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作品数:580 被引量:2,799H指数:23
相关作者:马宝骊金正均王福庆张勇杨洁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16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29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530篇医药卫生
  • 49篇生物学
  • 7篇经济管理
  • 5篇化学工程
  • 5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20篇细胞
  • 88篇基因
  • 83篇免疫
  • 64篇蛋白
  • 55篇抗原
  • 53篇肿瘤
  • 45篇分子
  • 33篇T细胞
  • 32篇淋巴
  • 30篇淋巴细胞
  • 29篇HLA
  • 24篇凋亡
  • 24篇多态
  • 23篇克隆
  • 22篇自身免疫
  • 22篇抗体
  • 22篇白细胞
  • 21篇天花粉
  • 21篇天花粉蛋白
  • 20篇受体

机构

  • 578篇上海第二医科...
  • 5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悉尼大学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上海市杨浦区...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贵阳医学院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市伤骨科...

作者

  • 109篇周光炎
  • 79篇张冬青
  • 60篇李宁丽
  • 59篇葛海良
  • 57篇范丽安
  • 44篇沈佰华
  • 42篇王颖
  • 40篇马宝骊
  • 37篇张惠珍
  • 37篇余奇文
  • 37篇王利
  • 35篇马安伦
  • 30篇张继英
  • 30篇王树军
  • 30篇李伟毅
  • 30篇姚芳娟
  • 29篇柏峻
  • 28篇陆佩华
  • 28篇陈广洁
  • 22篇许玲娣

