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515)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温瑞智任叶飞王宏伟冀昆黄旭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地震
  • 4篇地震动
  • 4篇强震
  • 3篇强震记录
  • 2篇震源
  • 2篇震源参数
  • 2篇品质因子
  • 2篇反演
  • 2篇M
  • 1篇地震动参数
  • 1篇地震动合成
  • 1篇地震动强度
  • 1篇地震区
  • 1篇地震信息
  • 1篇地震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力学
  • 1篇行波效应
  • 1篇余震
  • 1篇震区

机构

  • 10篇中国地震局工...
  • 3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0篇任叶飞
  • 10篇温瑞智
  • 6篇王宏伟
  • 5篇冀昆
  • 1篇韩炜
  • 1篇黄旭涛
  • 1篇姜永正

传媒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天然强震记录选取被引量:8
2016年
为解决目前中国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天然强震记录选取的问题,基于条件均值目标谱的概念,从中国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已有结果出发,同时考虑震级、距离和地震动离散性,对危险性分析结果进行设定地震解耦,构建了反映结构特征和地震动特征的条件均值目标谱,为天然强震记录的选取提供匹配依据.安全性评价实例的强震记录结果表明,本文建议方法在保证选取物理意义与设定地震相符的前提下较好兼顾了全周期段的谱形匹配,均值偏差和离散性水平均较低.最后给出适用于中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天然强震记录选取建议流程,所得结果可为结构时程分析与抗震验算提供参考.
冀昆温瑞智任叶飞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设定地震
2016年8月24日意大利M_W6.2地震近场地震动方向性效应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2016年8月24日意大利中部MW6.2地震的断层破裂方向性效应,依据断层走向将强震动观测台站划分为SE和NW两组,比较两组记录的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地面峰值速度PGV、拟加速度反应谱PSA和重要持时D_(SR).结果显示:NW组观测到的PGA,PGV和PSA普遍大于SE组,PGA和PGV的观测值与预测值的残差随方位角变化明显;NW组观测到的DSR值整体小于SE组,由此推断此次地震存在明显的方向性效应.在此基础上,采用反演方法,确定了该地震的震源为双向非对称破裂,主破裂方向大约介于345°—360°之间,主破裂长度约占整个破裂的70%—80%,破裂速度为2.2—2.5km/s,反演结果印证了两组台站数据的地震动参数差异是由断层破裂方向效应所引起的.
姜永正王宏伟任叶飞温瑞智
关键词:地震动参数反演
NGA模型在芦山地震区的适用性被引量:6
2016年
以2013年4月20日四川M_w 6.7级芦山地震强震动记录为基础数据,分析美国下一代衰减关系项目NGAWest 1与NGA-West 2两组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选用断层距200 km以内42个台站的主震记录为样本,拟合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典型周期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对比芦山地震观测数据与NGA模型预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2组NGA模型整体上均轻微低估了小于0.2 s的短周期处加速度反应谱值,而在大于1 s的长周期处则存在明显的高估现象;NGA-West 2模型在短周期处离散性比NGA-West 1模型有所改善,长周期处的残差略有降低。
冀昆温瑞智任叶飞王宏伟黄旭涛
关键词:地质力学地震动
基于谱比法的我国强震台站场地分类被引量:26
2015年
目前我国强震台网的部分台站场地资料尚不完整,很大程度限制了我国强震数据的广泛应用。为改变这一现状,利用日本KiK-net台站的场地钻孔资料和强震记录,按照规范对其中279个台站进行场地分类,利用谱比法统计我国Ⅰ,Ⅱ,Ⅲ三类场地的标准谱比曲线,并通过分析谱比曲线卓越周期、谱比峰值和谱形差异,提出适合我国抗震规范场地类别划分的经验方法。利用四川地区的强震台站钻孔资料进行方法验证,说明地域性差异对本场地分类方法准确率的影响不大。最后,处理了中国大陆2007~2011年的强震记录,按照该方法对113个强震台站进行场地分类。
温瑞智冀昆任叶飞王宏伟
关键词:地震学谱比法强震记录
强震动记录自适应基线校正方法:汶川地震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基线校正是强震动记录数据处理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现有方法大都依赖主观经验,得到的永久位移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实现自动化处理。为此,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强震动记录基线校正方法,以汶川地震中汶川卧龙台站(051WCW)获取的强震动记录为例叙述新方法的每个环节,并与已有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新方法的计算准确性。最后,将新方法运用于汶川地震主震中,得到了37个强震动台站的永久位移场。通过与Wang等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除3个台站由于数据不全无法比较外,新方法给出的24个台站的最大永久位移无论是数值还是对应方位角都与其一致。表明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对比也发现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宋碧野韩炜任叶飞温瑞智
