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作品数:595 被引量:1,072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伟吕景春周青青程冰莹俞俭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0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7篇文化科学
  • 56篇化学工程
  • 2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艺术
  • 15篇理学
  • 9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政治法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0篇织物
  • 84篇纤维
  • 68篇教学
  • 68篇纺织
  • 56篇染色
  • 54篇壳聚糖
  • 47篇课程
  • 44篇服装
  • 41篇染料
  • 39篇棉织
  • 39篇棉织物
  • 30篇涤纶
  • 24篇羊毛
  • 23篇色性
  • 23篇改性
  • 22篇铵盐
  • 21篇季铵
  • 21篇季铵盐
  • 20篇纺纱
  • 19篇面料

机构

  • 574篇盐城工学院
  • 30篇东华大学
  • 27篇江南大学
  • 20篇盐城工业职业...
  • 16篇江苏悦达纺织...
  • 15篇盐城纺织职业...
  • 14篇苏州大学
  • 12篇南通大学
  • 9篇河南工程学院
  • 8篇西安工程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6篇江苏出入境检...
  • 5篇苏州经贸职业...
  • 4篇纺织品有限公...
  • 3篇浙江理工大学
  • 3篇江苏省出入境...
  • 3篇盐城市权航科...
  • 2篇辽东学院
  • 2篇北卡罗来纳州...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作者

  • 108篇王春霞
  • 56篇林洪芹
  • 53篇何雪梅
  • 45篇吕景春
  • 42篇崔红
  • 38篇季萍
  • 35篇陆振乾
  • 35篇张伟
  • 33篇孟灵灵
  • 31篇黄新民
  • 29篇宋孝浜
  • 29篇高大伟
  • 27篇周天池
  • 26篇吕立斌
  • 25篇祁珍明
  • 24篇程冰莹
  • 22篇贾高鹏
  • 19篇刘丽
  • 19篇郑成辉
  • 19篇陆平

传媒

  • 47篇山东纺织经济
  • 43篇盐城工学院学...
  • 37篇纺织学报
  • 26篇上海纺织科技
  • 21篇毛纺科技
  • 21篇印染
  • 20篇纺织科技进展
  • 18篇丝绸
  • 18篇轻纺工业与技...
  • 17篇印染助剂
  • 17篇现代丝绸科学...
  • 16篇纺织导报
  • 15篇纺织服装教育
  • 15篇纺织报告
  • 12篇辽宁丝绸
  • 9篇产业与科技论...
  • 7篇合成纤维工业
  • 6篇山东纺织科技
  • 6篇染整技术
  • 6篇成都纺织高等...