传媒

  • 75篇上海免疫学杂...
  • 72篇上海第二医科...
  • 4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5篇现代免疫学
  • 24篇细胞与分子免...
  • 20篇国外医学(免...
  • 18篇免疫学杂志
  • 1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0篇中华微生物学...
  • 10篇中国免疫学会...
  • 7篇中国肿瘤生物...
  • 7篇中国实验诊断...
  • 7篇国外医学(遗...
  • 7篇生殖与避孕
  • 6篇上海医学
  • 5篇上海医学检验...
  • 4篇肿瘤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细胞生物学杂...
  • 4篇中华内分泌代...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81篇2005
  • 83篇2004
  • 50篇2003
  • 62篇2002
  • 61篇2001
  • 38篇2000
  • 38篇1999
  • 26篇1998
  • 35篇1997
  • 25篇1996
  • 8篇1995
  • 3篇1994
  • 5篇1993
  • 6篇1992
  • 5篇1991
  • 6篇1990
  • 1篇1989
5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钠素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
2005年
常桂娟李南方
关键词:心钠素基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发病机制
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1
2005年
血管活性肠肽作为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中一种多功能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因子,在上述两个生理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对机体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局部黏膜免疫中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血管活性肠肽通过它的两个受体VPAC1和VPAC2发挥生物效应。
王伟李伟毅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免疫调节作用受体生物学功能
CML66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获得原核表达的新的肿瘤抗原CML66蛋白,并制备兔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睾丸中获得cML66的cDNA,亚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b(+)中,通过电穿孔技术转化E.coli表达菌BL21(DE3),以IPTG诱导6×His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经Ni2+亲和柱层析纯化。通过SDS-PAGE、Westernblot鉴定后,应用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获得的CML c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cDNA序列 一致。用纯化的目的蛋白免疫家兔后,获得高滴度的特异性兔抗血清。结论:成功地克隆CML66基因,建立了原核表达、纯化体系。制备纯化的CML66蛋白和高滴度、特异的兔抗血清。
尤强程琳玲王颖王树军张惠珍葛海良
关键词: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多克隆抗体
Sertoli细胞FasL和TGF-βmRNA表达在感染时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大鼠Sertoli细胞在睾丸局部感染时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 解脲脲原体(UU)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直接注入大鼠膀胱模拟上行性感染的途径,分别在感染后1、2 、3 wk处死大鼠,从大鼠睾丸组织中分离获得高纯度的Sertoli细胞。然后抽提总RNA, 用RT-PCR法比较正常组与UU感染组、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组之间FasL mRNA和TGF-β mRNA表达的差异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在UU感染后,1~3 wk FasL mRNA 的表达均升高;TGF-β mRNA的表达在1、2 wk时升高, 3 wk时下降;而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后,FasL mRNA 和TGF-β mRNA的表达在1-3 wk时均升高。 结论大鼠Sertoli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可通过FasL mRNA和TGF-β mRNA表达的变化,调节睾丸局部的免疫功能及有助于睾丸免疫豁免的维持。
陈广洁李伟毅席晔斌王保国包士三
关键词:SERTOLI细胞免疫调节FASLTGF-Β
HLA系统命名规则,2002被引量:2
2003年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及世界范围内群体调查的扩大使原有的命名规则不适应HLA等位基因数目的增加,2002年6月命名委员会补充和修订了命名规则,由原来的5位增至8位,为便于从事免疫、遗传及有关临床医生了解新命名规则及HLA多态性现状,特刊此译文。
S.G.E.MarshE.D.AlbertW.F.BodmerR.E.BontropB.DupontH.A.ErlichD.E.GeraghtyJ.A.HansenB.MachW.R.MayrP.ParhamE.W.PetersdorfT.SasazukiG.M.Th.SchreuderJ.L.StromingerA.SvejgaardP.I.Terasaki池永斌
RA患者SF中细胞因子与sFasL的病理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往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Ⅲ型超敏反应为主,其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即类风湿因子(RF),即针对IgGFc的IgM,IgG,IgA,RF及其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囊滑膜,...
李宁丽王利余奇文沈伯华聂红张冬青冯国璋胡军林徐岳林白朝晖丁盛戴号
文献传递
微波非热效应对杂交瘤细胞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根据其波长和频率的不同,依次可分为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从生物学效应的角度,又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微波属于后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与电磁波接触的频率不断上升,电离辐射(如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已是众所周知,而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正日益受到关注,但至今对此问题尚无定论。
谢长宜王易
关键词:微波生物效应杂交瘤细胞
异种移植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异种移植研究陆佩华由于人体器官来源困难,研究者从60年代起就开始了异种移植的尝试,尽管最初的试验大多着眼于灵长类器官,但近年来研究者的注意力已转向猪器官。因为研究结果表明,猪的生理和人很相似,猪的脏器可以在人体内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而与灵长类相比,猪容...
陆佩华
关键词:异种移植排斥反应补体
T细胞疫苗接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免疫机制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 T细胞疫苗 ( TCV)接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免疫机制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正常及 EAE大鼠腹股沟淋巴结细胞 ,经 MBP抗原诱导 ,制备 MBP特异的 TCV用于接种 ,以 HE染色观察髓鞘病变 ,MTT法检测细胞毒反应 ,FACS方法检测 T细胞亚群 ,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接种 TCV后 ,CD8+细胞百分率上升 ,T细胞对脑细胞的杀伤率下降 ,血清中 IFN-γ与 TNF-α含量下降以及脑髓质炎症反应减弱 ,EAE发病率下降。结论 特异性 TCV接种可降低自身免疫反应性。 TCV通过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细胞因子的调节 ,发挥对
余奇文沈帆霞柏峻马安伦张继英王利沈佰华陈生弟张冬青
关键词:T细胞疫苗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关节炎性骨侵蚀和骨保护蛋白的作用被引量:11
2004年
骨侵蚀 (boneerosion)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特征 .来自实验性关节炎的最近研究证据提示破骨细胞(osteoclast)是局灶性骨侵蚀的必需要素 .现在已经弄清楚的破骨细胞调节物有两种 :(1 )核因子кB受体性激活因子配体 (receptor activatorofnuclearfactorkappaBligand,RANKL) ,它能促进破骨细胞的成熟 ;(2 )骨保护蛋白 (osteoprote gerin ,OPG) ,它能阻止破骨细胞生成 (osteoclastogenesis) .本文将总结当今有关局灶性骨侵蚀中破骨细胞作用的知识 ;阐述OPG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并探讨OPG在抑制系统性、炎症性骨丢失方面作用的证据 .
奚正德张冬青
关键词:骨侵蚀OPG骨保护蛋白破骨细胞局灶性炎性关节炎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