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作品数:2,579 被引量:12,746H指数:39
相关作者:周俊初郑用琏杨在清陈雯莉李友国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84篇期刊文章
  • 525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288篇农业科学
  • 795篇生物学
  • 167篇医药卫生
  • 14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7篇化学工程
  • 88篇文化科学
  • 29篇经济管理
  • 28篇理学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政治法律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电气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05篇基因
  • 163篇病毒
  • 157篇芽胞
  • 154篇芽胞杆菌
  • 152篇杆菌
  • 146篇蛋白
  • 123篇根瘤
  • 114篇苏云金芽胞杆...
  • 111篇根瘤菌
  • 96篇克隆
  • 92篇细胞
  • 90篇免疫
  • 81篇微生物
  • 80篇生物学
  • 78篇芽孢
  • 74篇芽孢杆菌
  • 67篇发酵
  • 61篇活性
  • 60篇水稻
  • 58篇分子

机构

  • 2,517篇华中农业大学
  • 31篇长江大学
  • 2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5篇浙江省农业科...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湖北省农业科...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黄冈师范学院
  • 1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4篇武汉大学
  • 14篇武汉工程大学
  • 14篇武汉工业学院
  • 14篇湖北师范大学
  • 13篇中南民族大学
  • 1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2篇珠海市农业科...
  • 11篇武汉生物工程...
  • 11篇湖北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
  • 11篇湖北中烟工业...

作者

  • 190篇喻子牛
  • 144篇梁运祥
  • 130篇郭爱珍
  • 110篇孙明
  • 109篇陈焕春
  • 92篇陈颖钰
  • 89篇李友国
  • 88篇周俊初
  • 80篇何启盖
  • 73篇陈守文
  • 72篇杨在清
  • 66篇陈雯莉
  • 62篇胡长敏
  • 57篇王革娇
  • 54篇何进
  • 53篇陈昌福
  • 52篇张忠明
  • 50篇柳俊
  • 49篇李林
  • 46篇葛向阳

传媒

  • 318篇华中农业大学...
  • 93篇湖北农业科学
  • 78篇微生物学报
  • 77篇微生物学通报
  • 50篇中国兽医学报
  • 33篇畜牧兽医学报
  • 32篇应用与环境生...
  • 31篇中国奶牛
  • 28篇动物医学进展
  • 26篇生物工程学报
  • 25篇化学与生物工...
  • 2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2篇饲料工业
  • 22篇养殖与饲料
  • 19篇植物病理学报
  • 18篇安徽农业科学
  • 17篇微生物学杂志
  • 16篇中国兽医科学
  • 15篇生物技术通报
  • 14篇食品科技