年份

  • 16篇2024
  • 28篇2023
  • 25篇2022
  • 29篇2021
  • 22篇2020
  • 42篇2019
  • 30篇2018
  • 16篇2017
  • 31篇2016
  • 36篇2015
  • 44篇2014
  • 46篇2013
  • 41篇2012
  • 37篇2011
  • 38篇2010
  • 27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13篇2006
  • 5篇2005
5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力学性能对自捻纱线自捻程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纤维力学性能对自捻纱线自捻程度的影响,根据自捻形成过程的总应变能守恒推导出自捻捻回角和纤维抗弯刚度、扭转刚度的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纤维抗弯刚度越大,自捻纱线的自捻捻回角越小;纤维扭转刚度越大,则自捻纱线的自捻捻回角越大;自捻捻回角的大小和纤维的扭转刚度和抗弯刚度之比成正比,即随着纤维扭转刚度和抗弯刚度之比的增大,自捻捻回角增大,所加自捻捻回数增多。通过对苎麻、涤纶、腈纶、羊毛4种纤维所纺的自捻纱线的半周期捻回数进行测试,验证了上述关系并得出结论:羊毛和腈纶纺纱时所得自捻捻回数较多,较适合采用自捻纺纱方式进行纺纱;而涤纶和苎麻所加自捻捻回数较少,不太适合采用自捻纺纱方式开发纺织品。
崔红高秀丽林洪芹高大伟吕立斌
关键词:抗弯刚度扭转刚度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性能与应用被引量:13
2010年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一种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种高性能纤维,这类纤维品种很多,结构和性能差异较大。本文研究了芳纶1414(Kevlar129)、芳纶1313(Nomex)和芳砜纶三种典型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性能和应用。主要测试比较了三种纤维的强伸性、耐热性和阻燃性。研究结果表明,强伸性:芳纶1414>芳纶1313>芳砜纶;耐热性:芳砜纶>芳纶1313>芳纶1414;阻燃性:芳砜纶>芳纶1313>芳纶1414。因此,芳纶1414作为轮胎帘子线和防弹等高强度材料,而芳纶1313和芳砜纶作为耐高温和阻燃材料。
季萍孙俊河何琴王春霞
关键词:芳纶1313纤维芳砜纶
高压上浆的工艺特点及其浆纱效果研究
2001年
详细阐述了浆纱工艺与上浆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压浆力、浆液浓度、浆液粘度等工艺参数以及织机效率等质量指标的分析研究,得出高压上浆能有效的提高浆纱质量。
宋孝浜
关键词:高压上浆浆纱工艺上浆质量压浆力浆液浓度浆液粘度
浅议彩棉内衣
2006年
简要介绍了天然彩棉内衣的市场现状及其特点,指出市面上彩棉内衣还存在色谱少、色牢度差、彩棉含量不足、价格偏高等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孟灵灵
关键词:彩棉内衣
棉织物溶胶-凝胶法抗紫外线/防皱整理被引量:9
2010年
以钛酸四丁酯[Ti(OBu)4]为主原料,柠檬酸(CA)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溶胶,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抗紫外/防皱整理中。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纳米TiO2溶胶的制备工艺,为n[Ti(OBu)4]∶n[H2O]∶n[EtOH]∶n[CA]=1∶6∶20∶1.2,室温下进行反应。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织物整理工艺,为次亚磷酸钠3%,三乙醇胺3%,165℃焙烘3 min。整理后织物的紫外防护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和白度均有显著提高。
郑成辉陈国强李辉
关键词:二氧化钛溶胶棉织物
抗静电多功能纺织品的开发被引量:4
2019年
将导电纤维用于纺织品开发满足了消费者对纺织品功能性的需求。本研究采用芳纶基导电纤维与阻燃涤纶纤维、棉纤维、抗菌十字涤纶纤维混纺纱线,开发具有一定阻燃抗静电性能、抗菌性能及吸湿排汗性能的多功能纺织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市场前景。本研究首先说明了纱线中各纤维的混纺比及主要的物理性能,然后通过对导电纤维功能性纺织品进行花型和织造工艺设计,使开发的织物满足服用和装饰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杨定勇陈莉殷翔芝崔红王春霞宋孝浜
关键词:导电纤维混纺织物设计
家纺面料织造工艺团队毕业设计模式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通过校企联合指导,在师生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绿色环保型家纺装饰面料的纹样及织造工艺设计"毕业设计项目。从设计选题、内容确定、团队组建、团队合作等方面对家纺面料织造工艺团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进行探讨,构建了"主指导教师带队、双团队合作、串并联交互、校企联合"的模式,达到了学生、学校教师、企业导师"三赢"的目的,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的工程素养。
季萍王春霞吕立斌陆振乾
浅析近代江南丝绸的流变历程
2011年
江南丝绸在中国历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近代中国曲折波澜的社会背景下,它在传承先代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创新。现在资料汇总及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江南丝绸在近代发生的历史变迁进行探究,并试图分析出其经历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程冰莹陈嘉毅陆平程军
关键词:丝绸
自分散反应性钒酸铋的制备及对棉织物的功能整理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亲水性单体(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TAC)和反应性单体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分别与硅烷偶联剂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90)进行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亲水性组分和反应性组分。然后对BiVO_4进行改性,得到自分散反应性BiVO_4,并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结果表明,当ATAC和AGE的物质的量比为3∶2时,制备的改性BiVO_4有良好的分散与储存稳定性,改性BiVO_4整理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和自清洁性能。
陈嘉毅李娜王矿王春霞宋晓蕾
关键词:自清洁抗紫外棉织物
pH响应变色生物基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21年
刺激响应型生物基聚氨酯是智能聚合物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生物基多元醇蓖麻油(CO)为软段、天然色素芦荟大黄素(AE)为pH敏感基团,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反应制备了生物基pH响应变色聚氨酯(AE-CO-PU)。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该聚氨酯的分子结构、颜色特征及pH响应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已成功键合到聚氨酯高分子中;相比于芦荟大黄素,AE-CO-PU溶液呈现明亮的黄色,但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了约20 nm的红移,且其光稳定性稍有提高。当溶液pH值≥7时,芦荟大黄素中的酚羟基发生离子化,AE-CO-PU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从412 nm迁移到510 nm,颜色相应地由黄色转变为红色。当循环调节溶液pH值至5和7,AE-CO-PU的颜色能够在黄色和红色间快速转换,呈现出良好的pH响应变色可逆性。该AE-CO-PU在包装、纺织和医药等诸多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冒海燕唐俊杰何雪梅吴超吴焕岭郭庆
关键词:芦荟大黄素PH响应可逆性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