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作品数:5,247 被引量:42,288H指数:64
相关作者:谢德体魏朝富何丙辉高明王正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38篇期刊文章
  • 489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311篇农业科学
  • 1,463篇环境科学与工...
  • 838篇经济管理
  • 180篇生物学
  • 137篇天文地球
  • 134篇文化科学
  • 66篇建筑科学
  • 53篇水利工程
  • 51篇自动化与计算...
  • 43篇理学
  • 39篇轻工技术与工...
  • 37篇医药卫生
  • 26篇交通运输工程
  • 24篇化学工程
  • 21篇政治法律
  • 18篇历史地理
  • 12篇社会学
  • 11篇哲学宗教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144篇土壤
  • 385篇紫色土
  • 340篇污染
  • 273篇库区
  • 267篇三峡库区
  • 265篇土地利用
  • 231篇耕地
  • 225篇养分
  • 203篇重金
  • 202篇重金属
  • 170篇微生物
  • 168篇施肥
  • 159篇生态
  • 147篇水稻
  • 128篇农村
  • 120篇城市
  • 116篇丘陵
  • 113篇丘陵区
  • 109篇有机碳
  • 106篇

机构

  • 5,128篇西南大学
  • 409篇重庆市农业资...
  • 204篇中国科学院
  • 83篇教育部
  • 76篇中国林业科学...
  • 65篇重庆师范大学
  • 61篇国土资源
  • 54篇重庆大学
  • 51篇武汉大学
  • 50篇重庆市农业科...
  • 47篇重庆市林业科...
  • 42篇中国农业大学
  • 40篇四川农业大学
  • 38篇中国科学院生...
  • 37篇贵州师范大学
  • 37篇中国环境科学...
  • 34篇贵州大学
  • 32篇长江师范学院
  • 30篇重庆文理学院
  • 29篇重庆市数字农...

作者

  • 417篇谢德体
  • 281篇魏朝富
  • 252篇何丙辉
  • 221篇高明
  • 211篇陈玉成
  • 184篇魏世强
  • 184篇王定勇
  • 179篇王正银
  • 159篇黄建国
  • 140篇袁玲
  • 126篇史东梅
  • 118篇刘秀华
  • 114篇徐卫红
  • 110篇倪九派
  • 110篇张进忠
  • 102篇杨庆媛
  • 99篇王子芳
  • 98篇杨志敏
  • 97篇石孝均
  • 94篇赵秀兰

