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50)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葛继平王志强彭大文沈磊陈旭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应力
  • 3篇预应力
  • 3篇预应力混凝土
  • 3篇拼装
  • 3篇节段拼装
  • 2篇动力特性
  • 2篇桥墩
  • 2篇箱梁
  • 2篇力特性
  • 2篇抗震
  • 2篇抗震性
  • 2篇抗震性能
  • 1篇弹簧
  • 1篇动力损伤
  • 1篇预应力混凝土...
  • 1篇振动
  • 1篇振动台
  • 1篇振动台试验
  • 1篇双柱桥墩
  • 1篇双柱式桥墩

机构

  • 5篇上海应用技术...
  • 4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城市建...
  • 1篇中建国际(深...

作者

  • 5篇葛继平
  • 4篇王志强
  • 3篇彭大文
  • 2篇沈磊
  • 1篇王红伟
  • 1篇李建中
  • 1篇张旭
  • 1篇陈旭

传媒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外公路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并联弹簧接缝模型的装配式桥墩抗震分析方法被引量:5
2014年
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具有施工快、质量优和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国内外低地震烈度区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装配式桥墩的拼装连接部位受力复杂,在中、高抗震设防区应用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依据,从而限制了装配式桥墩在中国桥梁建设中的应用。该文针对装配式桥墩的受力特点,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装配式桥墩接缝的整体分析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并联弹簧接缝纤维模型是分析节段装配式桥墩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研究结果将加深节段拼装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的理解。
葛继平沈磊王志强闫兴非彭大文
关键词:节段拼装抗震性能
高速铁路模型箱梁静力非线性和动力损伤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高速铁路模型箱梁的重复荷载试验,采用平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静力非线性和动力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定义混凝土等效应力-等效塑性应变曲线来定义其弹塑性行为.对数值模型加载到各级荷载后卸载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即卸载后计算自振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平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对箱梁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除了初始模型刚度存在一定误差外,结构的骨架曲线的特征值、加卸载刚度和残余位移吻合较好.在进行非线性分析后进行动力特性是分析可行.竖向频率值的变化能够反映静力非线性发生后结构的损伤出现和损伤的发展规律,这为结构动力损伤识别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葛继平沈磊王志强严平
关键词:损伤识别动力特性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振动台试验过程中基于加速度响应的动力特性识别被引量:1
2012年
在一组不同构造类型桥墩抗震性能研究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中,采用了基于白噪声激励的频率识别方法和直接基于加速度时程响应的频率振型识别方法,对各个试件的动力特性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常规振动台试验过程中的动力损伤识别方法不同,建议采用时域随机子空间方法进行结构频率振型的识别.另一方面,针对本实验研究中的桥墩,采用单自由度模型对不同简化程度的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动力特性识别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葛继平王志强王红伟
关键词:动力特性振动台试验节段拼装桥墩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双柱桥墩抗震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3年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双柱桥墩是一种在上世纪铁路桥梁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桥墩形式。随着城市高架、跨海大桥、高速铁路等工程的不断新建,需要继续采用这种具有突出优点的桥墩方案。但是对于装配式双柱墩的设计及其抗震性能,目前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这已成为困扰桥梁设计工程师和业主的技术难题,从而限制了装配式双柱墩在我国桥梁建设中的应用。为了解决此技术难题,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将为装配式双柱墩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资料。
葛继平王志强李建中彭大文陈旭
关键词:抗震性能双柱式桥墩节段拼装预应力混凝土
重复荷载下高速铁路32m箱梁模型受力全过程试验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三分点重复加载,对高速铁路中广泛应用的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进行了多级重复荷载下的模型试验,其测试内容主要包括箱梁的裂缝分布及裂缝宽度、荷载-跨中挠度曲线、混凝土应变和钢筋应变的分布等。结果表明:简支箱梁首先在跨中底板出现裂缝,然后缓慢向腹板扩展;在纯弯段,裂缝间距分布比较均匀;在施加荷载超过开裂荷载不多的情况下卸载,裂缝在预应力筋的作用下能够闭合;加载结束时箱梁已经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破坏)的标志是弯曲挠度达到跨度的1/30,受拉主筋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8mm;重复加载下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的包络线有3个拐点,分别对应于混凝土开裂、钢筋屈服、预应力筋屈服;跨中截面钢筋应变和混凝土应变沿腹板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跨中顶板和底板截面钢筋应变和混凝土应变沿截面横向分布呈现箱梁剪力滞的分布规律。
葛继平王志强张旭彭大文
关键词: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重复荷载跨中挠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