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作品数:2,510 被引量:19,472H指数:59
相关作者:陶春辉杨文采夏群科陈桥驿陈生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20篇期刊文章
  • 578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97篇天文地球
  • 20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7篇经济管理
  • 9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5篇历史地理
  • 52篇农业科学
  • 35篇建筑科学
  • 33篇理学
  • 28篇生物学
  • 24篇文化科学
  • 1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水利工程
  • 11篇电子电信
  • 11篇政治法律
  • 10篇化学工程
  • 8篇矿业工程
  • 7篇医药卫生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79篇盆地
  • 148篇地球化
  • 148篇地球化学
  • 121篇地质
  • 116篇油气
  • 88篇同位素
  • 86篇地震
  • 85篇岩石
  • 83篇遥感
  • 83篇勘探
  • 74篇新生代
  • 72篇暴雨
  • 68篇值模拟
  • 67篇化学特征
  • 65篇地球化学特征
  • 63篇旅游
  • 59篇数值模拟
  • 59篇塔里木盆地
  • 57篇岩浆
  • 47篇台风

机构

  • 2,504篇浙江大学
  • 26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72篇中国科学院
  • 84篇教育部
  • 72篇南京大学
  • 5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2篇中国石油
  • 48篇吉林大学
  • 41篇中国石油化工...
  • 3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9篇南京信息工程...
  • 29篇中国地质科学...
  • 2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7篇杭州市气象局
  • 26篇同济大学
  • 25篇北京大学
  • 24篇中国石油勘探...
  • 2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0篇中国石化

作者

  • 274篇陈汉林
  • 196篇杨树锋
  • 150篇刘仁义
  • 115篇叶瑛
  • 96篇程晓敢
  • 95篇田钢
  • 95篇张丰
  • 95篇沈忠悦
  • 94篇董传万
  • 75篇陈生昌
  • 75篇肖安成
  • 73篇翟国庆
  • 72篇杜震洪
  • 71篇刘南
  • 69篇厉子龙
  • 66篇孙永革
  • 55篇竺国强
  • 50篇方大钧
  • 49篇汪新
  • 49篇徐世浙

