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

作品数:1,162 被引量:7,082H指数:35
相关作者:吴春笃魏新华李耀明徐立章张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0篇期刊文章
  • 14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7篇农业科学
  • 164篇自动化与计算...
  • 5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7篇生物学
  • 57篇理学
  • 42篇机械工程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电气工程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经济管理
  • 11篇化学工程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电子电信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1篇温室
  • 87篇收获机
  • 77篇联合收获机
  • 62篇喷雾
  • 56篇黄瓜
  • 55篇传感
  • 52篇光谱
  • 52篇仿真
  • 50篇图像
  • 47篇感器
  • 47篇传感器
  • 46篇植物
  • 42篇收割
  • 41篇收割机
  • 40篇农业
  • 39篇番茄
  • 37篇联合收割
  • 37篇联合收割机
  • 36篇作物
  • 31篇移栽机

机构

  • 1,160篇江苏大学
  • 52篇南京林业大学
  • 51篇江苏省农业科...
  • 36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8篇常州机电职业...
  • 14篇南华大学
  • 14篇中国农业机械...
  • 1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淮海工学院
  • 10篇教育部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江苏科技大学
  • 8篇扬州工业职业...
  • 7篇贵州大学
  • 7篇常州工学院
  • 7篇东南大学
  • 7篇江苏农林职业...
  • 7篇安徽科技学院

作者

  • 184篇毛罕平
  • 168篇李萍萍
  • 155篇李耀明
  • 91篇陈树人
  • 80篇徐立章
  • 71篇邱白晶
  • 65篇吴沿友
  • 51篇王纪章
  • 51篇张晓东
  • 46篇刘继展
  • 46篇付为国
  • 42篇胡建平
  • 42篇赵湛
  • 40篇左志宇
  • 39篇尹建军
  • 35篇魏新华
  • 33篇韩绿化
  • 32篇李洪昌
  • 31篇贾卫东
  • 26篇胡永光