年份

  • 3篇2024
  • 48篇2023
  • 55篇2022
  • 56篇2021
  • 70篇2020
  • 62篇2019
  • 86篇2018
  • 104篇2017
  • 131篇2016
  • 111篇2015
  • 126篇2014
  • 125篇2013
  • 163篇2012
  • 171篇2011
  • 135篇2010
  • 143篇2009
  • 132篇2008
  • 134篇2007
  • 93篇2006
  • 73篇2005
2,5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NF-α对脂联素分泌调控的研究
脂联素是近来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在脂肪细胞中特异表达,血浆中含量最高的与成脂相关的活性蛋白因子。由于脂联素在调节机体脂代谢、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抗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脂联素从发现之日起...
李红强周磊舒乐甘莉杨在清
文献传递
适用于链霉菌大片段基因组DNA克隆和异源表达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载体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很多链霉菌来源的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往往很大,用传统的cosmid载体很难完整的克隆和异源表达。本研究通过载体改造,成功构建出一个新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载体,用于链霉菌来源的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异源表达实验。【方法】从复合型载体pCUGIBAC1出发,通过λRED介导的PCR-targeting方法,用链霉素抗性基因替换掉原有的氯霉素抗性基因标记,同时插入链霉菌中常用的安普拉霉素抗性标记、转移起始位点oriT、φC31整合酶基因int、整合位点attP等元件。【结果】成功构建出可装载链霉菌大片段DNA的BAC载体pMSBBACs。使用pMSBBACs构建出链霉菌U27的基因组BAC文库,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00 kb。选取其中一个大小为140 kb的BAC质粒进行功能验证,实验证明通过接合转移和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都能够将这个大型BAC质粒导入链霉菌模式菌株,并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整合到染色体中进行异源表达。【结论】BAC载体pMSBBACs可成功用于放线菌大片段基因组DNA的克隆和异源表达实验。
黄胜李娜周俊何璟
关键词:生物合成基因簇链霉菌异源表达
微生物和水虻联合转化有机废弃物及资源化利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有大量的有机废弃物,成为主要的环境污染源,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而中国种植业急需优质有机肥,养殖业需要大量饲料蛋白.利用微生物、昆虫等生物将有机废弃物联合转化为食物、饲料、肥料等,既解...
张吉斌郑龙玉靳鹏王晓东李佳张鼎楠喻子牛
关键词:有机肥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微生物水虻
文献传递
侵染我国芋的杆状DNA病毒分子鉴定及特异性检测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已报道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的通用检测引物BadnaFP/BadnaRP,从7份芋样品中扩增到Badnavirus病毒的RT/RNaseH基因保守区域,获得12个克隆序列,长度为576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样品的克隆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8.8%~99.5%和81.3%~99.5%;来自同一样品扩增产物的克隆间在序列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6%~100%和92.7%~100%。在系统进化树中,本研究所获序列与Badnavirus病毒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聚在同一簇,表明此病毒为Badnavirus属病毒,但与芋杆状病毒(Tarobacillifo硎virus,TaBV)序列相似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58.0%~62.2%和58.5%~64.1%,推测为杆状DNA病毒属的一个新种。根据所测定序列设计了用于该病毒检测的引物P197/P433,对51份芋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可有效检测来源于我国芋的Badna—virus病毒。
施世明王彦芬王国平王利平徐文兴洪霓
关键词:PCR
甘蓝型油菜BnADC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到精氨酸脱羧酶(Arginine decarboxylase,ADC)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BnADC。BnADC全长为2 649bp,包含344bp的5'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226bp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和2 079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75.1kD的蛋白质。5'-UTR中含有12bp的uORF(Upstream open readingframe),编码MIRE 4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比对表明,BnADC蛋白与其他植物ADC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与芥菜的同源性高达9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nADC与芥菜、拟南芥的ADC亲缘关系较近。在获得全长cDNA的基础上,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0a(+)-BnADC,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菌株BL21(DE3),SDS-PAGE检测到一个约81.1kD的融合蛋白被E.coil表达,且融合蛋白主要存在于菌体沉淀中。
洪林闫晓红袁亚宾刘王辉胡长清李晨陈春丽魏文辉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同源克隆RACE原核表达
猪NCK1,2基因克隆及性质分析
接头蛋白NCK家族包括两个成员NCK1(NCKα,NCK)和NCK2(NCKβ,Grb4),其共同结构都包括N末端的3个SH3结构域和C末端的1个SH2结构域。它们被认为在各种细胞活动中,连接酪氨酸受体和参与肌动蛋白骨架...
李明慧周磊龙欢甘莉杨在清
文献传递
Yeast@AuNPs复合微球用于免疫分析测定
基于酵母细胞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本研究将胶体金纳米颗粒通过自组装的形式均匀固酵母细胞表面,成功制备成了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yeast@AuNPs复合微球。分别使用了透射电镜、场发射高分辨投射电镜、场发射高分辨扫描电镜、原子力...
项玉强胡涌刚
文献传递
16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标准菌株USDA205为对照,对自我国吉林省和湖北省土壤中分离的15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培养特性,碳氮源利用、生长速度、耐盐性、pH适应范围、天然抗药性、质粒图谱、G+C克分子%、血清学特性和共生固氮效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
何正国周俊初李阜棣T.A.Lie
关键词: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生物多样性
拟南芥赤霉素相关突变体ga3-1和ga5-1营养生长时相转变
2013年
为探究营养时相转变过程中赤霉素所起到的作用,对拟南芥赤霉素相关晚花突变体ga3-1和ga5-1生长过程中叶片的形态,大小,远轴面表皮毛,茎顶端分生组织形态以及生长周期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南芥营养时期时相转变过程中,ga5-1和ga3-1突变推迟开花,且延迟了幼龄期到成熟期的营养生长时相转变。
梁慧敏龙鸿
关键词:拟南芥赤霉素
武汉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对其成虫产卵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研究武汉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对武汉亮斑水虻成虫产卵行为的影响。首先使用LB(Luria-Bertani)培养基对武汉亮斑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培养,筛选得到23株肠道微生物。以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为阴性对照,使用已证实引诱产卵效果好的来自武汉亮斑水虻卵表的属于戈登氏菌属的细菌(Gordonia sihwensis)FE06为阳性对照,利用筛选到的武汉亮斑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摇瓶发酵液对武汉亮斑水虻成虫进行产卵行为实验。发现有5株武汉亮斑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BSFLG01、BSFLG03、BSFLG04、BSFLG05、BSFLG06)对武汉亮斑水虻产卵有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其中3株(BSFLG03、BSFLG05、BSFLG06)对水虻成虫产卵的引诱作用明显强于所设立的阳性对照FE06;菌株BSFLG07为一种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对武汉亮斑水虻产卵有消极影响。经菌落培养特征、菌体形态比较、16SrDNA或18SrDNA序列测定和发育树比对分析,鉴定出这5种具有显著引诱武汉亮斑水虻产卵作用的微生物分别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FLG01、一种沙雷氏菌(Serratiasp.)BSFLG03、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BSFLG04、皱落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s)BSFLG05、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BSFLG06。
胡芮绮马世腾李天琪郑龙玉蔡珉敏喻子牛张吉斌
关键词:幼虫肠道微生物产卵行为
共2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