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07302)

作品数:15 被引量:83H指数:6
相关作者:廖新维赵晓亮王欢李蒙蒙卢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7篇CO
  • 5篇混相
  • 4篇低渗
  • 4篇油藏
  • 3篇数值模拟
  • 3篇二氧化碳驱
  • 3篇非混相
  • 3篇CO2
  • 3篇采收率
  • 3篇值模拟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渗油藏
  • 2篇压裂
  • 2篇油田
  • 2篇原油
  • 2篇原油采收率
  • 2篇试井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驱油
  • 2篇注采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0篇廖新维
  • 4篇赵晓亮
  • 3篇王欢
  • 3篇卢宁
  • 3篇李蒙蒙
  • 2篇李海燕
  • 2篇赵东锋
  • 2篇刘姣姣
  • 2篇李实
  • 2篇高阳
  • 2篇叶恒
  • 1篇尚宝兵
  • 1篇胡永乐
  • 1篇王高峰
  • 1篇罗超
  • 1篇高建
  • 1篇岳大力
  • 1篇窦祥骥
  • 1篇秦积舜
  • 1篇吴胜和

传媒

  • 8篇陕西科技大学...
  • 3篇科技导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尚堡油田深层沙三2亚段沉积微相及成岩储集相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明确高尚堡油田深层沙三2Es23亚段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特征及各类成岩储集相的成因机制,利用区域地质、测井、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岩储集相划分,探讨各类成岩储集相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区Es23亚段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分析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得出造成本区储层砂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机制是成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及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结合成岩作用和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将本区成岩储集相划分为稳定组分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中强压实强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剩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4类,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排驱压力、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对目的层进行了成岩储集相识别,并结合沉积相,实现了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
李海燕吴胜和岳大力
关键词:低渗透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高尚堡油田遗传神经网络
CO_2驱注采井网流线分布规律研究
2017年
CO_2驱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注水开发中的问题,提高油藏采收率.用流线法求解CO_2驱组分数值模型可有效解决常规有限差分方法求解过程中计算效率低、数值弥散等问题.本文基于流线方法,建立了不同储层条件和不同井网条件下的CO_2驱理论模型,分析了CO_2驱注采井网流线分布规律.通过实例,分析了不同生产时间条件下的井网流线分布.结果表明流线分布图能直观描述注采井间的流动关系,流线密集区域一般分布在注入井和生产井的连线附近,说明流动能力强,驱油效果好.流线稀疏区域一般分布在远离注采井的区域或生产井之间的压力等势面上,说明剩余油较多.流线分布规律可为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提供依据.
吕玉丽廖新维李蒙蒙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注采井网实例分析
基于多次接触特性曲线的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方法被引量:13
2014年
二氧化碳驱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二氧化碳混相驱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最小混相压力是评定二氧化碳驱能否实现混相的关键参数。通过二氧化碳与原油多次接触过程,得到多次接触特性曲线,并对二氧化碳驱混相过程的多次接触特性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综合温度和原油组成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多次接触特性曲线最小值预测的关联公式,进而提出预测最小混相压力的新方法,即通过二氧化碳驱多次接触特性曲线最小值的确定过程来获得最小混相压力。采用该方法对二氧化碳驱的最小混相压力进行预测,其结果与细管实验法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8%。基于多次接触特性曲线的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方法,无须确定关键系线,避免了系线分析法和混合单元格法中计算关键系线的算法收敛的不稳定性,并且克服了经验法未考虑多次接触过程的缺点,因此更为实用、准确。
李菊李实
关键词: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
储层应力敏感性对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针对致密气藏储层特征,采用解析解与数值解相结合的半解析法,建立了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性和裂缝导流能力的致密砂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效应的致密砂岩气藏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通过模型求解,对比分析了不同压裂规模的水平井试井解释压力动态曲线,并明确了储层应力敏感性对压降、压恢试井分析的影响.
徐梦雅廖新维刘姣姣
关键词:致密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
