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作品数:105 被引量:234H指数:9
相关作者:任甫张光霞翟桂英朱博齐双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9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3篇多态
  • 17篇藏族
  • 15篇汉族
  • 14篇多态性
  • 12篇基因
  • 11篇细胞
  • 10篇短串联重复
  • 10篇指长
  • 10篇法医
  • 9篇遗传多态
  • 9篇遗传多态性
  • 8篇短串联重复序...
  • 8篇汉族成人
  • 6篇基质
  • 6篇基质细胞
  • 6篇骨髓
  • 6篇骨髓基质
  • 6篇骨髓基质细胞
  • 5篇胰岛
  • 5篇缺血

机构

  • 103篇辽宁医学院
  • 9篇辽宁医学院附...
  • 8篇辽宁医学院附...
  • 7篇西北民族大学
  • 6篇南阳理工学院
  • 4篇南阳医学高等...
  • 4篇潍坊市公安局
  • 4篇沈阳市公安局
  • 2篇医学部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公安部物证鉴...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藏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检...
  • 1篇锦州市中心医...
  • 1篇西藏自治区第...

作者

  • 72篇席焕久
  • 43篇任甫
  • 25篇温有锋
  • 13篇徐国昌
  • 12篇刘海东
  • 7篇海向军
  • 7篇何烨
  • 7篇何进全
  • 7篇汪玉堂
  • 7篇杜雪
  • 7篇裴林国
  • 6篇李文慧
  • 6篇马斌
  • 6篇翟桂英
  • 6篇黄克强
  • 6篇马卫红
  • 5篇温有峰
  • 5篇文普帅
  • 5篇侯续伟
  • 4篇吕坡

