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品数:563 被引量:3,573H指数:26
相关作者:袁红旭潘进权陈道海刘晚苟马生健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湘潭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8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0篇农业科学
  • 173篇生物学
  • 5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4篇文化科学
  • 33篇医药卫生
  • 12篇化学工程
  • 10篇理学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建筑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艺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4篇基因
  • 29篇教学
  • 26篇植物
  • 24篇仙人掌
  • 23篇多糖
  • 23篇水稻
  • 21篇营养
  • 19篇仙人掌多糖
  • 17篇生物学
  • 17篇胁迫
  • 17篇发酵
  • 15篇愈伤
  • 14篇乳酸
  • 14篇乳酸菌
  • 14篇辣椒
  • 13篇营养成分
  • 13篇种群
  • 12篇水分
  • 12篇群落
  • 11篇实验教学

机构

  • 553篇湛江师范学院
  • 66篇湖南农业大学
  • 18篇广东海洋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湘潭师范学院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福建省农业科...
  • 4篇四川师范学院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工商大学
  • 4篇国家林业局
  • 3篇广东医学院
  • 3篇兰州大学
  • 3篇江苏食品职业...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108篇曾富华
  • 46篇陈燕
  • 37篇欧阳乐军
  • 36篇黄真池
  • 34篇刘锴栋
  • 33篇袁长春
  • 32篇陈道海
  • 24篇马生健
  • 24篇陈蓉
  • 23篇郑小林
  • 23篇陈华絮
  • 22篇刘晚苟
  • 21篇黄君红
  • 21篇潘进权
  • 19篇刘金祥
  • 18篇卢向阳
  • 18篇田丽
  • 18篇周鲜娇
  • 17篇魏伍川
  • 16篇文菁

