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中医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

作品数:308 被引量:959H指数:22
相关作者:武兴伟祝应俊薛敏温冠晓陈纲领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会议论文
  • 14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97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36篇艾滋病
  • 154篇中医
  • 77篇中医药
  • 39篇HIV/AI...
  • 28篇医药治疗
  • 28篇证候
  • 28篇中医药治
  • 28篇中医药治疗
  • 27篇中医证
  • 25篇中医证候
  • 25篇无症状
  • 25篇病机
  • 23篇药疗
  • 23篇药疗法
  • 21篇免疫缺陷
  • 21篇病因病机
  • 20篇医药防治
  • 20篇医药疗法
  • 20篇中医药防治
  • 20篇中医药疗法

机构

  • 308篇河南中医药大...
  • 56篇河南中医学院...
  • 37篇河南省中医院
  • 13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河南中医学院...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河南省中医药...
  • 3篇郑州大学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唐河县中医院

作者

  • 108篇谢世平
  • 74篇郭会军
  • 69篇许前磊
  • 55篇彭勃
  • 50篇周立华
  • 36篇郭选贤
  • 32篇徐立然
  • 28篇李华伟
  • 25篇刘学伟
  • 24篇唐英
  • 24篇刘爱华
  • 24篇王丹妮
  • 23篇李青雅
  • 22篇苗明三
  • 21篇张淼
  • 19篇姜枫
  • 18篇潘万旗
  • 17篇许向前
  • 16篇程五中
  • 15篇李素香

