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作品数:938 被引量:2,401H指数:18
相关作者:张文福何培玲姜景山张士萍徐奋强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13篇期刊文章
  • 6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3篇建筑科学
  • 118篇文化科学
  • 10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7篇经济管理
  • 22篇理学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天文地球
  • 12篇水利工程
  • 7篇矿业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化学工程
  • 6篇社会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电气工程
  • 4篇政治法律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62篇混凝土
  • 86篇教学
  • 64篇建筑
  • 52篇有限元
  • 34篇应力
  • 34篇屈曲
  • 33篇土木
  • 32篇高校
  • 29篇课程
  • 28篇地基
  • 28篇本科
  • 27篇力学性能
  • 27篇教学改革
  • 27篇荷载
  • 24篇载力
  • 24篇土木工程
  • 24篇承载力
  • 23篇大学生
  • 21篇教育
  • 21篇骨料

机构

  • 875篇南京工程学院
  • 76篇河海大学
  • 69篇东南大学
  • 50篇南京工业大学
  • 47篇东北石油大学
  • 34篇安徽建筑大学
  • 15篇长江科学院
  • 14篇南京林业大学
  • 14篇江苏科能电力...
  • 12篇三江学院
  • 8篇南京理工大学
  • 8篇同济大学
  • 7篇江苏科技大学
  • 7篇西安建筑科技...
  • 7篇江苏双龙集团...
  • 6篇华东交通大学
  • 6篇苏州科技大学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 5篇苏州科技学院
  • 4篇金肯职业技术...

作者

  • 64篇张士萍
  • 60篇何培玲
  • 55篇姜景山
  • 54篇宗兰
  • 53篇张文福
  • 47篇董祥
  • 35篇于旭
  • 33篇徐奋强
  • 31篇沈正
  • 27篇赵冰华
  • 26篇贾彩虹
  • 25篇牛龙龙
  • 23篇梁培新
  • 23篇刘迎春
  • 23篇肖建强
  • 21篇过轶青
  • 20篇孟云梅
  • 20篇熊东旭
  • 19篇张雪颖
  • 19篇葛翠玉

