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作品数:754 被引量:3,980H指数:29
相关作者:黄永林谈国新詹一虹孙传明蒋海军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汉口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99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6篇文化科学
  • 142篇经济管理
  • 93篇艺术
  • 67篇历史地理
  • 34篇文学
  • 26篇社会学
  • 17篇政治法律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建筑科学
  • 12篇哲学宗教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语言文字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主题

  • 208篇文化
  • 103篇非物质文化
  • 102篇非物质文化遗...
  • 82篇文化产业
  • 59篇旅游
  • 51篇传承
  • 35篇视域
  • 33篇文化资源
  • 33篇城市
  • 32篇乡村
  • 28篇民族
  • 24篇遗产
  • 20篇社会
  • 19篇媒体
  • 19篇民俗
  • 18篇故事
  • 17篇动漫
  • 16篇电影
  • 16篇文化遗产
  • 15篇数字化

机构

  • 720篇华中师范大学
  • 1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1篇武汉大学
  • 11篇湖北民族大学
  • 10篇中国民俗学会
  • 8篇湖北省社会科...
  • 7篇广西财经学院
  • 7篇安阳师范学院
  • 7篇汉口学院
  • 7篇普洱学院
  • 6篇贵州师范大学
  • 5篇荆楚理工学院
  • 5篇淮阴师范学院
  • 5篇湖北大学
  • 5篇湖北第二师范...
  • 5篇重庆第二师范...
  • 5篇图尔库大学
  • 4篇黄冈师范学院
  • 4篇江汉大学
  • 4篇大理大学

作者

  • 84篇黄永林
  • 45篇谈国新
  • 37篇孙传明
  • 29篇徐金龙
  • 27篇詹一虹
  • 18篇李林
  • 15篇纪东东
  • 15篇周雨城
  • 15篇刘玉堂
  • 14篇张文元
  • 11篇秦璇
  • 11篇王伟杰
  • 11篇程小敏
  • 10篇蒋海军
  • 8篇丁智才
  • 8篇张武桥
  • 7篇郝挺雷
  • 7篇刘玉堂
  • 7篇刘容
  • 6篇张国超

