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品数:4,247 被引量:17,074H指数:44
相关作者:刘明业罗键李翠华薛永生李茂青更多>>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集美大学理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94篇期刊文章
  • 803篇会议论文
  • 13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领域

  • 2,465篇自动化与计算...
  • 767篇电子电信
  • 269篇理学
  • 230篇经济管理
  • 154篇医药卫生
  • 143篇文化科学
  • 122篇电气工程
  • 89篇机械工程
  • 61篇天文地球
  • 60篇交通运输工程
  • 41篇建筑科学
  • 38篇航空宇航科学...
  • 3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3篇社会学
  • 33篇语言文字
  • 3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7篇生物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哲学宗教
  • 1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98篇网络
  • 280篇图像
  • 136篇通信
  • 116篇神经网
  • 116篇神经网络
  • 104篇聚类
  • 102篇仿真
  • 101篇光纤
  • 97篇数据库
  • 97篇计算机
  • 82篇向量
  • 82篇传感
  • 78篇无线
  • 77篇鲁棒
  • 74篇信号
  • 73篇小波
  • 72篇数据挖掘
  • 70篇自适应
  • 70篇激光
  • 69篇嵌入式

机构

  • 4,212篇厦门大学
  • 102篇集美大学
  • 47篇厦门理工学院
  • 42篇浙江大学
  • 37篇华侨大学
  • 36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国防科学技术...
  • 32篇上海中医药大...
  • 30篇福州大学
  • 30篇清华大学
  • 26篇北京理工大学
  • 19篇重庆邮电大学
  • 17篇福建师范大学
  • 17篇漳州师范学院
  • 15篇南京航空航天...
  • 14篇解放军第17...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2篇南阳师范学院
  • 12篇广东石油化工...
  • 1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52篇周昌乐
  • 136篇王博亮
  • 135篇罗键
  • 114篇李绍滋
  • 96篇薛永生
  • 88篇李翠华
  • 78篇吴顺祥
  • 71篇董小鹏
  • 67篇程恩
  • 63篇郭东辉
  • 61篇李茂青
  • 59篇冯少荣
  • 58篇米红
  • 57篇吉国力
  • 57篇黄晓阳
  • 57篇黄联芬
  • 55篇刘暾东
  • 51篇张东站
  • 50篇张阿卜
  • 49篇蔡志平

