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1,019 被引量:6,736H指数:35
相关作者:周雄辉王东哲王益志陈飞石晓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26篇期刊文章
  • 8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8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3篇机械工程
  • 89篇一般工业技术
  • 61篇化学工程
  • 37篇理学
  • 3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经济管理
  • 9篇电子电信
  • 8篇医药卫生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冶金工程
  • 4篇电气工程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05篇值模拟
  • 104篇有限元
  • 104篇数值模拟
  • 80篇板料
  • 80篇CAD
  • 72篇冲压
  • 65篇拉深
  • 64篇注塑
  • 53篇计算机
  • 46篇板料成形
  • 44篇汽车
  • 42篇塑性
  • 39篇仿真
  • 38篇塑模
  • 38篇注塑模
  • 37篇神经网
  • 37篇神经网络
  • 36篇合金
  • 32篇数控
  • 32篇网络

机构

  • 1,0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5篇上海大众汽车...
  • 8篇中国兵器工业...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江苏科技大学
  • 7篇西南技术工程...
  • 6篇湖南文理学院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 5篇南昌大学
  • 5篇山东建筑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宝钢集团中央...
  • 5篇东莞市横沥模...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 4篇山东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3篇宝山钢铁股份...
  • 3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

  • 235篇阮雪榆
  • 167篇陈军
  • 140篇李从心
  • 112篇周雄辉
  • 89篇赵震
  • 83篇崔振山
  • 62篇董湘怀
  • 56篇彭颖红
  • 54篇张永清
  • 50篇娄臻亮
  • 45篇何丹农
  • 40篇张质良
  • 34篇邢渊
  • 33篇于沪平
  • 31篇申昱
  • 27篇王玉
  • 24篇谢叻
  • 24篇胡成亮
  • 23篇柳伟
  • 21篇王东哲

