植被—围垦的方向,但存在缩短趋势;米草入侵挤占了本地盐生植被的扩张空间。
金宇高吉喜周可新穆少杰
关键词:滨海湿地围垦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适宜物种的评价指标
2016年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多处于沙化区,生态环境脆弱、抗干扰能力弱。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为干扰严重、风蚀现象突出等原因,已经给华北、华东等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修复刻不容缓。筛选适宜的生态修复物种是实施高效生态修复的前提,而物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是首要工作。为此,根据稳定性和持久性、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综合性与主导性筛选原则,进行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植被适宜性评价体系指标筛选,确定3个一级指标,包括一般生态适宜性、防风固沙效果、经济管理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16个具体指标。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适宜物种筛选,可提高生态修复效率,为从根本上提升生态功能奠定基础,进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嵇萍高志球高吉喜田美荣王亚萍
关键词:生态修复评价指标
基于RS和GIS的江西省区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应用RS和GIS技术,以栅格为评价单元,结合已有生态安全评价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从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结构与稳定性、景观结构和外界干扰这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江西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应用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统评价分析了江西省2000—2010年时间段内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评价结果显示:2000—2010年,江西省生态安全指数从63.0794升至63.2933,区域生态安全指数值较大,处于较安全等级,且整体生态状况有所好转。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00—2010年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发现:总体上抚州市、景德镇市、吉安市、鹰潭市和宜春市生态安全水平相对较高,而萍乡市、南昌市、新余市、九江市、上饶市以及赣州市的生态安全水平则相对较低。
杨姗姗邹长新沈渭寿沈润平左慧婷李忠良
关键词: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栅格RSGIS
基于生态红线划分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146
2016年
生态红线是对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空间区域,也是实现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结合现有的生态保护地区,划定江西省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为59608.16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5.71%。然后以生态红线区域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了江西省生态安全格局,确定了生态廊道、辐射通道、生态战略节点等生态安全格局组分的空间分布,并划分为低、中、高3种水平生态安全格局。其中低水平安全格局面积为78285.47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6.89%;中水平安全格局和高水平安全格局面积分别是49405.89和23104.93 km^2,各占研究区面积的29.59%和13.84%。
杨姗姗邹长新沈渭寿沈润平徐德琳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化石能源资产流转的生态补偿核算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中国各省化石能源资产流转为出发点,采用基于生物质能替代的能源足迹法计算能源输出生态足迹,并引入能源资产流转压力系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化石能源资产输出地为受补偿主体,化石能源资产输入地对输出地进行生态补偿的核算机制。在完善生态补偿模型前提下,对中国煤炭能源流转的生态补偿进行实证研究,从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价值损失成本和生态修复成本(包括土地复垦和农地修复)3个角度构建核算标准,计算出中国主要煤炭能源省份由于煤炭能源的输出应接收的补偿额度。分析表明:2010年煤炭能源净输出有山西、内蒙古、安徽、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9个省份,由于山西能源流转足迹压力系数最大为5.67,煤炭能源输出足迹严重超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因此山西省应接受输入地补偿费用最高为3 817.94亿元。
田美荣高吉喜陈雅琳
关键词:生态补偿
区域生态学基本理论探索被引量:27
2013年
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一体化,以及生态服务转移引发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区域生态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一门针对区域生态问题的系统学科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尝试从学科发展角度探讨建立区域生态学学科理论框架.文章提出区域生态学是研究区域生态结构、过程、功能,以及区域间生态要素耦合和相互作用机理的学科,生态介质是区域生态的联系纽带和核心要素.根据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和当前人类活动,影响区域的突出生态介质有水、风和资源,通过这3种介质,分别形成流域、风域和资源圈3大类型生态区域.区域生态学的主要研究范畴和要点有:区域生态结构、过程与功能、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分异规律、区域生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适宜性、区域生态联系和生态资产流转,以及区域生态补偿和环境利益共享机制.
高吉喜
关键词:学科理论学科特点
随机森林模型在分类与回归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54
2013年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模型是由Breiman和Cutler在2001年提出的一种基于分类树的算法。它通过对大量分类树的汇总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是取代神经网络等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新的模型。随机森林的运算速度很快,在处理大数据时表现优异。随机森林不需要顾虑一般回归分析面临的多元共线性的问题,不用做变量选择。现有的随机森林软件包给出了所有变量的重要性。另外,随机森林便于计算变量的非线性作用,而且可以体现变量间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它对离群值也不敏感。本文通过3个案例,分别介绍了随机森林在昆虫种类的判别分析、有无数据的分析(取代逻辑斯蒂回归)和回归分析上的应用。案例的数据格式和R语言代码可为研究随机森林在分类与回归分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李欣海
关键词:分类树
气候变化对开都河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SWAT模型模拟开都河流域的径流变化,并采用1990—2009年的水文站点径流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然后设定气候变化情景,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径流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径流较吻合,剔除异常年份(1994年、1995年)后,校准期(1990—2000年)效率系数为0.58,平均相对误差为-5.7%,线性拟合度为0.8;验证期(2000—2009年)的结果与校准期接近,均达到了模型的评价标准,说明SWAT模型在开都河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基于此,采用任意情景设置方法,设置了25种气候变化(气温和降水)组合情景,研究了该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降水增加或气温降低均会导致径流量增加,流域未来年均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顾海敏史建桥邹长新白淑英郑雪峰
关键词:SWAT模型开都河流域径流模拟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时空分布与地形的关系被引量:16
2015年
利用1979—2010年逐日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采用GIS空间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雪深时空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雪深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在5—9月平均雪深主要受到高程影响,在其他月份则受气温和高程共同影响;同一高程带雪深的变幅反映坡度和坡向对雪深的影响,变幅越宽坡向影响越大;最大雪深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空间变异随高程的增加而下降,随坡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从10月至翌年5月,平均雪深在高程82-2 482 m和6 082-7 682 m受坡度和坡向影响较高程2 482-6 082 m要偏大;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雪深分布受到高程和坡度的双重影响,高程是雪深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在高程82-3 282 m区间,坡度的空间差异对平均雪深空间变异的影响具有明显正效应。
白淑英吴奇史建桥顾海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被动微波遥感MANN-KENDALL检验地形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