传媒

  • 24篇中华中医药杂...
  • 24篇中华中医药学...
  • 2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8篇河南中医学院...
  • 17篇中华中医药学...
  • 1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0篇中医杂志
  • 7篇中国中医药现...
  • 7篇中华中医药学...
  • 6篇光明中医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医学报
  • 4篇中医药学刊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江苏中医药
  • 3篇中医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4篇2016
  • 14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20篇2011
  • 6篇2010
  • 24篇2009
  • 18篇2008
  • 76篇2007
  • 67篇2006
  • 35篇2005
  • 4篇2004
3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自发现HIV是AIDS的病因以来,科学家们为开发艾滋病疫苗进行了20余年的潜心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他们认为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阻止艾滋病流行的唯一可能的途径.目前研制的艾滋病疫苗主要有:HIV灭活病毒粒子疫苗、减...
郭选贤苏芳静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系统疫苗HIV
文献传递
藿朴夏苓汤辨治艾滋病临床应用体会
在临床中治疗艾滋病可根据发病时病证进行辨证施治,依据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舌象、脉象进行四诊合参,无论是哪种病症(发热、泄泻、眩晕、口疮、胸闷、呕吐或自汗)只要辩证属于湿遏气机型,均可运用藿朴夏苓汤化裁,依据本人经验均可...
刘爱华
关键词:藿朴夏苓汤艾滋病气机不畅
文献传递
艾滋病中医病因命名探讨被引量:22
2008年
对艾滋病的中医病因名称进行命名,使之统一和规范,这是科研及临床的现实需要。命名的原则应遵循独有性、区别性、准确性等原则,科学地体现出本病病因的特殊性。作者在进行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初步认为艾滋病的中医病因名称命名为"艾毒"或"艾邪"较好,其中以"艾毒"最能体现艾滋病的实质特征。
郭选贤郝秀梅谢世平殷光辉
关键词:艾滋病
转化医学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中应用实践被引量:3
2015年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统中医理论中没有该病的明确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中医"瘟病""虚劳"的范畴。课题组针对艾滋病中医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中医病因病机不明确、证候标准不规范、缺乏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案和诊疗指南等实际问题,借鉴转化医学理念,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开展了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证候诊断标准和证候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并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反响效果良好。在今后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要重视转化医学研究模式的应用和体现,提升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许前磊谢世平徐立然郭会军李真
关键词:中医药艾滋病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合并皮肤黏膜病变研究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0
2017年
艾滋病合并皮肤黏膜病变是艾滋病期常见的并发症,90%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发生皮肤黏膜病变。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通过对艾滋病合并皮肤黏膜病变研究现状和中医药防治的临床实践分析,提出分别从深入开展艾滋病合并皮肤黏膜病变的中医基础研究、筛选有效方药开展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制定临床方案并进行推广3个方面探讨中医药防治皮肤黏膜病变的研究思路,以期为更好地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合并皮肤黏膜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发挥中医药在艾滋病合并皮肤黏膜病变中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合并皮肤黏膜临床水平。
许向前许前磊李青雅谢世平郭会军郭会军
关键词:中医药艾滋病
非药物疗法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被引量:6
2016年
非药物疗法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的传染病,近年来医家运用非药物疗法如针刺、艾灸、耳穴、药膳食疗、心理疗法等手段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对非药物疗法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实践现状综述分析,提出通过开展非药物疗法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研究,同时加强非药物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规范非药物疗法操作方法形成临床方案并进行推广应用的研究思路,为更好的发挥非药物疗法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现代医学证据,从而拓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治疗手段,提升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整体水平。
许向前许前磊谢世平徐立然郭会军
关键词:非药物疗法艾滋病
从状态医学角度探讨中医药改善艾滋病人体虚状态的优势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机体免疫系统,继发以机会性感染为特征的器官功能衰竭或恶性肿瘤的严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情复杂,病程长,病变涉及人体多个部位多个器官,单纯的中医诊断或西医诊断都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艾滋病...
周立华唐英郭敬志王贺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药疗法
文献传递
扶正排毒片Ⅱ号治疗无症状HIV感染6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8
2006年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Ⅱ号对无症状H 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初步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无症状H IV感染者65例,服用扶正排毒片Ⅱ号治疗,每次5片,每天3次,用药90天。观察感染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CD4+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90天后,感染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扶正排毒片Ⅱ号治疗无症状H IV感染者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
彭勃王丹妮
关键词:无症状HIV感染者中医药疗法
艾滋病治疗的实践与思考——兼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切入点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1981年才被认识,1982年被正式定名,1983年发现其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
彭勃
文献传递
四种缓解化学药物治疗后骨髓抑制中成药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虚模型外周血和骨髓象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观察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的参芪颗粒,补气养血的复方阿胶浆,补气养阴的贞芪扶正颗粒,温肾健髓、益气养阴、生血止血的复方皂矾丸4种中成药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虚模型外周血及骨髓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09在河南中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昆明种成年小鼠150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5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贞芪扶正颗粒组分别按15,10,5g/kg(20mL/kg)剂量灌胃贞芪扶正颗粒混悬液(主要成分:黄芪、女贞子;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803);高、中、低剂量复方阿胶浆组分别按10,20,30mL/kg剂量灌胃复方阿胶浆(主要成分:阿胶、熟地黄、党参等;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446);高、中、低剂量复方皂矾丸组分别按2.4,1.6,0.8g/kg(20mL/kg)剂量灌胃复方皂矾丸混悬液(主要成分:皂矾、西洋参、海马等;陕西郝其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41014);高、中、低剂量参芪颗粒组按3,2,1g/kg(0.2mL/10g)剂量灌胃参芪颗粒混悬液(主要成分:人参、黄芪、当归等;江西山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702);鲨肝醇组按10g(20mL)/kg剂量灌胃鲨肝醇混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0.2mL/10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0d。从实验的第6天开始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连续给药5d。②各组小鼠分别于末次给药后24h,进行血常规检测。另取右侧股骨,镜下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③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者用t检验。结果:小鼠1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外周血的影响:模型组小鼠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空白组(t=2.49~8.19,P<0.05 ̄0.01)。鲨肝醇组、各剂量参芪颗粒组和复方阿胶浆组及贞芪扶正颗粒组、复方皂矾丸组小鼠血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模型�
苗明三周立华侯江红陈纲领张玉林
关键词:中成药血虚模型血象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