传媒

  • 6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0篇广东农业科学
  • 14篇北方园艺
  • 1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1篇食品研究与开...
  • 9篇亚热带植物科...
  • 8篇中国酿造
  • 8篇湖北农业科学
  • 8篇湖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食品科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水产科学
  • 6篇食品与发酵工...
  • 6篇动物学杂志
  • 6篇生物学杂志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6篇园艺学报
  • 5篇植物生理学通...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24篇2014
  • 48篇2013
  • 63篇2012
  • 53篇2011
  • 52篇2010
  • 41篇2009
  • 51篇2008
  • 37篇2007
  • 22篇2006
  • 16篇2005
  • 27篇2004
  • 21篇2003
  • 21篇2002
  • 17篇2001
  • 7篇2000
  • 24篇1999
  • 16篇1998
  • 7篇1997
5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野生扭角羚繁殖习性的研究被引量:16
1997年
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扭角羚——四川亚种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扭角羚个体大,角粗壮;雌性性成熟年龄为4.5岁,雄性为5.5岁,雌性最大繁殖年龄为17岁;发情交配起止期为7月初至9月初,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仔期为次年1~4月,孕期8~9个月,每胎1仔;繁群分成孤独雄体、一雄一雌群、成雄群、一雄多雌群、混合群等几个群体。发情交配季节雄羚频繁高声鸣叫,嗅闻雌羚阴户并卷唇,进食、休息少,长时间追随雌羚,烦臊不安,活动频繁,雌羚表现有择偶的本能。
吴诗宝刘云胡锦矗
关键词:羚羊扭角羚繁殖习性野生动物人工繁殖
非生物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简要论述了非生物专业开展生命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介绍了《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案和效果,初步探索了该课程发展的思路。
饶颖竹陈蓉胡木林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
35个草坪草品种对禾谷缢管蚜抗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研究了禾本科7个属35个草坪草品种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的抗性,鉴定出高抗品种15个,中抗品种3个,低抗品种2个。匍匐翦股颖(AgrostisstoloniferaL.)和野牛草〔Buchloedactyloides(Nutt.)Engelm.〕抗性最好,均为免疫级。其次是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Pers.〕,6份材料中,有4份属于免疫级。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Schreb.)在免疫至低抗间变化,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在高抗至中感间变化。结缕草(ZoysiajaponicaSteud.)为低感、中感水平。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L.)抗性最差,10份材料均为高感。症状分析、虫口数量与受害程度关系分析初步表明,草坪草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包括抗生性和耐害性。
胡木林陈燕郑小林吴海生曾富华
关键词:草坪草禾谷缢管蚜抗虫性
雅致放射毛霉AS3.2778亮氨酸氨肽酶的部分纯化及性质研究
毛酶蛋白酶对大豆蛋白有较高的水解效率以及对蛋白水解物良好的脱苦效果,因此在大豆多肽的制备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开发这一蛋白酶系,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及凝胶层析等方法对毛霉胞外蛋白酶组分进行了分离...
潘进权
关键词:雅致放射毛霉纯化脱苦
红江橙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以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被引量:16
1998年
选择结果性能优良的无籽红江橙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开花后14d左右幼果的胚珠进行培养,建立胚性细胞系,并把乙烯作用的抑制剂AgNO3应用在红江橙胚珠组织培养中,克服了较难获得胚性愈伤组织的困难。同时系统研究了红江橙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并对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调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起有效的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植株再生系统,且获得了无病毒红江橙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谭祖国
关键词:红江橙胚珠原生质体胚性细胞系植株再生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0
2002年
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分根实验。种子根平分在装有土娄土的分隔的白铁皮桶中。土壤容重分 4种处理 :低容重 (两边容重都为 1 .2 0 g· cm-3 )、中容重 (两边容重都为1 .33g· cm-3 )、高容重 (两边容重都为 1 .45g· cm-3 )和混合容重 (一边为 1 .2 0 g· cm-3 ,另一边为 1 .45g· cm-3 )。土壤水分控制在高基质势 (- 0 .1 7MPa)和低基质势 (- 0 .86MPa) 2个水平。结果表明 :当植株生长在高紧实土壤或土壤基质势从 - 0 .1 7MPa降到 - 0 .86 MPa时 ,根长和根干重都显著降低 ;紧实土壤使根长降低的同时还使根的直径增大。然而 ,当植株生长在混合容重土壤中时 ,处在低容重土壤中的根系生长得到加强 。
刘晚苟山仑邓西平
关键词:土壤水分条件土壤容重玉米根系生长
尾巨桉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和氧化酶活性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9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优化的激素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随后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黄绿色、白色和褐色4种类型,绿色和部分黄绿色的为胚性愈伤组织,后两种为非胚性愈伤组织。分别测定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为绿色、黄绿色、白色、褐色;胚性愈伤组织的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绿色愈伤组织3种酶活性均高于其他愈伤组织。
刘敏燕沙月娥欧阳乐军张润桃梁卓玲甘四明
关键词:愈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小尾寒羊促卵泡素受体基因5′端序列的TaqI酶切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7
2003年
采用PCR -RFLP技术 ,TaqI酶切、分析了 38头份样品的小尾寒羊FSHR基因 5′端转录启动调控区序列。检测结果未发现多态性 ,在牛FSHR基因 5′端 - 387→ - 384位点 ,中国西门塔尔牛表现TaqI酶切多态的位点 ,小尾寒羊表现为无TaqI酶切序列的B等位基因类型 ,所有个体均为BB型。由于小尾寒羊的双羔率在10 0 %以上 ,通过比较表明
魏伍川余晓天许尚忠
关键词:小尾寒羊双胎率
湛江市售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调查及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湛江市售14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在不同条件(常温、4℃、煮熟)下菜心、小白菜、芥菜、豇豆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别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叶菜类、瓜菜类、豆类、葱蒜类,同类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也存在差异,但远低于4.0 mg/kg的标准限值;在同一时间内,冷藏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速率均明显低于常温放置的同类蔬菜;常温条件下,除豇豆可保存1 d外,其他3种蔬菜保存时间均不超过1 d;冷藏条件下,菜心和小白菜能保存1 d,芥菜和豇豆可保存2 d;煮熟的条件下,常温放置过程中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呈急剧上升趋势,冷藏放置的蔬菜较室温放置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速率小,一般可以放置2-3 d。
周鲜娇潘进权潘芗芹饶颖竹
关键词:蔬菜亚硝酸盐含量
3个杨桃品种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结构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variety identification of carambola and pomiculture.[Metho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vessels in stem secondary xylem from three carambola varieties of Malaysia 8,Misi and Malaysia B17 were studied by cell image analysis system and microphotography.[Resul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vessels in stem secondary xylem from carambola was as follows:the first type had tails in two ends,the second type had tail in one end,and the third type had no tails in two ends.The average length of vessel elements was from 328.88 to 366.09 μm,while its average width was from 44.61 to 52.43 μm.Most of the end wall was simple perforation plates,while the alternate-opposite pitting was the major forms of pitting.[Conclusion] Most characteristics of vessel elements from carambola were evolutionary characters of vessel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phylogeny,but there were more primitive characters,for example,both two ends of vessel had tails or just one end had tail,and end wall was inclined.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vessel from carambola wa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ecological adaptability,and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were als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ce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f vessel.
陈燕袁长春陈小婷
关键词:CARAMBOLAVESSELELEMENTSMICROSTRUCTURE
共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