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作品数:788 被引量:5,984H指数:35
相关作者:潘光堂荣廷昭沈亚欧高世斌吴元奇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62篇期刊文章
  • 91篇会议论文
  • 17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660篇农业科学
  • 108篇生物学
  • 14篇医药卫生
  • 8篇经济管理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16篇玉米
  • 154篇基因
  • 81篇自交
  • 80篇自交系
  • 71篇性状
  • 60篇不育
  • 59篇育种
  • 54篇种质
  • 48篇雄性不育
  • 48篇杂交
  • 46篇玉米自交系
  • 46篇配合力
  • 42篇胁迫
  • 33篇杂种
  • 32篇SSR
  • 30篇愈伤
  • 30篇植物
  • 29篇克隆
  • 28篇诱变
  • 28篇水稻

机构

  • 771篇四川农业大学
  • 36篇四川省农业科...
  • 29篇中国农业科学...
  • 20篇西藏自治区农...
  • 15篇山东农业大学
  • 14篇武汉大学
  • 9篇长江师范学院
  • 9篇西华师范大学
  • 9篇北京大北农农...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8篇教育部
  • 8篇内江市农业科...
  • 7篇中国科学院遗...
  • 6篇福建省农业科...
  • 6篇贵州省农业科...
  • 6篇重庆市农业科...
  • 5篇泸州医学院
  • 5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225篇潘光堂
  • 224篇荣廷昭
  • 94篇李晚忱
  • 87篇曹墨菊
  • 68篇杨克诚
  • 64篇唐祈林
  • 51篇付凤玲
  • 51篇黄玉碧
  • 49篇张志明
  • 48篇高世斌
  • 37篇吴元奇
  • 31篇兰海
  • 28篇林海建
  • 27篇赵茂俊
  • 25篇沈亚欧
  • 22篇周树峰
  • 21篇李芦江
  • 20篇曾秀丽
  • 19篇张素芝
  • 14篇周永红

传媒

  • 76篇玉米科学
  • 57篇作物学报
  • 56篇四川农业大学...
  • 44篇核农学报
  • 29篇遗传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5篇西南农业学报
  • 24篇华北农学报
  • 20篇草业学报
  • 20篇分子植物育种
  • 16篇植物遗传资源...
  • 13篇中国农学通报
  • 9篇种子
  • 8篇中国水稻科学
  • 8篇作物杂志
  • 7篇第一届全国玉...
  • 6篇植物保护
  • 6篇Journa...
  • 6篇草业科学
  • 6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4篇2024
  • 15篇2023
  • 24篇2022
  • 15篇2021
  • 17篇2020
  • 21篇2019
  • 17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38篇2015
  • 36篇2014
  • 22篇2013
  • 29篇2012
  • 33篇2011
  • 50篇2010
  • 54篇2009
  • 56篇2008
  • 79篇2007
  • 49篇2006
  • 56篇2005
7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新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及DNA甲基化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工具,为推动植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本课题组前期新选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1、A2及保持系18(红)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育材料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雄穗DNA进行甲基化分析,从细胞学和表观遗传学角度了解不育系A1、A2的败育机制。结果表明:不育材料A1、A2小孢子发生败育的主要时期为四分体时期至单核小孢子中期。在不育系A2中还存在另一种败育方式,即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表现出败育特征。甲基化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18(红)的叶片DNA甲基化水平从苗期到拔节期迅速上升,而不育系A1、A2叶片DNA甲基化水平基本保持不变;保持系雄穗DNA甲基化水平表现为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双核期逐渐升高,而不育材料A1、A2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双核期的雄穗DNA甲基化水平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达到最高峰的时期均出现在小孢子发育的四分体时期。从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发现,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往往具有较高的甲基化水平,推测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可能与不育材料A1、A2的花粉败育有关。
张艳花易洪杨房明荣廷昭曹墨菊
关键词: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学观察DNA甲基化
玉米初级三体的鉴定及传递率研究
2019年
