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品数:244 被引量:912H指数:15
相关作者:蔡喜平孙普男刘凤丽李淑侠俞文光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2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理学
  • 65篇电子电信
  • 4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7篇机械工程
  • 21篇文化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6篇核科学技术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气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2篇光纤
  • 39篇传感
  • 31篇光栅
  • 30篇光纤光栅
  • 27篇感器
  • 27篇传感器
  • 18篇激光
  • 18篇光学
  • 16篇教学
  • 14篇光纤光栅传感
  • 13篇通信
  • 12篇大学物理
  • 11篇密度泛函
  • 11篇泛函
  • 10篇团簇
  • 10篇可见光通信
  • 9篇网络
  • 8篇荧光
  • 8篇耦合器
  • 7篇熔锥

机构

  • 232篇黑龙江大学
  • 2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0篇暨南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广州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长...
  • 7篇清华大学
  • 6篇哈尔滨理工大...
  • 4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黑龙江省科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工...
  • 4篇香港理工大学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北京信息科技...
  • 3篇吉林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黑龙江省林业...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1篇余有龙
  • 26篇刘盛春
  • 24篇蔡喜平
  • 23篇刘凤丽
  • 17篇张金涛
  • 16篇李淑侠
  • 14篇孙普男
  • 11篇柳春郁
  • 11篇安利民
  • 11篇陈雪峰
  • 10篇钱妍
  • 9篇王国荣
  • 9篇于秀娟
  • 8篇刘树田
  • 8篇刘剑波
  • 8篇高劭宏
  • 7篇张敏
  • 7篇马爱群
  • 7篇姜子实
  • 7篇安文玉

传媒

  • 37篇黑龙江大学自...
  • 10篇黑龙江科学
  • 8篇光学学报
  • 6篇物理学报
  • 6篇激光与光电子...
  • 6篇光子学报
  • 6篇光通信技术
  • 6篇黑龙江大学工...
  • 5篇中国激光
  • 5篇核电子学与探...
  • 4篇原子与分子物...
  • 4篇地震工程与工...
  • 4篇黑龙江教育(...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电子测量技术
  • 3篇核技术
  • 3篇激光杂志
  • 3篇实验室研究与...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光机电信息