传媒

  • 73篇江苏建材
  • 49篇南京工程学院...
  • 41篇江苏建筑
  • 41篇山西建筑
  • 22篇四川建筑科学...
  • 20篇混凝土
  • 19篇南京工程学院...
  • 18篇科技创新导报
  • 14篇海峡科技与产...
  • 13篇武汉理工大学...
  • 13篇教育教学论坛
  • 11篇安徽建筑
  • 10篇建筑结构
  • 9篇建筑技术
  • 9篇施工技术
  • 9篇建筑技术开发
  • 9篇岩土力学
  • 8篇高等建筑教育
  • 8篇路基工程
  • 7篇硅酸盐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42篇2023
  • 52篇2022
  • 45篇2021
  • 50篇2020
  • 75篇2019
  • 58篇2018
  • 54篇2017
  • 44篇2016
  • 41篇2015
  • 39篇2014
  • 40篇2013
  • 50篇2012
  • 46篇2011
  • 68篇2010
  • 49篇2009
  • 36篇2008
  • 37篇2007
  • 18篇2006
  • 23篇2005
9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温度自动调控抗裂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对体量大、水化热高、容易引发温度变形裂缝的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机理及其危害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坑内注水蓄热、顶面蓄水,侧面覆盖养护、顶面分层蓄水,侧面分层覆盖养护以及模板上附挂高温防水密闭的纤维布外套,夹缝内送蒸汽或热风的自动调控养护温度抗裂技术。
何培玲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应用型本科土木专业计算机绘图教学实验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当前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计算机绘图课程存在不同课程安排与教学安排的现状,通过对"二本"、"三本"9个实验班级319名学生的教学实验,研究了不同课程安排和教学安排对计算机绘图教学效果的影响,利用成绩测评和问卷调查分别从定量和定性角度评价了教学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计算机绘图在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后续开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同时平行开课的效果;教授应用型高校本科生计算机绘图时,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同时穿插进行的教学方法并不优于先集中讲解、再集中上机的教学方法;"三本"学生计算机绘图总体学习效果不及"二本"学生,其存在的课程学习两极分化问题值得教师重视。
董祥
关键词: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实验课程安排教学安排应用型本科
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
2020年
针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教学难点内容,包括“湿式”和“干式”梁柱连接节点、预制楼梯等内容,引入BIM技术,利用其良好的可视化、集成性、出图性优点,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机理以及设计、施工、成本、运维等环节的全过程优化控制。
耿方方丁幼亮丁幼亮杨康
关键词:BIM技术教学模式
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8
2017年
阐述了现有的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自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自修复技术特征、自修复效果评价方法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自修复技术在混凝土结构领域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
张士萍刘俊亮
关键词:裂缝
不同密度粗粒料强度特性的大型真三轴试验被引量:5
2020年
干密度对粗粒料的强度特性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三维应力状态下影响更为显著。通过不同密度粗粒料大型真三轴等小主应力等中主应力系数(b=0.25)加载试验和大三轴试验研究了干密度对粗粒料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真三轴试验的应力曲线基本呈爬升型,高于和陡于大三轴应力曲线,表现出较强的硬化性;粗粒料强度基本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或小主应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大型真三轴试验强度比大三轴试验强度增大20%~97%,且小主应力越小,强度增大幅度越大;令粗粒料黏聚力为0,则内摩擦角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大,随小主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破坏应力比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随小主应力的增大而呈线性减小,大型真三轴试验的破坏应力比小于大三轴试验的破坏应力比。
姜景山左永振程展林潘家军
关键词:粗粒料干密度中主应力内摩擦角
秸秆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前,学者对秸秆纤维掺入混凝土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广泛,该领域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文章在研究各种秸秆纤维混凝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秸秆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及影响工程性能的各种因素,研究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及耐久性能等,并对秸秆纤维混凝土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钱金龙乔月来严淳李潇雨黄涛李虎龙
关键词:力学性保温性耐久性和易性
集中荷载作用下跨中布置侧向支承简支钢梁的临界弯矩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板-梁理论,运用双变量的总势能方程,采用无穷项的三角级数来表达精确模态函数,建立集中荷载作用下跨中布置侧向支承工字形简支梁弯扭屈曲的无量纲总势能方程。依据能量变分法,获得简支梁弯扭屈曲的无量纲的临界弯矩方程解析解,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验证理论解的正确性。结果表明:(1)无量纲的临界弯矩计算公式得出的理论解与有限元解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4.26%,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2)对于侧向支承布置在下翼缘情况,规范解与有限元解误差较大,要么过于保守(最大误差为90.03%),要么过于不安全(最大误差为-45.13%)。此问题需要引起工程师和规范编制者的足够重视。
张文福张文福刘迎春刘迎春黄斌
关键词:简支梁弯扭屈曲
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软土的压缩蠕变规律对于软土地区各类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十分重要.利用单向固结仪,进行不同荷载条件下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压缩试验,获得了软土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应力与应变关系及应变与时间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在单向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用双曲线函数进行模拟,并且可用割线模量法概化应力应变关系;此外根据不同加荷条件下的蠕变试验结果,得出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具有非线性蠕变特性;可用对数函数描述软土蠕变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地基的沉降和工后沉降计算提供依据.
沈正田振强黄晓均
关键词:软土蠕变试验本构模型
超声回弹综合法在剑麻纤维珊瑚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研究剑麻纤维增强珊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归方程,本文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和混凝土抗压试验,通过对掺有3kg/m^(3)剑麻纤维的珊瑚混凝土和未掺剑麻纤维的珊瑚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试验,分别建立该试验中剑麻纤维珊瑚混凝土的超声声速、回弹代表值与抗压强度的之间的相关关系,给出该试验中相应的强度曲线,便于实际中为与剑麻纤维珊瑚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凡晓萱柯子凌陆焱陈铮刘炜贤章艳
关键词:剑麻纤维抗压强度超声回弹
精益思想在绿色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13年
文章分析了变电站工程施工的特点及现状,阐述了建设绿色变电站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将精益的思想应用于绿色变电站建设,从设计施工一体化方法、基于最后计划者的计划制定方法和"四节一环保"方法 3个方面将精益的思想应用于绿色变电站的建设过程。
张翼虎梁培新宗兰
关键词:绿色变电站精益建造节能环保
共8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