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作品数:2,037 被引量:10,322H指数:38
相关作者:王红李兆华赵锦慧汪正祥赵丽娅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78篇期刊文章
  • 20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98篇经济管理
  • 285篇农业科学
  • 229篇天文地球
  • 164篇文化科学
  • 147篇生物学
  • 8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2篇建筑科学
  • 68篇历史地理
  • 21篇水利工程
  • 20篇社会学
  • 19篇理学
  • 14篇医药卫生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化学工程
  • 7篇矿业工程
  • 7篇政治法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71篇旅游
  • 145篇城市
  • 123篇污染
  • 113篇生态
  • 88篇土壤
  • 80篇植物
  • 74篇教学
  • 70篇遥感
  • 68篇地理
  • 68篇GIS
  • 62篇土地利用
  • 61篇水质
  • 59篇农业
  • 48篇群落
  • 46篇影响因素
  • 44篇水体
  • 44篇课程
  • 44篇长江
  • 41篇湖泊
  • 39篇生态系统

机构

  • 1,979篇湖北大学
  • 109篇武汉大学
  • 105篇华中师范大学
  • 92篇中国科学院
  • 4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2篇学研究院
  • 19篇华中农业大学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6篇武昌理工学院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兰州大学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湖北民族大学
  • 9篇吉首大学
  • 9篇中山大学
  • 9篇中华人民共和...
  • 8篇复旦大学
  • 8篇武汉理工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亚...

作者

  • 184篇李兆华
  • 99篇赵丽娅
  • 91篇汪正祥
  • 71篇王新生
  • 70篇陈红兵
  • 64篇杨兰芳
  • 59篇于婧
  • 55篇李海波
  • 53篇张立明
  • 52篇刘海
  • 52篇赵锦慧
  • 51篇汪权方
  • 45篇卢进登
  • 43篇雷耘
  • 38篇胡道华
  • 38篇韩忠
  • 37篇康群
  • 36篇李中强
  • 36篇邓文胜
  • 31篇张劲

传媒

  • 243篇湖北大学学报...
  • 52篇绿色科技
  • 4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1篇资源开发与市...
  • 39篇安徽农业科学
  • 37篇农业与技术
  • 34篇云南地理环境...
  • 29篇环境保护前沿
  • 28篇现代农业科技
  • 26篇经济地理
  • 24篇华中师范大学...
  • 23篇生态学报
  • 22篇测绘科学
  • 2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0篇环境科学与技...
  • 19篇环境工程学报
  • 18篇地理空间信息
  • 15篇环境科学学报
  • 14篇中学地理教学...
  • 12篇可持续发展

