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禽病诊断培训中心
- 作品数:98 被引量:166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茂祥刘建文李月辉刘长辉李颖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农学院塔里木农垦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科技创新能力与环境建设平台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用淋巴细胞转移试验监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被引量:1
- 1994年
- 用传染性喉气管炎SA_2株弱毒疫苗免疫接种鸡后,每天采抗凝血分离白细胞进行淋巴细胞转移试验.结果,第1天淋巴细胞转化率在10%以下;第2~5天转化率在15%左右;第6~10天为30%;第11~13天为40%左右。表明该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细胞免疫效果.
- 张文生李富桂张海吴向东刘长辉
- 关键词:淋巴细胞鸡病ILT免疫
- 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效应(待续)被引量:1
- 1997年
- 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效应(待续)李茂祥(综述)田仁位(审校)(天津市禽病诊断培训中心300402)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粘膜途径侵入机体并引发疾病,因此粘膜也就成了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 李茂祥田仁位
- 关键词:霍乱毒素粘膜免疫佐剂
- 对污染鸡场IBD免疫程序的确定被引量:1
- 1993年
- 据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制订了污染鸡场IBD免疫程序。种鸡在雏鸡时用弱毒苗免疫两次,19和40周龄时用灭活苗再各免疫一次,其后代母源抗体在17日龄(伊莎褐)、18日龄(京白)阳性率降到50%,21~22日龄后基本消失,据此,制订了17~18日龄首次饮水免疫,26~27日龄再次免疫的免疫程序。通过对10万余只雏鸡试用,保护率达97.1%,较该场常规免疫程序(7~11日龄首免,17~21日龄再免)提高8.8%.
- 李茂祥徐益民王志宏许云邢宝华
- 关键词:鸡病免疫IBD
- 1日龄雏鸡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例报告被引量:1
- 1997年
- 1日龄雏鸡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例报告刘建文徐国栋(天津市禽病诊断中心300402)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都是能经蛋传播的病原菌,二者混合感染,对雏鸡危害很大。我们遇到一起1日龄雏鸡发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病例,发病率达50%以上。由于诊断快...
- 刘建文徐国栋
- 关键词:鸡病雏鸡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
- 核酸疫苗被引量:3
- 1999年
- 顾名思义,核酸疫苗为纯DNA或RNA的疫苗,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的构建是将目的基因置于真核表达系统的控制之下,构建质粒能在原核系统高拷贝扩增但目的基因并不表达,纯化的表达质粒直接导入动物机体内,目的蛋白基因在真核细胞内即可高...
- 李茂祥高维芳李庆锁谢春伏
- 关键词:核酸疫苗接种免疫应答基因工程疫苗
- 蛋鸡发生弯曲杆菌感染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1996年
- 天津市某蛋鸡场,青年鸡和刚开产鸡死亡率突然升高,达10%以上,产蛋率下降22%,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分析疑似弯曲杆菌感染。通过进一步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弯曲杆菌引起的鸡弯曲杆菌感染症。经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出敏感性高的药物进行治疗。
- 王先立郭立力刘秀亭
- 关键词:蛋鸡
- 种鸡场病原传播途径及其控制
- 1997年
- 种鸡场病原传播途径及其控制刘建文徐国栋何宏虎(天津市禽病诊断培训中心300402)种鸡感染病原微生物不但影响种鸡的生长和繁殖,而且影响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的成活率。因此,如何减少病原感染和传播机会是种鸡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根据临床观察和鸡场调查就此...
- 刘建文徐国栋何宏虎
- 关键词:种鸡场病原
- 如何及早发现鸽病
- 2003年
- 刘婷
- 关键词:羽毛体态眼睛鸽病
- 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效应(续)
- 1997年
- 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效应(续)李茂祥(综述)田仁位(审校)(天津市禽病诊断培训中心300402)4CT和LT的佐剂作用机制4.1CT和LT增加抗原的摄入和抗原表达早期研究表明CT可被人工培养的单层上皮细胞所吞噬,并进入小鼠小...
- 李茂祥田仁位
- 关键词:霍乱毒素粘膜免疫佐剂
- 肉仔鸡常见病的诊治
- 2002年
- 刘婷
- 关键词:肉仔鸡诊治传染性囊病腹水综合症猝死综合症新城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