传媒

  • 216篇浙江大学学报...
  • 72篇地球物理学报
  • 63篇科技通报
  • 60篇岩石学报
  • 55篇地质学报
  • 43篇高校地质学报
  • 39篇地质科学
  • 37篇石油学报
  • 37篇海洋学报
  • 34篇浙江大学学报...
  • 33篇科学通报
  • 31篇浙江大学学报...
  • 24篇大气科学
  • 24篇地球物理学进...
  • 23篇地质论评
  • 23篇地球化学
  • 22篇地球科学(中...
  • 19篇中国科学:地...
  • 18篇石油实验地质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1篇2024
  • 32篇2023
  • 43篇2022
  • 49篇2021
  • 77篇2020
  • 44篇2019
  • 64篇2018
  • 67篇2017
  • 73篇2016
  • 92篇2015
  • 153篇2014
  • 132篇2013
  • 150篇2012
  • 136篇2011
  • 124篇2010
  • 113篇2009
  • 113篇2008
  • 124篇2007
  • 152篇2006
  • 130篇2005
2,5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分类及主控因素分析
马立桥董庸孙凤霞钱奕中孙辉史原鹏李林波李书民
关键词: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主控因素层序地层
浙江省气象站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差异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在部分台站试验布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近几年,随着软硬件技术的成熟,自动站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国几十年以来一直使用的地面人工气象观测系统将被自动观测系统取代。观测系统...
张文滨庞泽彬秦金磊周小斌
文献传递
基于PCA及多元回归分析的浙江省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文章以近年来浙江省海洋旅游大发展为依托,通过构建SNH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对影响浙江省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文章选取2003—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而构建以主成分为自变量,浙江省海洋旅游总收入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旅游人才的培养与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海洋自然环境的优劣与旅游交通方式的完善与否也会对海洋旅游收入的高低产生影响。
曹松江金平斌胡春琴
关键词:海洋旅游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三类高空冷涡的划分及其动态合成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结合地理分布将中国北方高空冷涡划分为东北冷涡(120°—145°E,35°—60°N),华北冷涡(100°—130°E,30°—45°N)以及东蒙冷涡(100°—130°E,40°—55°N)三类,根据2000—2018年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日降水资料对19 a冷涡个例进行筛选对比,统计分析三类冷涡的活动规律,利用动态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三类冷涡的结构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在490例高空冷涡个例中,遗漏的冷涡个例有2个,重复的个例有13个,剩下475例个例都能较好的被选出和归类,给出的三类冷涡定义较为合理。东北冷涡和东蒙冷涡在全年皆可生成,而华北冷涡在12月和2月没有发现。东北冷涡在4、5月生成最多,在3月和8月生成较少。华北冷涡在5月生成最多,冬季生成较少。东蒙冷涡在5、6、9三个月生成较多,在2、3和11月生成较少。对三类冷涡的动态合成分析表明:在结构方面,考察位势高度、温度、涡度、和等熵位涡分布,得到东北冷涡平均强度最强,东蒙冷涡次之,华北冷涡最弱;在降水方面,冷涡强度最强的时段,冷涡降水主要出现在高空急流出口区以北,对应有强的高层辐散。由于低层湿度分布以及水汽输送强度的不同,三类冷涡的降水大值中心位置有所差别,并且华北冷涡平均降水强度最大,东北冷涡次之,东蒙冷涡相对较小。
沈新勇张弛高焕妍王林王林
关键词:东北冷涡华北冷涡统计特征
南海北部地壳密度结构:基于约束三维重力反演被引量:8
2020年
地壳结构的揭示是研究陆缘伸展机制的基础.尽管在南海北部陆缘已开展了大量地壳尺度的二维地震探测,但目前还存在许多覆盖空白的地区,这些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无法提供地壳结构的区域视图.为了揭示南海北部的地壳结构,本研究将水深和沉积物厚度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对空间重力异常进行区域三维反演,并利用地震研究的结果来衡量反演结果的质量.沿地震测线的密度切片显示,重力反演结果与地震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通过选择两个与地震研究结果最匹配的密度异常等值面分别作为康拉德面和莫霍面,获取了莫霍面深度和上、下地壳的厚度.根据假设的相应初始地壳厚度,本研究进一步计算了全地壳、上地壳和下地壳的拉张因子.通过与已发表的居里面深度比较,发现南海北部大部分地区的居里面深度均位于莫霍面之下,其中西沙海槽的拉张因子βw大于3.5并且缺乏岩浆活动,是地幔橄榄岩蛇纹石化的潜在区域.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拉张因子显示其经历了伸展方向为128°和160°的两组张裂运动,分别对应于神弧运动和珠琼运动一幕及二幕,在张裂过程中应力场发生了顺时针旋转.此外,上、下地壳的拉张因子表明北部陆缘普遍存在正向和反向差异伸展,陆架区域表现为反向差异伸展,洋陆过渡带为正向差异伸展,推测这种正向和反向差异伸展可能是由下地壳流动导致的,由地壳厚度差异引起的横向梯度力、软流圈浮力和沉积物负载共同驱动.
李海龙吴招才纪飞高金耀杨春国袁园许明炬张家岭
关键词:地壳结构重力反演南海北部
中太平洋海山演化史及与富钴结壳的关系被引量:11
2003年
中太平洋海山区是海山富钴结壳广泛分布的一个重点地区,目前我国正在该区进行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了解该区海山形成演化史对研究富钴结壳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有重要意义。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该区海山演化史进行了综述,并对海山与其上生长的富钴结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武光海周怀阳杨树锋陈汉林
关键词:富钴结壳中太平洋
西南印度洋中脊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正>全扩张速率小于20mm/yr的超慢速洋中脊占全球洋中脊的25%,主要包括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和北极大洋Gakkel Ridge。超慢速洋中脊由于在构造、岩浆和热液活动等方面的特点而被确定为新一类洋中脊,它们拥...
阮爱国李家彪牛雄伟吴振利丘学林赵明辉陈永顺
文献传递
南海西南次海盆残留脊的地壳结构及动力学特征
张洁李家彪阮爱国吴振利牛雄伟于志腾
我国北方典型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特性:探究民用排放的巨大贡献
农村地区的民用排放已然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贡献源。此外,空气污染也导致了农村居民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健康危害。因此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张银晓李卫军
关键词:单颗粒有机气溶胶
鄂尔多斯盆地上、下古生界和中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对比被引量:51
2007年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天然气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在上、下古生界都有找到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中生界也找到一些气藏.通过对上、下古生界和中生界200多个气样的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对比分析,对不同层位天然气的类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气源.上古生界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值较重,显示煤成气的特征;各气田天然气发生单项性碳同位素倒转,这主要是同源不同期煤成气混合的结果.下古生界天然气δ13C1值重,δ13C2和δ13C3值较轻,属于煤成气为主油型气为辅的混合气;有多项性碳同位素倒转,更有少见的δ13C1>δ13C2,这是由于高(过)成熟阶段的煤成气和油型气混合造成的.中生界天然气碳同位素值较轻,显示油型伴生气的特征;少数气样发生δ13C3>δ13C4倒转是由于细菌氧化作用和不同期次油型气混合所致;丁烷碳同位素出现δ13iC4>δ13nC4,与上古生界相反,这可能是与干酪根类型不同有关.通过δ13C1-Ro的判别以及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低,否定了奥陶系碳酸盐岩是下古生界油型气的主要来源,认为下古生界油型气主要来自上古生界海相石灰岩,可能有少量奥陶系碳酸盐岩的贡献.
胡安平李剑张文正李志生侯路刘全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碳同位素
共2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