传媒

  • 41篇歌海
  • 26篇人文天下
  • 24篇长江大学学报...
  • 23篇理论月刊
  • 2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4篇文化遗产
  • 12篇湖北民族学院...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0篇民俗研究
  • 10篇武汉职业技术...
  • 10篇西南民族大学...
  • 8篇决策探索
  • 8篇教育财会研究
  • 8篇文化产业导刊
  • 8篇汉江师范学院...
  • 7篇中国文化产业...
  • 6篇情报科学
  • 6篇决策与信息
  • 5篇江汉论坛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83篇2023
  • 77篇2022
  • 81篇2021
  • 104篇2020
  • 76篇2019
  • 67篇2018
  • 58篇2017
  • 40篇2016
  • 38篇2015
  • 21篇2014
  • 36篇2013
  • 14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7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媒体时代城市文化传播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以武汉为例谈“5W”的传播模式被引量:4
2019年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个区域传到另一区域以及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的互动现象。时下,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增加了文化传播的途径,而且对文化传播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将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传播出去,是新媒体时代武汉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以武汉这一城市为例,分析新媒体对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尝试提出新媒体时代城市文化传播力的提升路径。
陆晓燕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传播力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困境与突围被引量:4
2017年
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战略选择,但是文化资源优势并不必然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需要经历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和文化产品到文化产业两个阶段。由于在文化资源认知、文化创意、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等诸多方面存在局限,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遭遇困境;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和科学评估,注重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创新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是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高效转化的可能路径。
章顺磊叶林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技术创新
影像中的民族形象符号变迁研究——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像记忆被引量:3
2017年
近代中国,国外列强的入侵,外来鸦片的毒害,使"东亚病夫"成为中华民族积弱屈辱的形象标志。奥运赛场上"零"的记录,一直是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耻辱。为此,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先生提出中国奥林匹克的"三大梦想",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设计了清晰可见的奋斗目标。在追逐奥林匹克梦想的征途中,中华民族历经曲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在中华民族奥运圆梦的历程中,曾出现一批中国奥林匹克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这些影像记录了中国的奥运历史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践行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像记忆与文化符号。从这些影像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奥运历史记忆与民族形象变迁的符号特征,及中国奥运影像对民族形象集体记忆建构的意义,从而全面解读中国奥林匹克记忆中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影像表达方式。
饶蕊
关键词:影像记忆集体记忆
论后疫情时代电视剧的创作生产被引量:2
2020年
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经济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电视剧产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不少影视公司因此蒙受巨大损失。疫情期间,电视剧充分发挥了抚慰心灵、消遣娱乐的功能,丰富了人们的“宅”家生活。后疫情时代电视剧产业逐渐呈现出稳步恢复、高品质化、产业结构优化、数字化等新趋势,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和影视公司应牢牢把握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趋势,稳步推进电视剧创作生产回归常态,找准电视剧创作生产的着力点,扎实做好电视剧题材规划,以匠心精神打造精品佳作,携手共创健康的产业环境,做实做细扶持措施,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繁荣发展。
胡耕武丽佳
关键词:电视剧
中国公众考古基本模式论略被引量:22
2011年
公众考古是考古学专业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大众化的矛盾产物,交流与解释是其基本命题。公众考古学的理论虽然起源于西方,但中国却存在着公众考古的实践。中国公众考古的途径和方式有参观考古现场、摸拟考古、科普考古图书和直播考古等几种基本模式,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选择适宜的模式。
姚伟钧张国超
沿边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研究——以Z自治区4市8县(区)38村为样本被引量:5
2018年
为科学评价沿边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基于Z自治区4市8县(区) 38村的1434份调研问卷,构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复相关系数倒数为权法确立指标权重,计算3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满意度指数,以此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研究发现:Z自治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普遍不高;各市之间差异明显,且沿边地区与整体情况差距明显;所有指标中文艺体育设施是最大短板。
文立杰纪东东张杰
关键词:沿边民族地区满意度服务质量
论伯牙子期传说源流及其产业化发展
2021年
作为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伯牙子期传说是武汉市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其及相关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知音文化则是武汉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梳理伯牙子期传说渊源与流变的基础上,分析伯牙子期传说现存文化遗迹及相关风物现状,挖掘当代知音文化的多重隐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知音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刘建华
关键词:知音文化文化资源
文化语言学视域下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开发被引量:3
2023年
地名是一种语言符号,反映和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长期以来的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它存续着地域的历史文脉,彰显着独特的神韵、性格和品位,并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历久弥新。按照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范式,通过对现存地名文化资源的梳理与研究,挖掘地名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历史人物、历史沿革与重大事件、神话与传说、地理环境、驻军营卫、社会心理、民族和宗教等诸多信息,既有助于了解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人文风貌和地域风情,也可由此窥探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审美特点和文化体验,在充分揭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促进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刘玉堂刘玉堂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
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其传承保护应以生产性保护为指导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创意开发的原则,选取演艺业、手工艺品业为战略重点,构建民俗博物馆、文化节庆、演艺开发、物化产品保护和开发模式。
纪明明
关键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生存心态视域下乡村文化再生产的现实困境、理论耦合与路径选择
2023年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论文以生存心态为中间媒介,审视当前乡村文化发展困境,展望乡村文化发展愿景。以乡村生存心态的“生成性原则”与“区分化原则”于内强化乡民自觉能力、主体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于外助力乡村文化生态平衡、文化资本产业化和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激活其内生活力、催化外在动力促进乡村文化繁荣与振兴,为乡村文化扬弃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理论力量。
王亚辉谈国新
关键词:生存心态文化再生产
共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