传媒

  • 65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41篇福建电脑
  • 92篇计算机工程与...
  • 66篇电脑知识与技...
  • 64篇计算机工程
  • 45篇计算机应用
  • 45篇现代电子技术
  • 42篇现代计算机
  • 41篇心智与计算
  • 40篇计算机技术与...
  • 39篇计算机应用研...
  • 39篇计算机科学
  • 39篇第15届全国...
  • 37篇计算机与现代...
  • 35篇中国新通信
  • 32篇工业控制计算...
  • 30篇系统工程与电...
  • 30篇计算机工程与...
  • 28篇计算机研究与...
  • 27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8篇2023
  • 30篇2022
  • 44篇2021
  • 36篇2020
  • 51篇2019
  • 57篇2018
  • 68篇2017
  • 101篇2016
  • 146篇2015
  • 203篇2014
  • 220篇2013
  • 233篇2012
  • 222篇2011
  • 260篇2010
  • 264篇2009
  • 333篇2008
  • 334篇2007
  • 273篇2006
  • 325篇2005
4,2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替换概率的闪存数据库缓冲区替换算法被引量:12
2013年
闪存具有和传统磁盘不同的特性,包括写前擦除、异地更新、读写延迟非对称等.传统的面向磁盘的缓冲区替换算法无法在闪存数据库系统中获得较好的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闪存数据库的缓冲区替换算法——APB-LRU,其特点:(1)该算法将缓冲区分为冷区和热区,用来捕获数据访问频度,前者用于存放只访问过一次的数据页,后者用于存放至少访问过两次的数据页;(2)采用了其它研究所没有的概率替换机制,即以较大的概率替换冷区中的干净页,以较小的概率替换冷区中的脏页,从而避免了冷脏页长期驻留缓冲区的情况,提高了命中率,获得了较好的整体性能;(3)设计了冷、热区比例动态变化机制,可以根据工作负载的变化动态调整冷、热区所占缓冲区的比例,从而使得替换算法在不同的负载模式下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性能.基于不同测试数据集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APB-LRU算法具有比其它已有的算法更好的性能.
林子雨赖明星邹权薛永生杨思颖
关键词:闪存数据库
基于模糊模型的预测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被引量:3
2002年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模型的预测PID控制器 (PPID)的参数整定方法 .PPID采用广义预测控制的控制策略 ,控制算法简单 ,容易在单片机 PLC和仪表上实现 ,且具有比普通的PID更优良的性能 .参数整定分两阶段进行 .首先基于初始模糊模型对PPID离线进行整定 ,然后在系统运行后利用对象的输入输出数据对模糊模型和PPID的参数再次进行离线整定 .
张阿卜姚铭
关键词:预测PID控制器预测控制参数整定模糊规则梯度下降法
基于动态电压调节的低功耗视频解码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讨论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动态电压调节技术降低视频解码功耗。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电压调节的低功耗解码技术。该方法采用移动平均法预测帧的解码时间,依据预测的结果动态地调节解码过程中微处理器的工作电压,降低能量消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动态电压调节的视频解码器比常规解码器减少10% ̄30%的能量消耗。
钟伟军刘明业彭刚阎光伟
关键词:动态电压调节低功耗视频解码器
数据挖掘在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5年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发展,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社会中,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本文正是从数据挖掘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用数据挖掘,从中得到教学上需要的信息,为我们的职业教育添砖加瓦。
戴永群
关键词:知识发现数据挖掘关联规则聚类教学职业教育
基于词向量空间的大规模中文语义网络构建与复杂性分析
2014年
当前对于汉语语义层次的语言网络研究方法仅限于静态词典生成以及人工手动生成两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此,该文从大规模语料库生成的语义空间出发,结合语义空间丰富的语义信息和义类词典资源,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分布语义的语义网络构建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由不同性质的语义空间所构建的语义网络的统计特性。相比前人的方法,该文提出的方法优势在于无需依赖人工标注,支持大规模动态语料的网络自动构建。实验结果表明,语义网络具有复杂网络两个典型的特性: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此外,由于语义网络描述的是词之间最为本质的语义关系,与不同文体中的措辞、使用习惯、风格等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当语义网络节点到达一定规模时,语义网络的某些统计特性可能会趋于一致。
曹茂元陈毅东姚为龙杨雪娇
关键词:语义网络语义空间小世界
基于描述优先算法的Web搜索结果聚类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传统搜索引擎可读性差的状况,在研究搜索引擎原理和聚类算法的基础上,对聚类搜索引擎的体系结构,以及应用于网页聚类的Lingo聚类算法进行了详细探讨。实现了适用于中文的Web搜索结果自动聚类系统。在接口设计和可扩展性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文环境的特殊性,做了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通过试验对比表明采用描述优先的聚类算法对提高系统聚类结果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都有很大帮助。
彭松行
关键词:聚类算法搜索引擎
模型预测控制中的硬约束松化研究
工业过程中模型预测控制的约束处理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中一种新的硬约束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系统瞬态性能的表现,讨论了硬约束松化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用该方法对一工业实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
周帝赵可君
关键词:模型预测控制
文献传递
基于对网络时代餐馆的初步设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了世界文明的另一标志,而许多的行业都先后的实现了自己的网络化。本文介绍了我所设计的自认为作为网络时代的另一标志-e-time-restaurant体系,说明了它的...
李剑吴锦林
关键词:网络化
文献传递
基于单帧图片的立体视觉生成方法的实现
2013年
在2D-3D的视频转换中,深度信息的提取是整个转换流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当前,深度信息的提取方法种类繁多,并且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使得2D-3D视频转换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以处理视频单帧图片为应用背景,利用单幅图片提取深度信息的方法和DIBR算法,实现了利用视频的单帧图片实现立体视觉的生成,并在此基础上对2D-3D的视频转换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总结。
黄冬冬
关键词:深度信息立体视觉
井间地震直达波和反射波走时联合层析反演被引量:1
2013年
提出一种井间地震直达波和反射波走时联合层析反演方法。建立了基于不规则单元的地层和界面完全耦合的三维井间离散模型,并在垂直于连井截面方向上假设模型参数不变;以直达波走时和反射波走时为观测数据,地层单元节点上的慢度和反射界面节点上的深度为模型参数,并考虑平滑约束和先验约束等,建立了线性迭代联合层析反演方程。理论模型合成资料和实测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联合层析反演能同时发挥直达波和反射波各自的优势,不但可以确定反射界面,而且能提高地层速度的分辨率和可靠性。
施俊杰张建中
关键词:井间地震直达波反射波走时层析反演
共4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