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6CB943704)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葛均波孙爱军邹云增黄浙勇张书宁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细胞移植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动脉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自体
  • 3篇自体骨
  • 3篇自体骨髓
  • 3篇自体骨髓干细...
  • 3篇自体骨髓干细...
  • 3篇细胞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骨髓干细胞移...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室
  • 2篇自体骨髓干细...
  • 2篇细胞移植治疗
  • 2篇骨髓干细胞移...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葛均波
  • 6篇孙爱军
  • 5篇张书宁
  • 5篇黄浙勇
  • 5篇邹云增
  • 3篇王克强
  • 2篇姚康
  • 2篇崔洁
  • 2篇钱菊英
  • 1篇沈运丽
  • 1篇解新星
  • 1篇沈雳
  • 1篇周京敏
  • 1篇杨姗
  • 1篇张少衡
  • 1篇曾蒙苏
  • 1篇张春瑜
  • 1篇黄榕翀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性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对自体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C)移植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性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人选研究满足以下条件:体现随机对照原则;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移植细胞为非动员的自体BMC;BMC移植方式为经冠状动脉移植或直接心肌内注射.提取有关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腔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腔径及患者死亡的信息.应用RevMan 5.0软件及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应用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回归分析评价异质性的来源;此外,亚组分析比较直接心肌内注射和经冠状动脉注射2种移植方式对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 11项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490例,其中移植组268例,对照组222例,平均随访6.6个月,移植组接受经冠状动脉或直接心肌内注射BMC,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注射、自体血浆注射或不接受任何处理.与对照组相比,BMC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4.63%(95%C/:2.42~6.84,P〈0.01),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腔径(标化均差-0.55,95%CI:-0.94~-0.17;P=0.005)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腔径(标化均差-0.45,95%CI:-0.73~-0.17;P=0.002)均低于对照组.此外,移植组患者死亡也低于对照组(OR=0.42,95%CI:0.18~1.01,P=0.05).亚组分析显示直接心肌内注射较经冠状动脉移植更好地改善患者LVEF,Meta回归分析提示基线LVEF值越低的患者从自体BMC移植中获得的益处越大.结论 BMC移植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LVEF,有效预防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腔径的扩大.
张春瑜孙爱军葛均波张书宁王克强邹云增
关键词:心肌缺血干细胞移植随机对照试验
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发生心室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发生室颤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成活率。方法5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不同位点,对室颤和体重、性别、术前心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术时间、结扎百分位点、术后心率、术后发生室早或短阵室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对室颤的发生时间、室颤前心电图特点等进行评价。结果57例动物手术过程发生室颤18例,死亡11例。室颤均发生在结扎冠脉后35 min内,高峰时间为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心率快于160 bpm或慢于60 bpm时容易诱发室颤。与非室颤组动物比较,室颤组动物的结扎位点高,术后最快心率>60 bpm的动物较多,短阵室速发生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扎位点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扎位点过高是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冠脉结扎后30 min内应该严密心电监护,特别注意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二个时间点、>160 bpm或<60 bpm二种心率、以及短阵室速等先兆事件。
黄浙勇葛均波张少衡黄榕翀沈雳崔洁钱菊英孙爱军邹云增
关键词: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系统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B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以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24h内成功实施再灌注治疗者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体现随机对照原则;移植细胞种类为非动员的自体BMSCs;具有3个月以上左心室功能的随访资料。结果7项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545人,平均随访4.9个月,BMSCs移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增加8.89%(95%CI3.42,14.36;P=0.001),与对照组相比,其绝对增量增加5.65%(95%CI2.24,9.06;P=0.001);移植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腔径基线测量值与随访值相比显示出更有利于基线的显著改变(P=0.01),且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化均差-0.23;95%CI-0.59,0.12;P=0.20);移植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腔径较基线测量值无显著改变(标化均差-0.11;95%CI-0.32,0.11;P=0.33),而与对照组相比却显著缩小(标化均差95%CI-0.53,-0.09;P=0.005)。结论BMSCs移植治疗显著改善了心肌梗死后LVEF,并有效防止了左心室收缩末容积的不良增加,但未有效改善左心室心肌重构。