年份

  • 7篇2024
  • 98篇2023
  • 91篇2022
  • 116篇2021
  • 107篇2020
  • 110篇2019
  • 125篇2018
  • 133篇2017
  • 111篇2016
  • 106篇2015
  • 87篇2014
  • 88篇2013
  • 64篇2012
  • 80篇2011
  • 94篇2010
  • 123篇2009
  • 81篇2008
  • 99篇2007
  • 66篇2006
  • 53篇2005
2,0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LS和组合预测方法的冬小麦收获指数高光谱估测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通过遥感反演测量收获指数(HI),可节省时间和人力,但需要提高精度。通过权重最优组合算法改善收获指数估算精度,为基于多时相多光谱信息的HI遥感估算提供新方法参考。【方法】利用测定的冬小麦多个关键生育期的冠层光谱数据,对筛选的44种常用植被指数与实测收获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挑选出每个育期中5种最优的典型植被指数;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的方法建模,分别得到基于单个生育期光谱信息的HI遥感估测模型;借鉴组合预测原理,应用组合预测方法对全部单生育期的各HI光谱模型赋予最优权重,最终构建基于多生育期数据的HI光谱组合预测模型。【结果】(1)利用PLS后,单一生育期的建模结果较单一植被指数有所改进,但仍有待提高;(2)应用组合预测原理的HI组合预测模型,显著改善了HI的估测精度,R2达到0.55,较单生育期的建模预测,提升了13%。【结论】基于多生育期信息的组合预测方法,对各单一生育期HI预测模型赋予最优权重进行优化组合,实质间接利用了各生育期对作物HI形成的贡献,显著提高冬小麦收获指数的估测精度,是一种新颖的作物HI遥感估测方法。
陈帼徐新刚杜晓初杨贵军赵晓庆赵晓庆王玉龙范玲玲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冬小麦组合预测法
武汉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及对策思考被引量:2
2020年
指出了2018年武汉市启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试点推进,通过分三步走来逐步实现全面分类,至今时间任务过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分析了武汉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存在对垃圾分类相关的认识不太明确、垃圾分类制度的相关机制不太健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项目结构不太合理3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武汉市采取提高垃圾分类制度的认识水平、健全垃圾分类制度的配套机制、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调整三项对策。以促使提高政府垃圾分类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
梅惠杨兰芳刘路遥叶芳孙维聪
关键词: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类
1987—2016年武汉城市湖泊时空演变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响应被引量:27
2020年
城市湖泊面积萎缩、水体污染及流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已成为影响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明确城市湖泊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能强化人类对城市湖泊的保护认知,对维护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稳定、确保城市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选取武汉市现主城区1987、1996、2007和2016年遥感影像,提取湖泊及流域水面信息,探讨武汉城市湖泊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并结合不同时期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实际,进行湖泊水域生态功能服务价值定量估算,探讨其对人类活动及湖泊时空演变的响应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29年间,武汉主城区湖泊水域面积共缩减82 km^2,减少了56.9%;越靠近城市建成区,湖泊面积缩减越明显;湖泊面积越小,填占现象越严重;湖泊水系由1987年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发展为2016年相互分散的独立斑块。(2)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是造成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相关保护政策及条例的实施是湖泊面积增加的驱动因素,城市不同发展时期主要的驱动因素各异。(3)1987—2016年,武汉主城区湖泊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95亿元减少到6.78亿元,共减少了67.64%;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导致的湖泊水域面积减少和水质恶化是武汉主城区湖泊水域生态功能退化、生态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4)各生态服务功能的估算价值依次为:调蓄洪水>净化水质>涵养水源>提供生物栖息地>文化娱乐>教育科研>调节气候>固碳>释氧>扬尘削减,其中湖泊及流域所特有的调蓄洪水、净化水质及涵养水源等服务功能生态价值巨大,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优势。
谢启姣刘进华
关键词: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服务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被引量:4
2021年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概念、特点等进行综述,并进一步阐述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概况,明确发展意义;重点分析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给我国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和思考。
代启越陈思
关键词:产业集聚城乡统筹
岷江流域植被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解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研究岷江流域植被变化特征以及各影响因子对其变化的具体贡献量,使用1998—2018年的连续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岷江流域地区的植被时空变化,并利用趋势性分析、相关分析、归因分析方法量化植被变化对主要气候因子(年均降水、年均气温)和人为因子(城市化、人工造林、粮食产量、灌溉面积等)的响应关系。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研究探明了影响岷江流域的气候因子,并为岷江流域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岷江流域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岷江流域的NDVI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其变化率为0.043/10 a,耕地,草地、林地和荒丛的NDVI的变化率分别为0.032/10 a、0.016/10 a、0.054/10 a和0.044/10 a。岷江流域约有71.30%的区域NDVI指数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岷江下游和马尔康县、玛沁县的大部分区域。其中,降水、气温和人为因子对NDVI变化的贡献量分别为:0.004/10 a、0.012/10 a和0.027/10 a,气候因子和人为因子对NDVI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7.21%和62.79%,人类活动在岷江流域地区的植被恢复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李婷尹军刘玉婷卫孟茹伊明启袁喆
关键词:植被变化气候变化归因分析
基于AHP和GIS技术的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郧县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以郧县为例,研究了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方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因素,构建了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对各单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郧县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采用自然间距法,将全县未利用地分为最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宜耕等级,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未利用地宜耕开发潜力进行分区。该方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可以为未利用地宜耕适宜性开发提供参考。
周望周博邓文胜
关键词:AHPGIS未利用地
自动增氧型垂直下行流生活污水处理器的启动研究
2008年
设计一种自动增氧型垂直下行流生活污水处理器,采用间歇运行的启动方式,研究其对SS、COD、TP、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自动增氧型垂直下行流生活污水处理器的启动时间大约为45 d.在整个启动过程中,系统对SS、COD、TP、TN的4 d和7 d去除率表现为先下降,而后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对SS、COD、TP、TN的4 d去除率分别为91.8%、82.4%、93.4%和91.6%;7 d去除率分别为92.7%、86.8%、94.3%和94.4%,7 d去除率比4 d去除率稍高.通过对系统停留时间的测试,得知该生活污水处理器较理想的停留时间为3 d,相应的SS、COD、TP、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1%、76.8%、89.1%和82.4%.
朱联东李兆华
关键词:自动增氧去除率
我国沼液资源化利用的预处理技术综述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综述了我国沼液资源化利用前的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悬浮物去除、重金属去除、氨氮减量和抗生素降解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一体化沼液处理设备研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技术优化组合、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和工程化应用依然是沼液预处理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周云夷冯如朱攀李兆华康群
关键词:沼液预处理悬浮物氨氮抗生素
近50年湖北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研究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分析有着重要意义,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少,选择湖北省近50年耕地时空演变特点作为研究对象,试从耕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利用程度、地域差异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变化特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1952~2001年,湖北省耕地数量先增后减,耕地变化速度很快;(2)耕地结构以水田为主,旱地为次, 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业在种植业结构中比例较大;(3)耕地总体利用程度较高,耕地产出效益较好,耕地利用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4)耕地整体质量在下降,一等耕地面积增加,后备耕地有限。预计到21世纪中后期,一等耕地比例增加,农业生产水平大有提高;(5)耕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总趋势表现为:经济发达区比经济欠发达区流失严重,平原区比丘陵区减少量大。
陈朝朱明栋苗东丽严圣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变化土地资源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远安县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09~2013年远安县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一步分析了远安县耕地等6类土地类型的生态盈余或赤字情况,最后根据生态盈余的动态趋势来评价远安县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2009~2013年,远安县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呈现连续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总体表现为生态盈余,2013年生态盈余达0.7482hm^2/人。6类土地类型中,水资源用地所占生态盈余比重最大,林地所占比重位居第二,这表明水资源和森林是当地的两大自然资源优势;建筑用地所占比重位居第三,而耕地、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则呈现生态赤字,需要向外部索取。
陈涛程畅张雯娜宫留留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共19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