关键词:强震动记录汶川地震
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_w 7.8级地震中场地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_w7. 8级地震序列中的局部场地效应,采用参数化广义反演方法分离了126个台站在148个地震中获取的2445组记录的震源、传播路径和场地三项因素,得出了126个台站的场地反应函数,重点分析了基督城地区的19个台站和惠灵顿地区的14个台站的场地效应,基于张力样条插值法分别建立两个城市在0. 5~3. 0Hz频段的平均场地放大分布图。结果表明:场地放大受地质和岩土特性的影响显著,软土场地卓越频率低,低频段场地放大更显著而高频段则相对较弱,平原地区场地放大高于山区,沉积层较厚地区的场地放大效应更显著。这些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地震动和震害的区域性差异,是完善抗震设计理论的有力依据。
周影王宏伟任叶飞温瑞智
芦山余震震源参数及震源区品质因子反演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确定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部分余震的震源参数及传播路径对地震波的衰减特性,选取30次余震中15个强震台站获取的179组加速度记录,选择其中一次余震作为参考事件,基于广义反演方法计算了芦山余震的位移震源谱及品质因子,采用网格搜索方法确定余震震源参数,进一步确定了震源参数的定标关系.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平均应力降略低于汶川余震平均应力降,震级与应力降没有明显相关性,视应力与应力降正相关;该研究区域0.5~20 Hz频段品质因子为Q(f)=31.867f1.037 5,地震波衰减速度较快.
温瑞智王宏伟任叶飞冀昆
关键词:震源参数品质因子
适用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天然强震记录选取被引量:19
2017年
随着国内外强震记录的积累和结构时程分析的广泛应用,抗震设计中强震记录的选取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以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天然强震记录选取为研究对象,基于美国PEER的NGA-West1数据库和我国数字强震台网2007—2015年强震记录数据建立备选数据库,对地震信息筛选条件以及调幅系数区间做了分别研究,提出了利用全周期段匹配结果进行权重函数优化,整理总结了一套系统的包含地震信息筛选、调幅匹配以及筛选验证的完整强震记录选取流程,并选用12层和3层典型平面混凝土框架对不同记录选取方案做了数值模拟验证,采用ATC-63推荐的远场数据集(44条)拟合了该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预测模型,对比抗震设防烈度为7、8度设计目标谱工况下不同强震记录选取方案的数值分析结果,证明全周期段优化权重匹配记录选取方案数值模拟结果与预测响应具有较好一致性,且离散性要优于传统记录选取方案。最后针对常用的7度、8度以及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Ⅱ类场地,对应于我国抗震规范目标谱给出了供工程、科研人员参考选用的记录数据集。
冀昆温瑞智任叶飞
关键词:地震信息
地震动震源、路径及场地效应分析的广义反演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震源、传播路径及近地表场地效应是影响地震动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始终是地震学、地震工程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理解其物理过程、基本原理对地震动预测至关重要,直接服务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在频域上同时分离震源、传播路径及场地效应的广义反演方法近年来应用十分广泛,已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广义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总结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震源参数相似关系、区域性品质因子及地震动场地效应等;最后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王宏伟任叶飞温瑞智
关键词:地震动震源参数品质因子
通过实测记录改进空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性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空间地震动模拟强度非平稳化时容易造成合成地震动波形与实测记录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实测记录,将规范中的目标设计谱分解为实测记录反应谱及两者之间的校正项,以此合成的地震动波形与实测记录相近。首先通过一算例对该法进行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相干效应、行波效应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结果与实测记录相似且满足相干性,而不相干效应变化时对结果的影响要强于行波效应。
温攀温瑞智任叶飞
关键词:行波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