年份

  • 10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10篇2020
  • 16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15篇2009
  • 20篇2008
  • 17篇2007
  • 15篇2006
  • 20篇2005
  • 15篇2004
2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演化温度的K介子背对背关联函数分析
2019年
在高能重离子碰撞所形成的高温高密媒介系统中,利用波戈留波夫变换可以把粒子与媒介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压缩成准粒子,准粒子质量区别于探测器接收到的自由粒子质量,从而产生两粒子的背对背关联.本文利用准粒子模型的有效质量为变量来分析K介子背对背关联函数,随着高温高密媒介系统的膨胀演化,它要经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变、完全化学平衡、部分化学平衡、热平衡4个温度不同的阶段,根据理论和实验上给出的4个不同温度值分析K介子背对背关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大动量K介子关联时,以冻出温度T_(pch)=140 Me V为标志的部分化学平衡模型是理想的粒子冻出模型.
祝新鹏于莉莉李淑侠
关键词:高能重离子碰撞
镍基合金喷焊钢管显微分析与强度测试被引量:1
2013年
在镍基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质量百分比为2%的Cu、3%的Mo元素,利用氧乙炔火焰喷焊工艺在锅炉钢管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喷焊层,分别应用OM、SEM、EDS、TEM等方法分析喷焊管表面与横截面的显微组织、形貌、元素分布及喷焊层的物相结构。通过压弯实验测定喷焊管的弯曲强度,观察喷焊管的弯曲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喷焊层内的基体相为γ-Ni固溶体,基体相内有针状Cr、Mo碳化物第二相弥散分布,Cu、Mo在γ-Ni基体相内有固溶分布,Mo对针状第二相也有明显的强化,第二相很细,很长,分布很均匀。在第二相粒子周围,γ-Ni基体相内有大量的位错环组织,第二相弥散强化效果与合金元素固溶强化效果明显,喷焊层弯曲强度高达788MPa。弯曲试验后,喷焊层脆性断裂,钢管基材发生弯曲而没有裂纹。
王戬王璞玉安文玉姜子实张金涛张丽莹
关键词:镍基合金粉末弥散强化
推导法评估编码器细分误差被引量:4
2007年
为实现高精度编码器细分误差的快速评估,提出了一种Lissajou图形推导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得出:在一定条件下,lissajou图形的向径偏差与细分误差之间存在确定关系,可以由向径偏差各次谐波直接推导出细分误差的各次谐波,绘出细分误差曲线.与传统方法测量得到的静态细分误差曲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数据分析处理时间短,可以用于编码器工作现场的快速检测.
刘春霞伊杰万秋华孙莹
关键词:光电编码器推导法
钛合金片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变和温度传感特性研究被引量:37
2006年
提出了一种光纤光栅(FBG)的Ti合金片的封装工艺,实验和理论研究了FBG的应变和温度传感特性。与裸FBG的测试结果相比,Ti合金片封装工艺基本不改变FBG应变传感的灵敏度,但是温度灵敏度系数提高了1.76倍。经过Ti合金片封装后的FBG可以探测到1με和0.05℃。
于秀娟余有龙张敏廖延彪赖淑蓉
关键词:封装工艺应变传感
主动式光学三维成像技术概述被引量:14
2007年
简要介绍了三维成像的基本概念,综述了常用的主动式光学三维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基于几何法的三维几何法成像及基于时间测量的三维成像激光雷达:连续波法(位相法和FMCW法)及脉冲法。简单讨论了各种成像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简要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应用。
蔡喜平李惠民刘剑波高劭宏
关键词:三维成像激光测距激光雷达
空间量子保密通信的研究现状
2007年
首先阐述了量子密码术(quantum cryptography,QC)在保密通信中的重要意义,然后简要地介绍了量子保密通仪协议安全性的基本原理和几种量子密码术协议,综述了空间量子保密通信实验研究的进展,最后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卫星的量子保密通信终端及其关键参数和关键技术。
都文和李淑侠王月萌
关键词:量子保密通信
MB分子的势能函数与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2008年
本文在B3LYP/LANL2DZ水平上计算了MB(M=Cu,Ag,Au)分子体系的平衡几何、振动频率和解离能。利用Murrell-Sorbie函数拟合出了解析势能函数,并计算出光谱参数和力常数。计算结果表明该分子体系是稳定存在的,其中AuB分子具有强较稳定性。
徐亮张影白丽娜周凌松
关键词:势能函数稳定性
基于副载波调制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在室内可见光定位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由于环境光的存在使得接收信噪比降低,导致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可见光定位技术面临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副载波调制的可见光三维定位系统,利用在接收端对副载波的频率选择来降低环境光对接收信号强度的干扰,通过非相干解调得到LED的身份信息和接收信号强度,并采用骨干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得定位目标的位置估计。根据上述方法设计了接收端和发送端,并在1 m×1 m×1.89 m的空间中分别进行了不同高度和不同强度环境光下的三维定位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测试点的三维定位平均误差约为3.00 cm;在高度为0.21 m环境光为0、10和30 lx时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为2.83、2.98和2.83 cm。证明了基于副载波调制的可见光定位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由环境光引起的定位误差。
刘健蔡喜平程贵东胡延静卢钰松
关键词:副载波调制
部分相干源关联函数的模拟计算
2010年
核-核碰撞可以简单看成核子-核子碰撞,每一核子-核子碰撞产生的源可用经典流表示。对于时空函数的经典流系综,当源部分相干时,全同两粒子玻色-爱因斯坦关联函数公式应包含混沌和相干项。根据蒙特卡罗的模拟计算思想,由混沌源2π关联函数的模拟计算出发,得到部分相干源关联函数的模拟计算方法。在相对动量q的out和side方向上,对部分相干源关联函数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计算得到源的半径Rout在误差范围内近似等于Rside。
李淑侠张卫宁
关键词:Π干涉学模拟计算
用实验方法研究水泥石动态断裂韧性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减轻射流侵彻对水泥环的破坏,改善界面的密封胶结性能,必须对现有的水泥石进行改性研究。根据超混复合材料的原理,我们在水泥石的配比中增加几种填料,通过填料影响改变水泥石的动态断裂韧性。将水泥石制成短棒试件,用分段式Hopk inson压杆对几种改性配方的水泥石的动态断裂韧性进行实验测定,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采用反射式动态焦散线方法,对六种水泥石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结果。并比较了短棒实验和动态焦散线法测量动态断裂韧性的结果,两者吻合较好。研究表明:纤维增强是提高水泥石抗冲击性能的有效途径。
王通王强于长滨王祥林
关键词:水泥石断裂韧性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