传媒

  • 237篇农机化研究
  • 11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00篇农业工程学报
  • 67篇江苏农业科学
  • 49篇江苏大学学报...
  • 36篇中国农机化学...
  • 25篇排灌机械工程...
  • 24篇农业装备技术
  • 2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3篇北方园艺
  • 9篇江苏农业学报
  • 8篇农业工程技术
  • 7篇机械设计与制...
  • 7篇中国农业工程...
  • 6篇广西植物
  • 6篇计算机应用研...
  • 6篇农业工程
  • 6篇2011收获...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8篇2024
  • 58篇2023
  • 59篇2022
  • 34篇2021
  • 36篇2020
  • 43篇2019
  • 52篇2018
  • 58篇2017
  • 53篇2016
  • 52篇2015
  • 69篇2014
  • 50篇2013
  • 94篇2012
  • 152篇2011
  • 80篇2010
  • 98篇2009
  • 71篇2008
  • 43篇2007
  • 29篇2006
  • 20篇2005
1,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自由度混联振动筛设计
基于并联机构的组成原理,设计了可用于颗粒物料分级的3自由度混联振动筛。振动筛主要由筛箱、振动电动机、电动机固定座、弹簧、倾角调节装置、支撑架、纵向振动链、横向振动链和底座组成。所设计的3自由度混联振动筛将筛箱的支撑和激振...
王成军李耀明马履中张晓庆
关键词:并联机构
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喷杆位姿控制系统被引量:9
2013年
对喷杆位姿进行控制是提高喷杆喷雾机喷施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喷杆喷雾机在田间作业过程中喷杆与作物冠层保持正确的位姿,设计了一种以AT89S52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喷杆位姿控制器,采用两个HT-BEF2503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喷杆两端与作物冠层之间的高度差来获得喷杆相对于作物冠层的倾斜角度,通过控制角度调整液压缸的流量和方向来实现喷杆位姿的控制。同时,对喷杆喷雾机的总体结构以及液压系统原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喷杆位姿的原理,给出了位姿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的实现流程图,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设计。在喷杆喷雾机上应用该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喷杆位姿的实时控制。
陈文坊邱白晶杨宁殷磊
关键词:喷杆喷雾机超声波传感器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中磷分配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确定温室黄瓜在无土栽培条件下磷素的分配规律,试验在智能玻璃温室中进行,以珍珠岩为载体,利用Hoagland营养液进行施肥,设置T1(1∶30)、T2(1∶50)、T3(1∶100)、T4(1∶200)4个营养液水平,采用破坏性试验,研究了不同营养液浓度下温室黄瓜各器官对磷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T3处理(1∶100)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中对磷的吸收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为温室黄瓜中磷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马万征汪凯赵宽姚发展马万敏圣冬冬
关键词:温室黄瓜生长发育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入侵: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2
2017年
入侵植物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这使得对其入侵机理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在入侵生态学中,以往的关注重点多集中于宏观有机体上,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入侵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深刻影响着入侵植物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在其成功入侵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土壤微生物参与的植物入侵研究中,将微生物分为3个主要类群,即病原微生物(microbial pathogens)、共生微生物(mutualistic microbes)和腐生微生物(saprotrophic microbes)。本文从该3个类群出发总结了土壤微生物与入侵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对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影响。另外,以往的研究多单独围绕总体层次或某一维度而展开,往往不能深入系统地揭示外来植物的入侵机理。然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始于根系,植物的根际为微生物提供了多样的异质性栖息环境(根际土壤、根表和内生环境),并塑造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作者建议,今后关于土壤微生物对入侵植物影响的研究,在借鉴快速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同样需要注意根际微生境与宏观功能特性的结合与统一,并建立系统而又可重复性的研究模式,从现象特征的描述向机理阐述方向发展。
付伟王宁庞芳黄玉龙吴俊祁珊珊戴志聪戴志聪
关键词:入侵植物入侵机制土壤微生物根际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秧草茎秆力学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秧草茎秆的力学特性是设计秧草收获机械收割装置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利用TA-XT2i物性测定仪对秧草茎秆的质量、抗剪切力和拉伸力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秧草的平均质量为0.897g,秧草的平均高度为8.69cm,平均直径为0.946mm,平均抗拉应力为3.737MPa,平均抗剪应力为5.1MPa,并对直径大小与拉伸强度、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可以指导秧草收获机械切割装置的设计。
卢强陈树人李继伟
关键词:力学特性
基于ANSYS的锥齿轮轴闭式模锻工艺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9年
闭式模锻是锥齿轮轴整体成形的常用工艺之一。本文研究了其锥齿轮轴闭式模锻中的材料流动、温度、应力以及模具载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锻造前期,锻件的流速分布不均匀,而随着模具型腔填充完满,坯料主要流向凸模与凹模的缝隙处,锻件内部的流速变得比较均匀;在坯料下部出现的应力较大,此处产生锻造损伤最大。
王国强孙红艳孙红艳
关键词:齿轮轴闭式模锻工艺参数ANSYS软件
植物激素调控拟南芥根系发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植物激素在拟南芥的根系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植物激素对拟南芥根系发育调控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多,且大量研究表明,在拟南芥根系的发育过程中,激素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了调控。本文主要介绍了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对拟南芥根系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拟南芥根系发育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郭瑾薛永来杜道林
关键词:植物激素拟南芥根系发育
基于多光谱视觉的油菜叶片氮素营养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应用多光谱视觉技术对油菜叶片氮含量百分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在RGB颜色模型下,对采集的油菜叶片图像的颜色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R-G/B和G/R与叶片氮含量百分率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88,而其它图像特征同含氮量百分率之间相关性都比较弱。为此,使用G/R-G/B与G/R分别与叶片氮含量百分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经验证G/R-G/B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在9%以内,这表明此特征可用于多光谱视觉快速诊断油菜叶片氮素营养的特征。
张元毛罕平张晓东赵德升
关键词:机器视觉油菜叶片氮含量
不同生境中土壤藻类的分布特征与生理生态学功能研究
2023年
土壤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微型生物。近年来,关于土壤藻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首先,不同生境(荒漠、耕地、盐碱地、矿山、林地和冻原等)的土壤藻组成和丰度有所差异,这反映了其对特定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但缺乏对多种生境的比较和综合。因此,目前对于不同生境中土壤藻的多样性、功能和适应策略的对比等问题仍然知之甚少。而土壤藻对高温、高盐、干旱和强紫外辐射等非生物因子的响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一些研究已经揭示了土壤藻可以分泌一些营养物质来应对这些胁迫的适应机制,这些分泌物既可以改善土壤环境,还可以促进其他作物生长。文章总结了土壤藻的生理生态功能,例如,固氮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氮气并提高土壤藻的氮素含量,固碳作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增加土壤中的碳含量,泌糖作用可以分泌胞外多糖提高土壤团聚性和吸附有害的重金属物质,溶磷作用可以溶解土壤藻难溶的磷素并将其转化为可供植物直接吸收的磷素。未来,可在不同土壤生境中,筛选出其中的优势藻种,通过富集培养再接种至土壤中,探究它与其他土壤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其多样性、群落结构和适应机制的差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土壤藻的研究可以为人们评估和预测土壤生态系统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响应和适应能力提供新线索。
丁胜杰徐香茹朱菲菲王仁霞潘纲崔溢胡新娟穆斯塔法霍书豪
关键词:土壤肥力生态功能
基于GYT双标图对西北内陆棉区国审棉花品种的分类评价被引量:6
2021年
西北内陆棉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主产棉区,对该棉区历年国审棉花品种进行科学分类和综合评价有利于国审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棉花生产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对2003—2019年期间西北内陆棉区37个国审棉花品种的产量与霜前花率、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枯萎病指数和黄萎病指数等性状的组合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品种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内陆棉区37个国审棉花品种可划分为3个特征明显的品种类型。其中,I型品种包括新陆早13号、中棉所49、新陆早21号、巴13222、新46、天云0769、Z1112、新石K18、J206-5、新石K21、禾棉A9-9、创棉508、H33-1-4、金科20、新K28、创棉512和J8031等17个品种,是产量与其余性状组合协调最好的品种类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最高。II型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一般,抗病性差,在当前生产上应用价值有限。III型品种的抗枯萎病性表现最好,但在其余性状上表现略差,综合生产应用价值有限,也许可作为抗病亲本应用。同时,根据各品种的理想指数筛选出创棉512、J8031、新K28、H33-1-4、金科20、新陆早13号和创棉508等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也鉴别出新陆棉1号、新陆早33号、创棉501号和新陆早51号等综合表现相对略差的品种。本研究采用的GYT双标图分析方法是基于“产量-性状”组合水平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产量-性状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简单,多数组合间表现显著正相关,更适用于品种的多性状直观选择和综合评价,通常比先前的GT双标图解释的变异比率高,双标图模型拟合度更好,结果更可靠。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方法对西北内陆棉区国审品种的分类研究揭示了该棉区国审棉花品种的分类特征和应用价值,为本区的国家棉花品种试验审定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他作物品种的类似研究提供了范例。
许乃银赵素琴张芳付小琼杨晓妮乔银桃孙世贤
关键词:品种审定多性状
共1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