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作品数:1,619 被引量:6,304H指数:30
相关作者:张本刘春胜王嫣王红勇刘志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医学院药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70篇期刊文章
  • 30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8篇农业科学
  • 375篇生物学
  • 152篇医药卫生
  • 1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1篇文化科学
  • 6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0篇理学
  • 42篇化学工程
  • 37篇天文地球
  • 27篇经济管理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69篇养殖
  • 109篇石斑
  • 109篇石斑鱼
  • 109篇斑鱼
  • 83篇珠母贝
  • 73篇基因
  • 67篇对虾
  • 67篇马氏珠母贝
  • 66篇活性
  • 61篇弧菌
  • 56篇水产
  • 49篇教学
  • 48篇罗非鱼
  • 43篇芋螺
  • 41篇蛋白
  • 34篇植物
  • 34篇抗氧化
  • 33篇水产养殖
  • 33篇克隆
  • 31篇微卫星

机构

  • 1,584篇海南大学
  • 38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2篇华东师范大学
  • 30篇海南省海洋与...
  • 26篇中国热带农业...
  • 23篇中山大学
  • 22篇海南医学院
  • 21篇教育部
  • 1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2篇海南省农业科...
  • 1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广西海洋研究...
  • 7篇海南师范大学
  • 7篇厦门大学
  • 7篇石河子大学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海南省水产研...
  • 7篇江西省水产科...

作者

  • 146篇王爱民
  • 143篇顾志峰
  • 130篇周永灿
  • 113篇陈国华
  • 90篇黄勃
  • 90篇石耀华
  • 84篇尹绍武
  • 82篇罗素兰
  • 80篇谢珍玉
  • 79篇张本
  • 73篇王世锋
  • 70篇长孙东亭
  • 65篇骆剑
  • 63篇邓世明
  • 56篇冯永勤
  • 54篇王嫣
  • 51篇段振华
  • 45篇郭伟良
  • 38篇郑兴
  • 38篇王红勇