张书宁孙爱军葛均波姚康黄浙勇王克强邹云增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
细胞磁共振成像不能区分磁标细胞的存活状态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磁标记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内外磁共振(MR)成像特点,明确MR对细胞存活状态是否有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离培养猪骨髓MSCs,用超顺磁性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细胞24h。对未标记MSCs、存活的SPIO-MSCs、死亡的SPIO-MSCs、单纯SPIO进行体外凝胶内1.5TMR成像;开胸结扎前降支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于梗死交界区心肌内直接注射未标记MSCs、存活的SPIO-MSCs、死亡的SPIO-MSCs和单纯SPIO,然后进行体内T2*WI-flash序列MR成像。结果存活的SPIO-MSCs、死亡的SPIO-MSCs和单纯SPIO在体内外T2*WI-flash序列MR图像上均显示为低信号区,单凭图像无法区分。结论细胞MR成像无法区分组织磁标细胞、游离铁和含铁病变,因此对长期细胞示踪结果的解读应该慎重。
黄浙勇孙爱军杨姗崔洁解新星张书宁邹云增曾蒙苏葛均波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间充质干细胞磁共振成像
成体干细胞移植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张书宁葛均波
关键词:心力衰竭干细胞移植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系统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BM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EBM、BIOSIS等数据库。以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24h内成功实施再灌注治疗者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体现随机对照原则;经冠状动脉移植细胞类型为非动员自体BMSC。结果5项研究入选总病例数620例,随访4—18个月。死亡、再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等临床不良事件及其联合终点的发生均显示出BMSC移植的有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显示,BMSC移植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1年后死亡、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或再次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OR=0.45,95%CI 0.28—0.74,P=0.002);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4—7d行干细胞移植可降低血运重建发生率(OR=0.60,95%CI 0.37—0.97,P=0.04)及死亡、血运重建或再次心肌梗死联合发生率(OR=0.58,95%CI 0.37—0.91,P=0.02),而术后24h内移植可显著增加血运重建和再次心肌梗死的联合发生率(OR=2.56,95%CI 1.03—6.34,P=0.04)。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BMSC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的,而且急诊PCI术后4—7d移植较术后24h内移植安全性更好。
张书宁孙爱军葛均波姚康黄浙勇王克强邹云增
关键词:心肌梗死干细胞
室上速射频消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增高未能动员单个核细胞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射频消融后有无干细胞动员及机制。方法连续收集实施射频消融的 PSVT 患者 20 例。采集射频消融前及其后第 1 天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117+ 单个核细胞、CXCR4+ 单个核细胞、CD133+ CD34+ 单个核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人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β/黑素瘤生长刺激因子(GR0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SDF-1)、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管紧张素 1(ANG1)、cTnT及 CK-MB 等。结果 PSVT 患者射频消融后 cTnT 及 CK-MB 显著增高(0.01 ± 0.047 ng/ml vs 0.195 ± 0.038 ng/ml,P<0.001 ;12.5 ± 3.75 u/l vs 15.40 ± 1.03 u/l, P=0.016)。MMP-9 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23.265±3.922 ng/ml vs 35.082 ± 5.435 ng /ml, P<0.001),其余细胞因子均无明显变化。cTnT(R=0.544,P=0.013)及 CK-MB(R=0.519,P=0.019) 与 CD133+ CD34+ 单个核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但外周血无 CD117+单个核细胞、CXCR4+ 单个核细胞、CD133+ CD34+ 单个核细胞动员。结论 PSVT 患者射频消融导致心肌损伤及 MMP-9 显著增高 , 但损伤程度尚不足以动员 CD117+ 单个核细胞、CXCR4 + 单个核细胞、CD133+ CD34+ 单个核细胞。
沈运丽黄浙勇钱菊英周京敏孙爱军葛均波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单个核细胞MMP-9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