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作品数:2,439 被引量:9,305H指数:31
相关作者:刘丹孙铁民吴英良王淼徐峰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68篇期刊文章
  • 25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64篇医药卫生
  • 214篇生物学
  • 191篇化学工程
  • 138篇理学
  • 107篇文化科学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9篇农业科学
  • 2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经济管理
  • 7篇政治法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82篇药物
  • 235篇活性
  • 204篇细胞
  • 131篇肿瘤
  • 122篇制剂
  • 117篇抑制剂
  • 99篇色谱
  • 99篇化合物
  • 96篇化学合成
  • 91篇蛋白
  • 87篇相色谱
  • 86篇抗肿瘤
  • 81篇药物化学
  • 77篇液相色谱
  • 75篇教学
  • 74篇合成工艺
  • 71篇高效液相
  • 70篇色谱法
  • 68篇基因
  • 55篇体外

机构

  • 2,420篇沈阳药科大学
  • 10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3篇军事医学科学...
  • 43篇辽宁中医药大...
  • 42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北京医院
  • 31篇中国医科大学...
  • 23篇沈阳军区总医...
  • 2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1篇北京大学
  • 2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8篇沈阳医学院
  • 17篇辽宁大学
  • 16篇东北大学
  • 16篇暨南大学
  • 16篇沈阳化工学院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5篇辽宁省人民医...
  • 14篇辽宁省疾病预...
  • 12篇教育部

作者

  • 104篇程卯生
  • 70篇宫建
  • 69篇张景海
  • 68篇杨静玉
  • 66篇游松
  • 66篇胡春
  • 65篇张怡轩
  • 62篇宫平
  • 59篇吴春福
  • 55篇邹莉波
  • 54篇张予阳
  • 52篇宋宏锐
  • 50篇王淼
  • 50篇韩静
  • 49篇吴英良
  • 48篇徐威
  • 46篇何建勇
  • 43篇赵春杰
  • 39篇夏焕章
  • 33篇陈羽

