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作品数:630 被引量:3,488H指数:25
相关作者:张勇杨禹华陶建军隆万容陈长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7篇期刊文章
  • 6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6篇建筑科学
  • 138篇天文地球
  • 102篇经济管理
  • 79篇文化科学
  • 7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艺术
  • 18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13篇社会学
  • 7篇水利工程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1篇建筑
  • 63篇城市
  • 40篇教学
  • 29篇生态
  • 27篇教育
  • 24篇高校
  • 22篇土地利用
  • 21篇GIS
  • 18篇文化
  • 17篇信息系统
  • 17篇课程
  • 15篇遥感
  • 14篇民居
  • 13篇旅游
  • 13篇互动
  • 13篇建筑学
  • 11篇城市群
  • 11篇传统民居
  • 10篇大学生
  • 10篇地质

机构

  • 617篇湖南科技大学
  • 42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华东师范大学
  • 18篇南京师范大学
  • 17篇武汉大学
  • 14篇中南大学
  • 13篇湖南师范大学
  • 1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1篇衡阳师范学院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湖南城建职业...
  • 7篇重庆大学
  • 6篇鲁东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国土资源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贵州省交通规...
  • 4篇四川大学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79篇吴越
  • 75篇李朝奎
  • 49篇伍国正
  • 30篇林剑
  • 29篇龙四春
  • 28篇余翰武
  • 28篇韩用顺
  • 28篇王欣
  • 28篇张勇
  • 22篇周红
  • 21篇李振国
  • 20篇莫宏伟
  • 20篇隆万容
  • 19篇陶建军
  • 18篇全斌
  • 18篇曾群华
  • 18篇向云波
  • 17篇杨健
  • 17篇袁开国
  • 16篇刘时银

传媒

  • 60篇中外建筑
  • 26篇当代教育理论...
  • 24篇湘潭师范学院...
  • 22篇中国安全科学...
  • 2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7篇山西建筑
  • 15篇湘潭师范学院...
  • 10篇中国名城
  • 8篇湖南科技大学...
  • 7篇国土与自然资...
  • 7篇建筑科学
  • 7篇测绘通报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华中建筑
  • 7篇经济地理
  • 7篇热带地理
  • 6篇冰川冻土
  • 5篇大众科技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39篇2016
  • 44篇2015
  • 47篇2014
  • 56篇2013
  • 47篇2012
  • 50篇2011
  • 61篇2010
  • 70篇2009
  • 59篇2008
  • 57篇2007
  • 30篇2006
  • 23篇2005
  • 22篇2004
  • 3篇2003
6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籍图与大比例尺地形图融合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两者虽然在表示内容上、取舍上各有侧重点,但随着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和数字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改革的深化,两者的融合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提出了实现两图融合的三个具体措施,即改革现有测绘管理格局,为两图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机制、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统一的图式符号。
杨命青韩用顺龙四春
关键词:地形图地籍图
重庆地区耕地生产潜力及承载力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得到耕地社会生产潜力,运用"机制法"理论计算重庆地区耕地资源生产潜力。通过预测重庆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人均粮食需求量、粮经比、复种指数和耕地面积,探讨重庆地区耕地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单产虽然增产潜力比较大,但总产增产潜力不大。耕地资源短缺与锐减及其导致的粮食资源不足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熊平生谢金宁谢世友
关键词:耕地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
降水增加对冰川系统变化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冰川区为例
尽管对未来降水的预测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几乎一致地表明,在未来50年内,我国西北部降水将增加;参照未来新疆降水增加的不同预测值,我们采用气温每升高1℃,降水量增加10%的标准来预测分析降水增加在冰川系统对...
王欣谢自楚陶建军韩用顺
关键词:气候变化冰川系统
文献传递
城镇地籍数据建库技术研究——以汉寿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籍数据建库为例被引量:7
2011年
城镇地籍数据建库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核心部分,其数据的质量、完善性等直接影响数据库的运行效率。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建库标准,以汉寿县城镇地籍数据建库为例,从数据准备、数据入库以及成果提交等方面阐述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研究了建库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同类建库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参考。
张爱娟李朝奎路立娟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入库数据检查
唐洞煤矿沉陷灾害综合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结合唐洞煤矿21采区实际地质、测量与开采资料,采用概率积分法实现了采空区影响范围的地表变形快速预测,并用ArcGIS将预计下沉等值线图和矿区地形图叠加,对比分析矿区实测形变数据,用概率积分法准确预计矿山开采地表沉陷量。
龙四春杨光锐王先军
关键词:开采沉陷概率积分法GIS
基于SAR数据的山地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合成孔径雷达(SAR)因其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且不受云、雨的影响而成为遥感应用的前沿领域。SAR干涉测量(Inteferometry)利用SAR数据的相位信息可获得大地表面厘米级的形变而成为冰川表面流速监测广泛使用的手段;SAR图像相关方法(SRFT)能克服干涉测量方法因失相干严重而难以产生清晰的干涉条纹以及可见光图像质量由于云遮、雪盖限制的不足而成为目前山地冰川表面流速遥感监测的首选方式。为深入探讨SAR图像相关方法的适用性,以天山科契卡尔巴西冰川为研究区域,分析使用不同时间基线的ALOS PALSAR数据与ENVISat ASAR C-band的图像相关方法估计冰川的表面流速,并使用实地测杆的DGPS(Differential GPS)测量流速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在冰川表碛覆盖区域使用图像相关方法测量的值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而在裸露冰区域或坡度较大区域,误差比较大。比较长时间基线的SAR数据对特征识别的结果发现:时间基线为1a的冬季获取的数据对估计值与实测值在表碛覆盖区域比较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前后两次获取图像时天气或地面状况比较接近。比较ALOS PALSAR数据与ENVISat ASAR数据发现:波长较长的L-band(23.5cm)比C-band(5.7cm)SAR数据更适合山地冰川的表面流速估计;另外在运用SAR数据特征匹配方法时也可能是极化方式的差异使得ALOS PALSAR(HH极化)数据比ENVISat ASAR(VV极化)数据更适合冰川研究。
蒋宗立刘时银韩海东林剑龙四春
基于ISCAN和CYCLONE的三维街景数据处理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已经成为城市智慧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三维街景地图的发展现状与目前多数街景数据采集手段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中海达一体化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采集点云数据的过程,以及结合徕卡CYCLONE软件进行建模的方法,对原始测量的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平滑、拼接配准等处理后得到目标建筑物精准的表面信息,进而构建三维表面模型,将校正过的照片进行纹理映射得到真实的三维模型。实验证明:此方法可快速地获取较为精准的点云数据并且实现对建筑物的快速建模。
邢建华李朝奎方文李慧婷
强化体验——建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改革和创新研究
全球建筑文化的全面化,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在实践性课程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作者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认识其必要性、改革教学...
郭俊明伍国正吴越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文献传递
当代课程理论的走向
2005年
当代课程理论的走向可归纳为五点:第一,后现代课程理论的进展;第二,课程决策的均权趋势;第三,课程流派的融合;第四,课程论自身的独立学术地位;第五,现代网络技术对课程论的支撑作用。
林小松吴越
关键词:课程理论学术地位网络技术课程论后现代
基于SPOT影像的常宁市水口山地区矿产资源分布研究
2013年
利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选取2009年常宁市SPOT高光谱影像数据,利用矿区在影像上的光谱特征,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常宁市水口山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进行调查和信息提取,并将提取结果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矿区分布进行对比,同时结合实地调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POT影像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的地表矿产分布较现有矿产分布面积广,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邓美容雷师刘兰芳郑文武
关键词:SPOT影像矿产资源决策树分类方法
共6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