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作品数:1,805 被引量:7,444H指数:36
相关作者:魏文博王赟孟小红邓明金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92篇期刊文章
  • 49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37篇天文地球
  • 109篇自动化与计算...
  • 75篇石油与天然气...
  • 70篇文化科学
  • 27篇电子电信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理学
  • 14篇机械工程
  • 14篇核科学技术
  • 13篇矿业工程
  • 11篇建筑科学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电气工程
  • 6篇经济管理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97篇反演
  • 195篇地电
  • 183篇地震
  • 183篇大地电磁
  • 123篇勘探
  • 98篇测井
  • 96篇盆地
  • 96篇磁测
  • 91篇地球物理
  • 91篇测深
  • 85篇电磁测深
  • 82篇正演
  • 82篇大地电磁测深
  • 73篇岩石
  • 70篇地壳
  • 64篇储层
  • 64篇磁法
  • 62篇地质
  • 60篇电性
  • 60篇水合物

机构

  • 1,79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7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2篇中国地质科学...
  • 82篇中国石油天然...
  • 79篇教育部
  • 74篇中国科学院
  • 59篇中国石油
  • 41篇中国地质大学
  • 36篇广州海洋地质...
  • 36篇中国地质调查...
  • 30篇中国石油化工...
  • 30篇中国地震局
  • 28篇中国地震局地...
  • 28篇中国石油大学...
  • 27篇中国国土资源...
  • 2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1篇长江大学
  • 2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9篇核工业北京地...

作者

  • 146篇魏文博
  • 116篇金胜
  • 107篇谭捍东
  • 97篇孟小红
  • 95篇叶高峰
  • 68篇邓明
  • 65篇王彦春
  • 64篇邹长春
  • 60篇张贵宾
  • 58篇王赟
  • 54篇景建恩
  • 51篇郭良辉
  • 50篇谭茂金
  • 43篇刘学伟
  • 42篇钱荣毅
  • 40篇牛滨华
  • 39篇谢成良
  • 38篇张乐天
  • 37篇李红谊
  • 32篇姚长利

传媒

  • 169篇地球物理学报
  • 114篇物探与化探
  • 113篇地球物理学进...
  • 83篇现代地质
  • 56篇石油地球物理...
  • 40篇石油物探
  • 36篇工程地球物理...
  • 32篇中国地质教育
  • 29篇2014年中...
  • 27篇科学技术与工...
  • 22篇地学前缘
  • 21篇物探化探计算...
  • 20篇2015中国...
  • 19篇大庆石油地质...
  • 19篇Applie...
  • 13篇核电子学与探...
  • 12篇科技信息
  • 11篇地质学报
  • 11篇地质与勘探
  • 11篇中国矿业