为探究引进的玉米初级三体的细胞学、形态学鉴定及传递率,以玉米初级三体为材料,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分析染色体数目,参考李懋学和陈瑞阳确定的标准进行核型分析,并通过直接测数法和磺染法分别测定细胞学指标和花粉育性。细胞学鉴定表明,T1~T10是分别增加玉米第1~第10条染色体的玉米初级三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6号染色体具有随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属于较对称的B型;形态学鉴定表明,除T3的植株较二倍体高外,其余三体的各性状均较二倍体小,表明附加1条染色体导致三体的生活力及生长势大多弱于其二倍体。t检测表明,T1可通过测量叶片长度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T3、T5、T7、T9可通过花粉育性检测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T6可通过雌穗长度、育性检测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对初级三体系标记基因表型观察结果表明,植株标记基因的性状表现与该植株是否为三体没有必然联系;额外染色体通过三体自交的传递率为3. 4%~25. 0%,高于仅通过雌配子(1. 7%~21. 7%)和仅通过雄配子(0~6. 0%)的传递率。引进的玉米初级三体应以细胞学鉴定为主,结合形态学鉴定,其额外染色体通过三体自交能得到较高的传递率和结实率。本研究结果为运用玉米初级三体进行基因定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秦燕余水情赵永康杨克诚唐祈林
关键词:玉米初级三体细胞学鉴定形态学鉴定传递率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0年
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矮花叶病发生严重,山西、甘肃、山东、河北以及北京等省市先后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在我国玉米产区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该病毒的B株系,主要借蚜虫传播和种子传播;在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中,种植抗病品种,并辅以合理的栽培管理,可有效防止MDMV。本文主要综述玉米矮花叶病病毒的理化特性、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及其传播方式、发病条件、流行与防治、品种(自交系)抗性、抗性鉴定、抗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工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以后玉米矮花叶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周伦理
关键词:玉米矮花叶病
苎麻雄性不育材料的两种同工酶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雄性不育材料和正常可育材料功能叶为试验材料,对POD、SOD两种同工酶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正常可育材料比较,雄性不育材料的两种同工酶电泳结果均没有表现出特征谱带,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带的强弱上;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可育材料功能叶中两种同工酶的活性均强于不育材料。这种活性的差异可能导致植株代谢变化,引起雄性不育。
宋军张中华丁明忠潘光堂
关键词:苎麻雄性不育同工酶
两个相关基因表达量和SNP与玉米雄穗大小相关被引量:2
2016年
玉米雄穗通常较发达,散粉量大于授粉需要,过量消耗能量会影响光合产物向果穗的分配,过于发达的雄穗还会影响群体透光性、降低光合效率。生产实践和育种研究证明,由于雄穗大小与玉米籽粒产量负相关,因此成为品种选育的间接选择指标。该研究根据前人的报道,从11个雄穗大小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中扩增角蛋白相关蛋白基因幽尸5—4和受体样蛋白激酶基因CLV1的基因组序列,多重比较后用以分析其开放阅读框、保守结构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在雄穗原基中的差异表达,并与雄穗分枝数和雄穗干重两个度量雄穗小的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KAP5—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雄穗分枝数(r=0.77,P〈0.01)和雄穗干重正相关(r=0.83,P〈0.01)。11个自交系的CLV1基因开放框在2104bp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5个自交系的2014~2016bp核苷酸组成密码子GAC,编码受体样蛋白第702位酸性的天冬氨酸,另6个自交系的2014~2016bp核苷酸组成密码子AAC,编码受体样蛋白第702位极性天冬氨酰胺。在前5个自交系中,CLV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雄穗分枝数(r=-0.92,P〈0.01)和雄穗干重(r=-0.91,P〈0.05)负相关:而在后6个白交系中,仅与雄穗干重负相关(r=-0.91,P〈0.05)。综上所述,KAP5—4和CLV1基因的表达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玉米雄穗大小关系密切,可开发功能性的DNA标记用于玉米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任小丹陈玲杨琳李晚忱付凤玲
关键词:玉米