传媒

  • 425篇西南大学学报...
  • 339篇环境科学
  • 247篇水土保持学报
  • 218篇西南师范大学...
  • 168篇中国农学通报
  • 157篇安徽农业科学
  • 128篇土壤学报
  • 104篇生态学报
  • 101篇农业工程学报
  • 86篇西南农业大学...
  • 81篇植物营养与肥...
  • 59篇农业环境科学...
  • 58篇贵州农业科学
  • 57篇环境工程学报
  • 55篇草业学报
  • 54篇土壤
  • 52篇水土保持研究
  • 52篇中国农业科学
  • 51篇土壤通报
  • 45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02篇2024
  • 159篇2023
  • 155篇2022
  • 151篇2021
  • 153篇2020
  • 243篇2019
  • 229篇2018
  • 300篇2017
  • 278篇2016
  • 307篇2015
  • 319篇2014
  • 304篇2013
  • 328篇2012
  • 421篇2011
  • 345篇2010
  • 364篇2009
  • 300篇2008
  • 324篇2007
  • 313篇2006
  • 33篇2005
5,2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Image web server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像发布系统构建
研究目的:为及时、准确、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使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可视化。研究方法:基于Windows网络环境的B/S体系结构,整合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和IWS(Image We...
朱有法谢德体骆云中
关键词: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
渝东南岩溶山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选择旱地、稻田、菜园和果园四种地利用方式,分析了渝东南秀山、黔江、酉阳三地土壤有机碳(SOC)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在耕作层和心土层SOC含量都是菜园最大,旱地最小,且差异显著;而底土层果园最大,稻田最小,差异不显著;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SOC含量的影响一致,自上而下依次降低,均为耕作层SOC含量最高,底土层最低,稻田降幅最大,旱地最小,且差异显著;时间上,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除旱地外20多年来渝东南岩溶区0~20cm耕层SOC含量普遍升高,其中菜园的增加幅度最大,稻田最小。但总的来说,研究区岩溶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建议通过人为施肥提高有机质的含量,探索和推广应用免耕、少耕、秸秆还田等耕作措施,增加农田土壤固碳能力。
严宁珍杨剑虹屈明白仲才徐卫红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方式岩溶山地渝东南
紫色土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的高光谱遥感预测被引量:20
2013年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土壤养分预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三峡库区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对土壤样本的理化性质和实验室反射光谱数据分析和测量的基础上,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紫色土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的预测模型,并用33个水稻土土壤样本对紫色土土壤养分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紫色土土壤全氮预测模型得到的土壤样本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总相关系数达到了0.672,而紫色土土壤全磷预测模型得到的相关系数只有0.498;用紫色土土壤养分预测模型对水稻土土壤养分进行预测得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和0.124。因此,用高光谱来预测紫色土土壤全氮含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高光谱对于紫色土全磷含量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差;土壤养分预测模型在不同类型土壤之间并不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徐丽华谢德体魏朝富李兵
关键词:紫色土水稻土全氮全磷偏最小二乘回归
不同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研究重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在不同施肥制度和耕作模式下由降雨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特征及氮素流失规律,可为该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种施肥制度(顺坡耕作对照、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顺坡耕作单施化肥、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和2种耕作模式(顺坡耕作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2008—2012年)定位监测,研究施肥与耕作对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制度和不同耕作模式间产流量、产沙量、氮素流失量差异均显著,不施肥处理产流量、产沙量及氮素流失量均最大,施肥、横坡垄作均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量。与相同施肥水平的顺坡耕作相比,横坡耕作分别减少产流量、产沙量、全氮流失量25.9%、20.5%和33.4%,与相同耕作方式的对照相比,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分别减少产流量、产沙量和全氮流失量35.7%、40.5%和41.2%。紫色土区年降雨量与年产流产沙量均呈幂函数关系(y=axb,a>0,b>0),氮素流失量与径流量呈线性关系(y=ax+b,a>0),但与降雨量相关性不显著,旱坡地氮素流失以总可消化养分(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s,TDN)为主,占全氮的62.1%。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降低总可消化养分(TDN)和铵态氮(NH4+-N)占全氮的比例。【结论】紫色土区不宜采取顺坡耕作和不施用任何肥料的管理方式。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横坡垄作是防治重庆紫色坡面水土流失及径流氮素流失的有效途径,径流中氮素流失以总可消化养分为主。
闫建梅何丙辉田太强
关键词:施肥制度耕作土壤侵蚀氮素流失紫色土
引种植物水桦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研究水桦(Betula nigra)种子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萌发及生长特性,为科学评价引种植物水桦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适应性奠定基础。【方法】在重庆市万州区壤渡镇、开州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忠县石宝寨镇、奉节县竹衣河等地高程为170,175,178m的消落带区域分两次播种水桦种子,研究不同土壤类型、高程对种子累计萌芽率、存活率的影响,调查水桦株高、地径、冠幅、开花结实情况并测定水桦光合参数。【结果】1)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种子萌芽力不同。2)种子萌发后当年存活率较高,但淹水出陆后全部死亡。3)两年生水桦种植在消落带在高程170,175m处2年后始花,但开花结实数少,果实不能自然萌发;种植4年后两处水桦的株高分别为6.22,6.95 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消落带春季出陆后,在170 m高程处的水桦净光合速率日均值逐渐增强,至秋季蓄水前期达23.10μmol·m-2·s-1;在高程175m处的水桦净光合速率日均值为14.64μmol·m-2·s-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桦在消落带的种群个体数量不能自然增长,初步判断该物种不具有生态入侵性;冬季淹水时间长短对水桦生长有明显影响,但水桦可通过增强光合能力来适度补偿长时间淹水的影响,以达到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这一特殊生境的目的。