传媒

  • 549篇沈阳药科大学...
  • 286篇中国药物化学...
  • 56篇精细化工中间...
  • 46篇高等药学教育...
  • 38篇中国新药杂志
  • 36篇微生物学杂志
  • 34篇中国临床药理...
  • 30篇药学学报
  • 27篇临床药物治疗...
  • 25篇合成化学
  • 24篇中国药学杂志
  • 24篇中国医药工业...
  • 23篇生物技术通讯
  • 22篇国际药学研究...
  • 20篇中国抗生素杂...
  • 19篇化学试剂
  • 19篇中国药理学通...
  • 19篇实验室科学
  • 18篇中南药学
  • 14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24
  • 90篇2023
  • 77篇2022
  • 79篇2021
  • 76篇2020
  • 102篇2019
  • 91篇2018
  • 97篇2017
  • 121篇2016
  • 122篇2015
  • 137篇2014
  • 147篇2013
  • 148篇2012
  • 133篇2011
  • 129篇2010
  • 160篇2009
  • 224篇2008
  • 107篇2007
  • 106篇2006
  • 73篇2005
2,4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Ⅱ型拟除虫菊酯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拟除虫菊酯是根据天然除虫菊的化学结构而仿制成的一类超高效杀虫剂,根据其结构中是否含有氰基,分为Ⅰ型拟除虫菊酯和Ⅱ型拟除虫菊酯两种,是目前使用面积最广,用量大的农用及卫生杀虫剂,占杀虫剂总量20%,占整个杀虫剂使用面积的2...
陈红梅张嵘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被引量:2
2014年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由于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多,仪器设备数量庞大,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及生物制品使用频繁等原因,成为安全隐患多、安全事故高风险单位。文中详细分析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涉及的各类安全隐患,阐述了如何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措施和完善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体系,以期将实验中心的事故风险降到最低,从而确保人员、财产安全,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
来琳琳刘晓辉崔勇杨洪涛曾红梁丽莉
关键词:安全隐患
PSS定点突变及酶活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磷脂酰丝氨酸可在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PSS)催化下由磷脂酰胆碱和L-丝氨酸生成。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蛋白质结构进行解析和研究分析,获得2个可突变位点F139和P272,通过Overlap PCR法进行定点突变,测定突变序列,并进行酶活测定。结果显示,PSS位点F139突变为L139、M139,位点P272突变为A272,能提高酶活力,说明蛋白质结构解析结合氨基酸定点突变技术,可以改善重组酶的活力。
卢欣睿崔亚顺王培琪罗维佳陈梦雪张怡轩
关键词:定点突变
3-氨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以4,4,4-三氟乙酰乙酸乙酯与氰基乙酰胺为起始原料,经环合、氯化、催化氢解和还原四步反应高纯度、高收率地得到了3-氨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改进后的合成方法具有低成本、分离纯化容易、设备要求低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李杰陈浩周勋陆秀宏陈国良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提高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魅力被引量:5
2008年
结合教学实践,立足基础、放眼前沿,通过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验课的魅力。
蔡苏兰梁丽莉徐威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课程改革
催产素对甲基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1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脑室注射催产素对甲基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内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1(NMDAR1)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为探讨催产素拮抗甲基苯丙胺精神依赖作用的中枢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取经急性和慢性甲基苯丙胺处理的小鼠的前额叶皮层和海马,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方法检测催产素对NMDA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催产素可以显著拮抗急性给予甲基苯丙胺及复吸甲基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前额叶皮层NMDAR1蛋白表达的增高;可以显著抑制甲基苯丙胺戒断时引起的小鼠前额叶皮层NMDAR1蛋白表达的降低;急性及慢性甲基苯丙胺处理对小鼠海马内NMDAR1蛋白表达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用甲基苯丙胺处理对小鼠前额叶皮层部位NMDAR1蛋白表达的影响较大;催产素可以拮抗甲基苯丙胺引起的前额叶皮层部位NMDAR1蛋白表达的变化。
亓佳王立辉杨静玉吴春福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催产素前额叶皮层海马
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血管生成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寻找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并探讨其初步构效关系。方法以苯酚类化合物、1,3-环己二烯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反应得到烷基化产物(2-环己烯基)-苯酚类化合物2a^2 e和环合产物六氢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3a^3 e;2a^2 e在二(氰基苯)二氯化钯作用下环合得到1,2,3,4-四氢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4a^4 e。以HUVEC、A549、Bel-7402和MCF-7为测试靶细胞,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结果共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M S谱确证,3b^3 e和4b^4 e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 c、4 e对HUVEC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HUVEC具有显著的选择性。结论苯环上的羟基、烷基取代以及它们的取代位置对抑制HUVEC细胞增殖有重要影响;[4a,9a]的碳碳双键可能对化合物抑制HUVEC增殖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欧英勇刘昕陈少鹏陆鑫贾娴周国春
关键词:二苯并呋喃HUVEC血管生成作用构效关系
不吸水链霉菌中沉默基因簇的激活和产物结构鉴定被引量:1
2019年
不吸水链霉菌S.ahygroscopicus S91(CGMCC4.7082)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抗真菌组分,目前已发现的组分有四霉素、制霉菌素、丰加霉素、白诺菌素和茴香霉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吸水链霉菌S91基因组中含有云南霉素和谷氏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但目前在该菌株发酵产物中并没有检测到这两种抗生素的存在。对四霉素、制霉菌素、丰加霉素生物合成阻断株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AttmSlAnysBAtymH进行发酵培养,发现其发酵液中具有水溶性的抑制黑曲霉的活性组分。以抑菌活性跟踪目标未知抑菌化合物,发酵液经离心、草酸酸化后,上清液经大孔吸附树脂DM-2脱色,脱色液经732阳离子交换、中性氧化铝柱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色谱分离,最终得到两个具有抗真菌的化合物A和B。化合物经紫外、质谱和核磁进行结构鉴定,化合物A为云南霉素,B为谷氏菌素或宁南霉素。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分离纯化技术相结合,进一步证实该菌株具有产生云南霉素和谷氏菌素抗生素的能力。
钟磊孙青枝李博尹楚洁赵寿媛夏焕章
关键词:分离纯化宁南霉素
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制剂中川芎嗪和阿司匹林的含量(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建立一种反相液相色谱法用于新复方制剂中川芎嗪和阿司匹林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 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 ,以甲醇 -1 5%醋酸 (3 5∶65,V V ,pH =3 1)为流动相 ,流速为 1 0mL·min- 1。结果 色谱测定可在 12min内完成。苯甲酸为内标。在标示量 80 -12 0 %的范围内 ,川芎嗪和阿司匹林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 99 6-10 0 3 %和 99 9-10 1 3 %。川芎嗪和阿司匹林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2 5 0 -3 0 0 0 μg·mL- 1(r=0 9999,n =5)和 12 5-150 9μg·mL- 1(r=0 9997,n =5)。
王鹏齐美玲周莉方林
关键词:液相色谱法复方制剂川芎嗪阿司匹林
2-甲基-3-取代苯基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寻找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方法以吡咯、对氨基苯乙酮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化、醇解、亲核取代、环合及醇解反应制得母体化合物2-甲基-3-对氨基苯基吡咯并[1,2-a]吡嗪-1(2H)-酮,再通过酰基化/磺酰基化和烷基化反应引入酰基和烷基即制得系列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结果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和IR谱确证。结论8个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和肺癌细胞的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4、5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
马鹤张智勇田康李岩松张丽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抗癌活性
共2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