基于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的CO_2非混相驱注气参数优化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吐哈油田牛圈湖油藏储层和流体特征,应用油藏数值模拟和多指标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生产动态指标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井气油比是CO2连续注气非混相驱替的主要影响因素,水气交替段塞比、注气周期、生产井井底流压是CO2WAG非混相驱替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优化的注气参数进行了水驱、CO2驱与CO2WAG驱开发方案设计,通过采出程度、换油率、气油比、CO2埋存系数、CO2滞留率和平均地层压力等指标的综合对比,确定CO2WAG非混相驱为最优开发方案,并进行了开发方案指标预测.研究结果对吐哈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蒙蒙廖新维王万福陈昌照王欢
关键词: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体积压裂复杂裂缝形态压力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体积压裂根据岩石脆性会形成不同的裂缝形态,会造成不同的改造体积和增油效果.本研究在实际油田认识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裂缝形态的渗流数值模拟模型,并分析了关井压力恢复时不同裂缝形态的压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积压裂形成两翼缝时,表现为有限导流的压力响应特征;当形成裂缝网络时,会出现双重介质和复合油藏的压力响应特征,由该特征可以通过试井分析方法判断体积压裂后裂缝形态,从而为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赵晓亮廖新维王欢赵东锋陈晓明叶恒李东晖
关键词:体积压裂试井裂缝网络
超低渗油藏CO_2水气交替驱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特低渗储量丰富,水驱开发产量递减快,中后期含水率高,效果不理想.CO_2驱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之一,但该技术在我国运用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水气交替作为结合气驱和水驱优势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开展物理实验模拟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超低渗A区水气交替驱油效果,分析注入压力、注入速度、段塞大小、气水段塞比值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较高压力、中等注入速度、段塞0.2PV、气水比1∶1循环注入,驱油效率高,CO_2注入量少.研究结果对超低渗油藏实施CO_2水气交替工艺技术以及增加CO_2驱在我国的适用性有参考价值.
周星泽廖新维赵晓亮高建罗彪
关键词:CO2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提高采收率
南堡凹陷CO_2在咸水层中的矿化封存机理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探讨CO2注入咸水层后岩石及流体的变化,应用研制的高压釜实验装置,模拟地层条件下(109℃、33.1MPa)饱和CO2地层水—岩石相互作用,证明CO2矿化封存的可行性,并分析超临界CO2注入后岩样中矿物的溶蚀、沉淀及溶液的变化原因.实验前后岩心质量、扫描电镜及溶液检测资料对比结果表明:超临界的CO2溶于水使咸水层酸性增强,然后与碎屑岩储层砂岩相互作用改变砂岩的矿物组成,生成固碳新矿物,从而实现CO2的永久封存;在CO2—水—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砂岩中的长石、黏土等可溶矿物发生溶蚀,同时也生成方解石、菱镁矿和菱铁矿等固碳矿物及高岭石、绿泥石等非固碳矿物,其中固碳矿物的生成表明该储层CO2封存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模拟超临界CO2注入后,短时间内岩石中的长石溶蚀和黏土矿物的溶解过程及新矿物的沉淀,为CO2在咸水层中的封存机制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李海燕高阳王万福陈昌照黄海龙
关键词:CO2南堡凹陷
A model of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in the box-shaped tight gas reservoir
The Green function and Newman product method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dimensional instantaneo...
Xu Mengya MO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新疆油田CO_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潜力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CO2驱油与埋存技术既可以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又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重视,我国近些年来已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基于分流理论,提出一套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与埋存潜力评价方法,并针对新疆油田进行了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地质埋存潜力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水驱后转CO2气驱比连续水驱原油采收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CO2混相驱比非混相驱的采收率和地质埋存潜力大.评价结果表明CO2驱在新疆油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靠、快捷的CO2提高采收率与埋存潜力评价方法及步骤,将可为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潜力评价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王欢廖新维赵晓亮刘姣姣李小锋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