传媒

  • 119篇海南大学学报...
  • 84篇热带生物学报
  • 57篇海洋科学
  • 48篇水产科学
  • 45篇安徽农业科学
  • 28篇科学养鱼
  • 28篇基因组学与应...
  • 25篇海洋与湖沼
  • 2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1篇时珍国医国药
  • 20篇食品工业
  • 19篇渔业现代化
  • 18篇现代渔业信息
  • 18篇水生生物学报
  • 16篇中国水产
  • 16篇食品科学
  • 16篇水产学报
  • 15篇中国海洋药物
  • 15篇食品科技
  • 15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33篇2023
  • 60篇2022
  • 47篇2021
  • 37篇2020
  • 56篇2019
  • 61篇2018
  • 91篇2017
  • 69篇2016
  • 96篇2015
  • 77篇2014
  • 112篇2013
  • 96篇2012
  • 94篇2011
  • 92篇2010
  • 113篇2009
  • 109篇2008
  • 102篇2007
  • 55篇2006
  • 41篇2005
1,6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铅、镉、铜和锰在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正>随着工业发展和农用化学品过度使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威胁到农产品安全。海南苦丁茶种植区已发现茶叶镉超标现象。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难于降解,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迁移转化而富集到食物链中,危及人类健康。重金属从土壤向...
罗盛旭贾振亚杜兵兵
文献传递
马氏珠母贝贝壳珍珠质层厚度性状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运用科研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了341个马氏珠母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的厚度,同时分析了这341个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厚度性状与5个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其中4个微卫星位点(2PM206,4PM34,4PM50和PM6)与检测的珠层厚度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2PM206标记173/173基因型个体的贝壳珍珠质层厚度的平均值、4PM34标记189/189基因型个体对应的性状平均值、4PM50标记201/205基因型个体的珍珠质层厚度值和PM6标记260/266基因型个体对应的珍珠层厚度平均值较同一标记的其他基因型均为最大值;4PM50标记中含有209 bp等位基因个体的珍珠层厚度平均值均低于其他基因型,209 bp等位基因可能与贝壳珍珠质层厚度性状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战欣陈琼顾志峰石耀华王爱民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生物矿化微卫星
溶藻弧菌毒力菌株HN08155特异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表型的初步分析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海洋环境中的正常菌群之一,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不仅严重的感染水产动物,而且对人类也有致病性。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开始以溶藻弧菌毒力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为出发点,利用基因突...
李宏刘文竹范雪亭周永灿王世锋谢珍玉
关键词:溶藻弧菌突变株表型分析
文献传递
南繁种业战略背景下水产动物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年
水产动物遗传学实验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兼顾基础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基础实践类课程。同时该课程内容是参与水产南繁种业战略实施所必需掌握的实践技能。改革以南繁育种海南基地的建设需求为导向,剖析水产动物遗传学实验课教学过程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海南大学的教学环境、实验设备等实际情况,从优化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加强产业关联度、健全考核机制等方面对水产动物遗传学实验教学进行综合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水产南繁种业的战略实施输送新型高素质的人才。
文鑫孙俊龙宋飞彪骆剑
关键词:南繁育种实验教学模式
海南特有维管植物的药用资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海南特有维管植物的药用资源,以开发海南天然药物。方法:对海南特有维管植物进行资料研究和资源调查,以分析其药用价值。结果:海南共有特有维管植物101科620种,重点论述了33种特有药用植物的生境分布、特点及其药用价值。结论:海南特有维管种类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药用价值,应给予积极保护和利用。
田建平胡远艳张俊清刘明生
关键词:数据调查
两种盐度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最适动植物蛋白比被引量:4
2009年
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下(3和22),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配制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肝胰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饲养试验为期40d。结果显示:(1)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肝体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重率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而升高,但当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升至29:8时,增重率不再明显升高,其它指标均先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至一定程度,而后则稍有下降;(2)盐度22组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和肥满度显著高于盐度3组对虾,肝体指数却显著低于盐度3组,不同的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盐度和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和肝体指数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饲料组、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和动植物蛋白为29:8的饲料组、盐度3下饲料动植物蛋白比为14:23的饲料组中;(4)Broken—Line分析表明,3‰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最适饲料蛋白比为29.12:7.79~30.29:6.71,盐度22时为26.05:10.95~29.03:7.44。结果提示,饲料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会随配方中动植物蛋白配比而改变,且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配饵中适当的动植物蛋白比可以满足虾对各种氨基酸的适宜需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结合实际的养殖环境和饲料蛋白源种类,来设计适宜的实用饲料配方,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李二超曾嶒禹娜熊泽泉陈雪芬刘立鹤陈立侨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盐度动植物蛋白比饲料
马氏珠母贝育苗要点
2012年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又称合浦珠母贝,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它以生产海水珍珠(南珠)而闻名于世。2003年以来,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着手进行了"珍珠贝育种规划(Pearl Oyster Breeding scheme,POBs)"
伍腾龙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育苗SCHEME合浦珠母贝经济贝类育种规划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主要弧菌病原及其流行特点研究
2011年5月~2013年5月,对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的主要海水养殖系统的褐点石斑鱼、紫红笛鲷、红鼓等多种海水鱼类的细菌性疾病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共从病鱼体内分离获得弧菌63株,经鉴定,45株为哈维氏弧菌。该病原感...
崔婧刘文竹李红月范雪亭周永灿王世锋谢珍玉
关键词:海水鱼类溃烂哈氏弧菌
文献传递
浅论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针对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朱丹詹绍芬严峰瞿雅文冯治中王彩霞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抗哈氏弧菌中草药筛选及其活性成份提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3
2013年
为给中草药在水产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琼脂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抗哈氏弧菌活性的中草药———鸡血藤,优化了其抗哈氏弧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首先筛选提取溶剂乙醇的最适体积分数,然后采用单因素法初步优化了提取液料比、浸润时间、温度和提取时间,之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5.00mL∶0.0744g,浸润66min,温度98.5℃,提取180min,抗哈氏弧菌活性成分提取得率的预测极值为17.043%,在最优条件下,4次平行验证,抗哈氏弧菌活性成分提取得率为(17.086±0.027)%,为优化前的1.71倍,验证值与预测值间相对误差为0.3%,模型预测准确可靠。对鸡血藤在水产病害防控中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邓恒为周永灿谢珍玉王世锋邓小琴郭伟良
关键词:哈氏弧菌鸡血藤响应面
共1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