年份

  • 6篇2024
  • 64篇2023
  • 85篇2022
  • 111篇2021
  • 86篇2020
  • 77篇2019
  • 88篇2018
  • 76篇2017
  • 98篇2016
  • 137篇2015
  • 157篇2014
  • 97篇2013
  • 158篇2012
  • 133篇2011
  • 99篇2010
  • 57篇2009
  • 54篇2008
  • 42篇2007
  • 50篇2006
  • 27篇2005
1,8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化平用最佳等效源模型及其单位位场表达式推导的新方法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以Hanson R.O.和Miyazaki Y.的论文(1984)为基础定义了"曲化平用最佳等效源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研制出了能快速、高精度地对大面积位场观测数据实施曲化平处理的软件程序.在严格推导该模型"单位位场正演表达式"的过程中,作者根据模型与其位场正演表达式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推导位场正演公式的"模型变换法".采用该方法很容易地导出了该模型的形式极其简短的"单位位场正演表达式".作者认为,推导位场正演表达式的模型变换法可能具有普遍性,建议位场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者对此给予关注,以便在自己的研究实践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参考、试用,并予以发展和完善.
安玉林柴玉璞张明华黄金明乔计花
关键词:曲化平
无人值守的小容量锂电池充放电单元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实时采集电池的电压和放电电量,可以了解电池的放电曲线和容量,通过反复的充放电测试,可以评价电池的好坏。无人值守的小容量锂电池充放电单元以STM32F103为主控,整合其内部A/D,利用采样电阻实现了锂电池电压和放电电量的采集,通过三极管和二极管控制电路,实现了全自动的多次充放电状态切换。最后利用上位机脚本处理数据,实现了测试数据的保存与可视化。
李显成王猛邓明金胜罗贤虎
关键词:地球物理仪器锂电池
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电性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解决东亚大陆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位于东北地区西部,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横过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两块体结合带附近的深部电性结构,进而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电性依据.本文通过对剖面测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并对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进行计算与分析,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算法对TE+TM模式的数据做了二维反演,获得了该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划分出三个典型构造单元:额尔古纳地块东缘、碰撞拼合带和兴安地块西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壳基本呈高阻特征,可能为岩浆岩,代表其经历了多期次岩浆作用,而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中下地壳的高导体反映其地壳非刚性的特点,可能形成于后期伸展环境;拼合带中下地壳存在大范围高导体并与上地幔高导体相连,指示出地幔物质上升的通道,反映出地幔物质的上升作用可能是后期构造伸展的重要动力.
梁宏达金胜魏文博高锐侯贺晟韩江涛韩松刘国兴
关键词:额尔古纳地块大地电磁测深深部电性结构
四元数在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21年
处理多分量地震数据时,如何保留其中所携带的矢量场信息并充分利用以更好地刻画地下介质,是目前地震勘探领域前沿研究的难点之一。在系统调研四元数理论和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四元数及四元信号处理理论的发展情况,并着重阐述了目前基于四元数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利用四元数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仍然处在探索阶段,目前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将常规单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与四元数理论相结合对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护地震波场的矢量信息和分量中的弱信号,并且保持各分量之间的相对振幅不变。利用四元数理论拓展常规单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四元数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流程,用于有效挖掘和利用多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矢量信息,是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李远芳汪超王赟
关键词:多分量地震四元数矢量场矢量数据地震数据处理去噪
塔里木盆地及邻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研究
塔里木盆地及邻区S波速度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垂向和横向的不均匀性。横向的不均匀性表现在盆地和造山带的差别,垂向上表现为上地壳和中下地壳的不同。在上地壳,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显示了低速的特征,而天山造山带显示了高速的特征,且塔里...
张冰周铭李红谊
关键词:地壳构造沉积层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电性结构--基于二维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二/三维反演对比研究
结合相位张量与阻抗张量分解两种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维性分析,表明该区域数据的局部三维性较强。因此,本研究进一步通过三维NLCG反演获取了研究区内岩石圈三维导电性结构模型。通过对岩石圈二维及三维电性结构模型进行综合对比,并结...
李俊秀张乐天金胜魏文博叶高峰
关键词:岩石圈电性结构大地电磁二维反演三维反演
AMT和高精度磁测方法解决相山铀矿田关键控矿要素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相山铀矿大基地资源预测评价过程中,针对相山铀矿田主要控矿要素开展了 AMT 和高精度磁测方法应用研究。3条典型物探剖面表明,利用 AMT 和高精度磁测方法推测的相山组间界面埋深准确可靠,推测的基底界面深度基本可靠,结合已有地质情况可推测次火山岩深部形态,推测的断裂构造及产状也是比较可靠的,表明了 AMT 和高精度磁测方法在相山深部找矿中的应用前景。
刘祜段书新汪硕陈聪张濡亮
关键词:AMT高精度磁测控矿要素地质构造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松科2井东孔岩心空间归位被引量:4
2017年
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计划通过两井四孔的连续取心,获得国际上第一个连续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作为该项工程的主体钻孔,松科2井东孔采用非定向取心技术钻取营城组至火石岭组的连续岩心;为满足更高精度科学研究的要求,需要获取松科2井东孔岩心的准确深度与方位信息。基于电成像测井图像与岩心扫描图像上的4种典型特征,利用成像-岩心扫描图像综合处理软件开展岩心空间归位工作,完成了松科2井东孔三开中途完井井段的岩心空间归位工作;对归位结果进行了质量评级。结果表明,归位质量等级在AA和AB的岩心占半数以上;粗砂岩、砾岩及火成岩等层段岩心的深度归位比较准确;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层段岩心方向定位效果较好。岩心校正深度误差整体上随钻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符合实际规律。岩心空间归位结果为下一步的地质分析及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宁邹长春彭诚赵金环牛一雄
关键词:电成像测井
定向对接连通井轨迹设计被引量:5
2011年
定向钻井轨迹计算方法很多,但在轨迹处理及图示反馈上均不直观清楚。通过坐标变换,建立了以井口与靶点连线为基准参考面的定向对接连通井轨迹设计方法。比较校正平均角法和最小曲率法,通过两次坐标旋转,说明建立以井口与靶点(或靶井)连线方位为参考面的坐标系的定向对接井轨迹设计方法及优点。并且这种设计方法也可用于其它轨迹计算方法中。通过本设计方法,可及时反应自井口到靶点(靶井)的钻井轨迹与目标的误差偏离。通过EXCEL编程及图示,运用EXCEL功能及时跟踪设计,使定向对接井设计与施工简单直观。采用此法累计已成功完成的对接井达100余对。
向军文
关键词:定向井
VSP波场研究与应用现状被引量:14
2021年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通常采用三分量(3C)检波器记录地震波场信息,而纵、横波震源的应用使其波场进一步丰富和复杂化,开展VSP各种波场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对VSP记录的波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讨论了不同类型震源和不同介质模型的复杂波场分离方法,包括光纤观测VSP波场的噪声特点及压制方法,井筒波与电缆波的产生机理、压制及应用方法,绕射波与断面波的特征及其应用方法,多次波的特征及其压制和应用方法,折射波与导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应用方法等,重点研究了上行横波和转换波的传播特征、波场分离与矢量合成及多波信息的综合应用方法等。最后,对多分量VSP波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多波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拓展VSP记录中波场传播特征的研究有益于揭示地下复杂构造与地层物性信息,VSP多波解释与反演研究、多波属性的提取与应用有助于油气储层的勘探与开发等,预期VSP多种波场的研究将具有持续攻关和推广应用价值。
蔡志东王世成韦永祥王赟
关键词:垂直地震剖面法多波地震处理波场分离纵横波
共17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