玉米种质籽粒铁含量的测定及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53个自由授粉品种(OPV),227个自交系材料和868个杂交种材料的铁含量。结果表明,OPV铁含量变化范围在10.9789—27,8734mg/kg,平均值为18.3599mg/kg;自交系铁含量变化范围在11.6094~32.7188mg/kg,平均值为19.6126mg/kg;杂交种铁含量变化范围在10.8619~38.0874mg/kg,平均值为18.5274mg/kg。此外,两地和两季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点、季节、基因型以及地点与基因型互作、季节与基因型互作对玉米籽粒铁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铁含量基因型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且地点、季节、基因型以及地点与基因型互作、季节与基因型互作对玉米籽粒铁含量均有较大影响。
陈洁潘光堂李华雄杨克诚王康宁谢传晓张世煌张谦
关键词:玉米铁含量
西南春玉米MCO-3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分析
2023年
以西南生态区9个骨干自交系为材料,建立西南春玉米基础群体MCO-0,用测交法和后代鉴定法对其进行改良,对其不同世代的群体产量及产量性状、穗部性状、株型性状增益分析。结果表明,以MCO-0为基础群体,经过两轮的改良,MCO-2群体主要目标性状单株产量、穗行数等均有所增益,穗长、轴粗等为负增益。MCO-2经过一轮改良后的MCO-3群体株高、穗位高等有所增益,穗长、穗粗等为负增益。以MCO-1相比,MCO-3主要目标性状单株产量、秃尖长、ASI均有所增益,其余性状有的轮次有所增益,有的轮次为负增益。
邱贵兰李燕李红梅何立群胡美琳赵后娟杜林李晓叶吴元奇马孝玲唐海涛
关键词:玉米遗传增益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hGPCRc的亚细胞定位及组织分布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从人结肠组织克隆所得某一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orphanGprotein_coupledreceptors ,oGPCRs)成员hGPCRc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显示,hGPCRc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组成了七个跨膜区段的结构域,具备GPCR的结构特征;然后,将hGPCRc之cDNA与绿色荧光载体pEGFP_N1 构建GFP_hGPCRc表达载体,以空白质粒pEGFP_N1 作对照,转染CHO_K1 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空白质粒pEGFP_N1 转染的细胞表达了GFP并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而GFP_hGPCRc转染的细胞观察到荧光清晰聚集于细胞膜和各细胞器质膜上,因而hGPCRc蛋白定位于膜上并稳定表达,与软件分析结果相一致;最后,以RT_PCR检测hGPCRc在2 0周龄胎儿重要组织器官及部分成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GPCRc在人心、肾、小脑及结肠等组织均有表达,但在肝、大脑、小肠及肌肉等组织里未检测到表达。该表达谱对于进一步认识hGPCRc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生理功能提供了线索。
袁广胜潘光堂吴芳明韩春光黄火高胡明盛莉陈静刘永学
可去除选择标记的转CpTI基因抗虫玉米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将组成型表达的玉米泛素启动子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连接,插入根癌农杆菌双T-DNA质粒,构建一个T-DNA结构域含有抗潮霉素选择标记基因hyg;另一个T-DNA结构域含有抗虫基因的双T-DNA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用以转化农杆菌菌株,再通过共培养转化玉米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潮霉素培养基抗性筛选,用特异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检测,从分化再生的T0代植株中,鉴定出7个转化CpTI基因的阳性植株。目前,正结合进行田间分离纯合和DNA分子鉴定,培育去除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抗虫玉米自交系。
于海清渠柏艳付凤玲李晚忱
关键词:玉米转基因抗虫CPTI
太空诱变玉米核雄性不育与植物激素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突变体姊妹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中的细胞分裂素(ZT)、赤霉素(GA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通过外施赤霉素试验,调查了外施赤霉素对育性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赤霉素并不能使植株的育性发生改变。苗期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的内源IAA、ABA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的内源ZT、GAs、IAA和ABA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核小孢子期可育株与不育株雄穗中的IAA、ABA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双核花粉期可育株与不育株雄穗中仅有ABA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可育株中ZT、GAs和IAA含量高于不育株,ABA含量低于不育株。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突变体不属于赤霉素敏感型;不育突变体的发生可能与ABA、IAA的关系更为密切。
曹墨菊程江汪静张采波潘光堂荣廷昭
关键词:玉米太空诱变雄性不育植物激素
共7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