传媒

  • 34篇解剖学杂志
  • 7篇解剖科学进展
  • 6篇中国解剖学会...
  • 5篇中国解剖学会...
  • 4篇人类学学报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法医学杂...
  • 3篇辽宁医学院学...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解剖学报
  • 2篇武警医学
  • 2篇法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遗传学进步与...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遗传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15篇2011
  • 18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20篇2007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受体、p75NTR受体)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神经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抗凋亡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损伤区域血管的生成等方面治疗脑损伤。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
袁丽波席焕久于红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生长因子
科学认识人体
2015年
你想要健康吗?那么,你首先要正确认识人体。这不仅是医学的主要课题,也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席焕久
关键词:自然界
辽宁汉族青年女性面部不对称性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辽宁汉族青年女性面部的不对称性,为面部识别和颅面复原提供数据。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正常青年女性,采用MRI摄片,应用VG Studio 2.2MAX软件测量面部的标志点,测量后的右、左侧面部坐标进行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分析(EDMA),最后使用Geomagic Wrap 12软件对左侧面部三维图像进行镜像合成,生成完全对称的镜像面部并与真实面部进行比较。结果 EDMA分析显示,右、左侧面部有显著形态学差异,bootstrap检验T=1.402,P=0.001,形状差异矩阵(FDM)比值(右侧比左侧)在0.95-1.05的有224个占85%,FDM比值小于0.95和大于1.05的部分有40个占15%,40个不对称比值中有15个小于0.95占37.5%,25个比值大于1.05占62.5%。Geomagic Wrap 12分析结果显示镜像合成的面部与真实面部图像有明显差异。结论辽宁汉族青年女性面部不对称,不对称性为15%,右侧面部比左侧面部不对称性影响大。
齐双任甫翟桂英朱博马庆云
关键词:法医人类学EDMA颅面部
青藏高原与安第斯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对比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的比对,探讨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找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高原地区差异,进一步改善高原地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为高原医学和高原人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选择在西藏出生长大、经体检证明身体健康6-21岁藏族男女(父母3代藏族)共2813例有效样本(男,1417例;女,1396例),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直接测量了身高、体重和胸围。印度、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资料从文献中获取。去除不完整的无法比较及年代过于久远的材料,排除小样本及数据不全和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严格控制质量。所有测量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男女身高高于安第斯山男女。2)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的体重与安第斯山儿童青少年相近。3)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的胸围明显小于安第斯山儿童青少年。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相比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如发育水平低,胸径较大,生长发育指标普遍低于WHO(2007)和本国国内水平)。西藏藏族儿童青少年比安第斯山的发育好,两者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这可能与生态环境、高原缺氧、遗传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席焕久温有锋张海龙李文慧任甫黄克强肖艳杰叶丽平李春山陈昭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青藏高原藏族
人类Y-DNA多态性研究概述被引量:1
2007年
Y-DNA为父系遗传,Y染色体特异区在减数分裂时不发生重组,这就积累较多的突变,记录了人类的进化史,因此Y-DNA的多态性,是探索人类起源、进化和迁移规律有价值的工具。本文就Y染色体DNA的双等位基因、多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郑坤张瑾温有锋席焕久
关键词:多态性
骨髓基质细胞与葛根素联合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髓基质细胞(BMSCs)组、葛根素组、联合用药组.BrdU标记的3代BMSCs在脑缺血后1d经尾静脉移植大鼠体内,Zausinger六分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TTC染色法计算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BrdU阳性细胞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BMSCs组、葛根素组、联合用药组神经功能相比空白组有改善;联合用药组较BMSCs组和葛根素组改善更为明显.BMSCs组、葛根素组以及联合用药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缩小,联合用药组与BMSCs组、葛根素组之间差异显著.联合用药组脑损伤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BMSCs组.BMSCs组、葛根素组、联合用药组NSE表达均高于空白组,联合用药组与BMSCs组和葛根素组间差异显著,葛根素组NSE表达要低于BMSCs组.荧光显微镜下,绿色荧光的细胞主要集中在海马CA1区,而且同时显示红色荧光.结论:BMSCs和葛根素都可以改善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促进脑损伤的修复;葛根素能够促使BMSCs进入脑损伤区,从而促进BMSCs对缺血行脑损伤的修复作用;BMSCs进入大脑后主要聚集在伤侧海马CA1区,并分化为神经元发挥脑损伤修复作用.
胡荣席焕久
关键词:缺血性脑损伤骨髓基质细胞葛根素
健康绝经妇女体成分差异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锦州市健康绝经妇女身体质量指数(BMI)、左下肢肌肉含量及脂肪含量等身体组成成分与左侧跟骨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使用体成分仪及骨密度仪测量421例健康绝经妇女的体成分和左侧跟骨骨密度。结论左侧跟骨BMD与年龄呈负相关,与左下肢肌肉量、BMI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左下肢脂肪量没有相关性。结论 BMI是影响绝经妇女BMD的重要因素,加强运动、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
张美芝席焕久温有峰王盼李超
关键词:骨密度身体质量指数脂肪含量妇女
232例锦州汉族成人体成分与血脂四项的关系
为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提供参考数据,利用生物电阻体成分分析仪对锦州地区汉族232人(男性133人,女性99人)30~50岁健康成年人体成分进行测量,并对其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胆固醇...
曹芳温有锋席焕久李文慧张涛王霞杨洋
西藏那曲地区藏族人群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基因扫描技术调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藏族人群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及FGA共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多态性分布,获得15个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结果显示:15个STR位点在那曲地区藏族人群中具有遗传多态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DP在0.758 8—0.960 4之间,H在0.476 2—0.862 0之间,PIC在0.446 4—0.861 5之间,EPP在0.385 0—0.856 0之间,累积个体鉴别力为0.999 999 999,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 999 998。15个STR位点适合作为那曲地区藏族人群的遗传标记用于人类学、疾病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领域的研究。
李宁苏玉虹席焕久任甫朱宝芹温有峰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藏族聚合酶链式反应
西藏那曲地区藏族群体人类白细胞抗原-E基因多态性分析
2007年
目的:调查西藏那曲地区藏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为探讨HLA-E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奠定基础。方法: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方法对150名那曲地区藏族正常人HLA-E等位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共检测到3个HLA-E等位基因:HLA-E^* 0101的频率最高,为40.59%,其次为HLA-E^* 01032和HLA-E^* 01031,分别占36.63%和22.77%。结论:那曲地区藏族人群HLA-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E^*0101 40.59%、E^*01031 36.63%和E^* 0103222.77%。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准确的藏族HLA—E基因频率参数。
潘玉玲任甫席焕久乔高锋黄克强温有锋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E多态性藏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