高岚邬静淳熊兴政欧阳王萌袁贵琼张文廖佳锌刘芸任立
关键词:引种生长速率光合速率三峡库区
中国耕地警戒值的测算与讨论被引量:28
2007年
耕地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我国未来的耕地压力大,耕地保护是关键。耕地警戒值是影响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加强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和老百姓建立耕地安全意识、参与性保护耕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人均耕地警戒值0.053hm^2的引用时耕地安全意识的建立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测算我国耕地警戒值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构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扩展模型Smis-M/Bn∑i=1βi·Gi/Pi建立饲料粮食消费量与肉蛋奶消费量、食品作物单产量与单产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5个线性回归方程,以及单产影响因素与时间关系等6个曲线估计方程,测量粮食、植物油、糖和蔬菜等食品作物单产量,计算2006年.20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并与相应年份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时比,确定2006年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0.09035hm^2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量1.18×10^8hm^2(17.7亿亩)分别为人均耕地警戒值和耕地总量警戒线。
冉清红岳云华谢德体魏朝富冉瑞平
关键词:食物消费结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气相色谱法对茶园土壤中三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被引量:6
2007年
本研究通过对测定西南地区不同茶园土壤的三种农药残留量,对茶园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并评价了茶园土壤的污染状况。研究中以丙酮为提取剂,样品经提取和浓缩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农药残留,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园土壤的农药残留量存在差异。分析和评价茶园土壤的农药残留现状,有利于更好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农药污染,促进茶叶的出口贸易。
于萍萍张进忠魏沙平王国民
关键词:气相色谱茶园土壤农药残留
交联聚丙烯酰胺和AM真菌对玉米苗生长、养分吸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在玉米育苗基质中加入交联聚丙烯酰胺(crosslinked polyacrylate amine,CPA)和接种AM真菌,研究它们对玉米苗生长、养分吸收及有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PA的基质中,接种AM真菌的玉米苗生物量高于不接种,并且增加磷含量与吸收量,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在+CPA的基质中,CPA提高了玉米苗P含量以及吸收量,适量的CPA浓度还能够提高玉米苗的生物量,CPA显著降低AM真菌的感染率,接种AM真菌后的玉米苗生物量与不接种的相似甚至更低,玉米苗养分吸收、硝酸还原酶、叶绿素和根系活力因菌株和CPA含量不同而异。由于降低AM真菌的感染率,不能进一步改善菌根玉米苗生长,菌根效应被CPA的促生作用掩盖甚至超过,故在实际育苗工作中,建议采用接种AM真菌或在基质中适量加入CPA一种方式即可。
邢睿黄建国晋艳杨宇虹段玉琪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玉米育苗
土生拉乌尔菌TGRB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的汞甲基化被引量:3
2019年
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具有汞甲基化能力的细菌,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后,鉴定为土生拉乌尔菌,并命名为RaouLtella terrigena TGRB3.研究发现,菌株TGRB3具有强酸碱和盐度适应能力,为中高温型菌,在pH=4~9和盐度0.2%~4.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Hg2+浓度为1000 μg·L^-1时,菌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此外,在初始Hg2+浓度为300 ng·L^-1的条件下探讨了该菌在不同氧气浓度(0、7%、14%和21%)下的生长情况及汞甲化能力.结果表明,该菌的生长不受氧气浓度的制约,但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更好,且在厌氧或低氧浓度条件下具有更强且稳定的汞甲基化能力.在氧气浓度为14%和21%的条件下,该菌的最大甲基汞含量分别为(0.54±0.01)和(1.62±0.08)ng·L^-1,试验后期表现出较强的去甲基化现象,培养54 h后的甲基汞含量显著降低为(0.08±0.02)和(0.05±0.00)ng·L^-1;而在氧气浓度为0和7%的条件下,最大甲基汞含量分别为(6.75±1.75)和(3.24±0.74)ng·L^-1,且在试验周期内甲基汞持续产生,平均浓度分别为(3.23±1.39)和(1.66±0.71)ng·L^-1.本试验结果可望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生物甲基化机理的深入研究及汞污染风险评价等提供全新的试验材料.
米前芬向玉萍王永敏陈华曹丹王定勇申鸿
关键词:三峡库区
测量模拟土体zeta电位的简易流动电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被引量:3
2022年
本文展示了一款可应用于土壤学领域研究的简易流动电位测量装置。为验证该装置的可行性,采用石英砂和包铁石英砂模拟土体所具有的多孔结构和表面电荷特征,基于流动电位法测量了石英砂在不同浓度(0.01、0.05、0.1、0.5、1.0、2.0和5.0 mmol·L^(-1))NaCl溶液中的zeta电位和石英砂与包铁石英砂在不同pH(4.4、5.2、6.1、6.6、6.9、7.7和8.0)电解质溶液中的zeta电位。同时采用电泳法测量了石英砂胶体在不同pH电解质溶液的zeta电位以作比较。结果表明:在考虑表面电导时,流动电位法测得石英砂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zeta电位随溶液浓度的升高逐渐往正值方向移动。这是由于随着离子强度增加,石英砂的双电层厚度受到压缩,zeta电位的绝对值逐渐降低;相同离子强度下,随溶液pH升高,石英砂和包铁石英砂表面官能团发生去质子化作用,流动电位法测得石英砂和包铁石英砂的zeta电位均随pH升高而逐渐降低;由于电荷屏蔽作用,在带负电荷的石英砂表面包被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铁后,流动电位法测得包铁石英砂的等电点pH(IEP)介于石英砂和氢氧化铁的IEP。此外,流动电位法测得的石英砂颗粒在不同pH电解质溶液中的zeta电位与电泳法测得的石英砂胶体在不同pH电解质溶液中的zeta电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见采用自制流动电位装置所获结果均与理论预测及常规电泳法测定结果相符,准确度较高。自制流动电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制造容易。该装置可被土壤学领域的研究者借鉴参考,以望为土壤电化学研究工作做出贡献。
李忠意刘芳铭吴金雯徐仁扣谢德体
关键词:流动电位ZETA电位
共5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