传媒

  • 132篇模具技术
  • 1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0篇塑性工程学报
  • 74篇锻压技术
  • 36篇机械科学与技...
  • 31篇机械工程学报
  • 31篇机床与液压
  • 27篇锻压装备与制...
  • 19篇金属成形工艺
  • 18篇计算机工程
  • 18篇模具工业
  • 17篇中国机械工程
  • 13篇计算机集成制...
  • 1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0篇精密成形工程
  • 8篇青岛大学学报...
  • 7篇材料科学与工...
  • 7篇热加工工艺
  • 7篇计算机应用研...
  • 7篇计算机辅助设...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15篇2020
  • 13篇2019
  • 10篇2018
  • 22篇2017
  • 14篇2016
  • 15篇2015
  • 24篇2014
  • 27篇2013
  • 34篇2012
  • 32篇2011
  • 45篇2010
  • 39篇2009
  • 55篇2008
  • 66篇2007
  • 83篇2006
  • 74篇2005
1,0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三维Hill’48屈服准则的液压成形本构模型及数值验证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三维Hill’48屈服准则建立了内高压成形的力学模型,将半隐式向后Euler应力更新算法与显式有限元方法相结合,通过用户自定义子程序UMAT将本构模型嵌入有限元软件LS-DYNA中,通过单个单元的拉伸试验对其进行验证,并将本构模型应用于液压胀形过程的数值仿真模拟,与各向同性Mises屈服准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次开发的本构模型正确,能够较好地反映管材胀形的变形规律.
卢健陈军张飞飞陈劼实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各向异性屈服准则有限元法
热锻温度场接触换热系数测试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一种高温、塑性变形条件下固体接触换热系数的测试方法。以此为基础,开发试制了一套不同接触条件下的固体接触换热系数的测试系统。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利用该测试系统测试了H13钢与SA508-3钢在不同初始界面温差、接触载荷下的接触换热系数。研究实测结果发现,在高温下(900℃以上),接触换热系数随着接触载荷增大而增大,且呈现较好的幂律关系;初始界面温度对接触换热系数影响较小;初始界面温差对幂指数的影响较小。实测温度数据与数值模拟数据相吻合,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较好的精度与可靠性,具有工业实用价值。
张举崔振山
关键词:热锻瞬态传热
20CrMnTiH齿轮钢高温塑性变形特性被引量:5
2012年
以20CrMnTiH齿轮钢为研究对象,在变形温度850~1 150°C和应变速率0.01~10s-1的变形条件下,采用高温压缩热模拟实验研究其塑性变形特性.发现:变形温度850°C时的流动应力为1 150°C时的2~3倍,应变速率10s-1时的应力值为应变速率0.01s-1时的2~3倍,在高温和低应变速率的条件下发生了连续动态再结晶;从微观组织来看,随变形温度升高,再结晶晶粒沿着初始晶粒的晶界长大并形成新晶粒,变形温度1 050°C时,多次动态再结晶使得晶粒长大明显.根据采用双曲正弦函数修正的Arrhenius方程,利用线性回归法求出相应的热变形激活能为371.053kJ/mol.利用加工图确定了相应的热变形过程最佳工艺参数范围,即变形温度为1020~1 150°C,应变速率为0.5~2.5s-1.
胡成亮张莹赵震李世龙只悦胜
关键词:高温压缩加工图
冷锻模具材料高速基体钢应变控制室温疲劳性能
2012年
对冷锻模具材料高速基体钢进行了室温下的单轴静态拉伸试验和应变控制单轴对称拉压低周疲劳试验,获得了静态拉伸力学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参数.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高速基体钢材料在室温下静态单调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循环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循环应变-寿命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具材料在本试验控制的循环应变幅范围内发生了循环软化,疲劳断裂之前未观察到明显的应力饱和现象.以控制应变幅为1.5%的试样为例,对材料的低周疲劳行为特性进行了分析.材料的循环应力响应分为明显软化,软化效应减弱和瞬时断裂3个阶段.
张莹胡成亮赵震李爱平
关键词:低周疲劳
双金属固相结合机理与研究趋势被引量:21
1997年
在比较、分析多种固相结合机理的基础上 ,总结了一些影响结合强度的工艺因素 ,并归纳出双金属固相结合机理的研究趋势。
丁旭光张质良
关键词:双金属覆膜
拉深润滑模拟评定试验机的开发应用
1998年
介绍拉深润滑模拟评定试验机的主要性能、现场应用实例以及与其他评定手段的对应关系,说明了试验机的3个综合评定项目——最大拉深力P、摩擦系数μ(探针法)、极限拉深比LDR的评定方法,并对评定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李谨施东学周勤祖何丹农
关键词:极限拉深比
全文增补中
打孔装订机设计中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被引量:1
2009年
在某34孔打孔装订机设计过程中,为确定冲孔过程中的总冲孔力,将实验结果导入多体动力学软件,利用软件中的传感器功能,确定每一个刃口开始冲纸的时间,准确获得34孔冲孔刀具的冲孔力—位移曲线,为设计打孔装订机打孔机构提供依据,并通过实验结果确定34孔刀具单刃口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最大冲孔力,将其作为载荷边界条件,对刀具进行有限元分析,校核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强度和刚度.
叶颖杨翀马智慧
关键词:刚度校核
利用ASP进行Web动态信息发布的关键技术被引量:7
2001年
介绍了当前利用ASP技术访问Web数据库的三种方法 ,通过对这三种方法的比较 ,重点讨论了利用ADO技术访问Web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和技巧 。
洪锡军李昱明郭新贵李从心
关键词:ASPWEB数据库ADOIIS
汽车冲压件成形工艺规划中的若干实现技术被引量:4
2004年
以汽车翼子板冲压件为例,系统研究了汽车冲压件制造中的工序分解、工序组合和工序安排问题,归纳了工序分解、工序组合与工序安排的主要准则,并阐述了整个技术的实现过程.提出了采用聚类映射方法生成工序分解树,采用左子结点/右兄弟结点的方法和单链表,将各工序子结点对应的产品模型形状特征有序地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工艺组合推理建立初步的工序组合方式.所提出的方法将大大提高汽车冲压件制造前的工艺规划效率.
陈军石晓祥陈纲赵震阮雪榆
关键词:冲压
Q235动态再结晶微观组织演化模型及其参数辨识被引量:2
2010年
建立了Q235动态再结晶微观组织演化的元胞自动机(CA)模型,提出了应用反分析原理来辨识模型参数的新方法。以实验流动应力曲线为依据,通过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加工硬化和动态回复阶段的模型参数;将CA模型和自适应响应面(ARSM)优化技术相结合确定动态再结晶(DRX)的模型参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良好一致,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流动应力的反分析方法能够有效确定DRX模型参数,提高DRX微观组织演化的模拟精度。
金朝阳崔振山
关键词:动态再结晶元胞自动机模型参数辨识
共10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