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作品数:199 被引量:1,231H指数:18
相关作者:吴攀升郑庆荣罗正明刘秀丽张变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经济管理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6篇天文地球
  • 23篇农业科学
  • 10篇历史地理
  • 8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哲学宗教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33篇旅游
  • 15篇生态
  • 10篇土地利用
  • 10篇旅游资源
  • 9篇群落
  • 8篇亚高山
  • 8篇生态系统
  • 8篇土壤
  • 8篇黄土高原
  • 7篇影响因素
  • 7篇生态足迹
  • 6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水质
  • 5篇气候
  • 5篇气象
  • 5篇污染
  • 4篇亚高山草甸
  • 4篇生态承载力
  • 4篇旅游发展
  • 4篇旅游经济

机构

  • 193篇忻州师范学院
  • 26篇西北师范大学
  • 11篇山西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兰州大学
  • 8篇宁夏大学
  • 7篇辽宁师范大学
  • 7篇太原理工大学
  • 5篇山西师范大学
  • 5篇学研究院
  • 4篇西北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国土资源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山西财经大学
  • 3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33篇吴攀升
  • 32篇刘秀丽
  • 31篇郑庆荣
  • 30篇冯文勇
  • 26篇张勃
  • 22篇罗正明
  • 19篇赵鹏宇
  • 18篇贾艳青
  • 11篇崔嫱
  • 9篇李玫
  • 9篇徐学选
  • 9篇侯艳军
  • 9篇张调风
  • 8篇郑海霞
  • 8篇贾士义
  • 8篇林长春
  • 8篇杨蝉玉
  • 7篇勾朝阳
  • 6篇王乃昂
  • 6篇褚秀彩

传媒

  • 11篇山西师范大学...
  • 9篇国土与自然资...
  • 7篇生态学报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忻州师范学院...
  • 4篇绵阳师范学院...
  • 4篇赤峰学院学报...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地质学报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环境科学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价值工程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9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19篇2015
  • 4篇2014
  • 14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劣Ⅴ类河长比例总体呈先波动(1993—2003年),再波动上升(2004—2008年),最后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2.15、平水期1.75、枯水期1.28,4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DO、CODMn、挥发酚、氨氮。空间上,界河铺-济胜桥段指数最高,水质最差,出境段面南庄水质最好,下茹越、西留属、崞阳桥断面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此,将滹沱河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与生态恢复区进行分段管理。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GDP、人口数量是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5、0.919和0.809。
赵鹏宇步秀芹崔嫱刘秀丽徐学选
2004—2011年忻州市滹沱河系地表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滹沱河系为忻州市最重要的排洪排水系统,其水质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重要影响,通过2004—2011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滹沱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滹沱河系地表水污染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个阶段——水质恶化阶段和水质改善阶段,总体上以2009年为拐点,在改善阶段严重污染河段的污染物降低至Ⅳ类标准;一般情况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水质丰、枯水期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前,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相关系数为0.689(p<0.01),其次为生活污水排放,相关系数为0.465(p<0.05);2009年后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
赵鹏宇冯文勇崔嫱郑庆荣刘秀丽徐学选
关键词:环境学水质变化地表水影响因素
数字等高线边界问题处理算法优化研究
2014年
等高线数字化过程中,等高线与边界是否无缝衔接关系到整个后续建模的成败.文章关于等高线与边界无缝衔接问题,在构建数字等高线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就数字等高线两端在边界内和在边界外分别编写了数字等高线首尾节点延长算法与裁剪算法,实现了数字化等高线与边界的计算机自动无缝衔接.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勾朝阳
五台山亚高山土壤真菌海拔分布格局与构建机制被引量:13
2020年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与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热点领域。尽管微生物驱动着地球上许多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但与大型生物体相比,对微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知之甚少。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分析了五台山亚高山生态系统(海拔2000—3058 m范围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壶菌门(Chytridimycota)为主要的优势菌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真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在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pH、植物丰富度、总碳含量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局域海拔尺度上,土壤真菌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α和β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方差分解分析(VPA)和偏Mantel分析表明土壤真菌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因子和空间变量都起作用,并且环境因子占绝对的优势。土壤真菌群落之间的Bray⁃Curtis距离与海拔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环境选择是亚高山土壤真菌海拔分布格局的决定因素。总之,五台山亚高山沿海拔梯度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变化,群落构建主要由确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驱动,但确定性过程占主导地位。土壤pH、植物丰富度、总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罗正明刘晋仙暴家兵王雪吴强柴宝峰
关键词:真菌群落多样性
基于市民参与的旅行社经济发展对策--以忻州市为例
2011年
旅行社经济发展的好坏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构成重要影响。旅行社是促使旅游者与旅游资源相关联的环节之一,也是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实体。本文运用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和区域开发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社会访谈等方法,从本地客源市场特征角度分析了忻州市旅行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了忻州市发展旅行社经济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就忻州市发展旅行社经济提出了开发本地客源市场、设计本地旅游产品和加强旅行社管理等具体对策。
褚秀彩贾士义林长春
关键词:客源市场旅游经济
基于灰色理论的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预测被引量:3
2013年
退耕还林工程是忻州市最大的生态工程,全市退耕比例高达23.08%。根据2000—2010年忻州市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关系的影响。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粮食总产、人口、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消费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得到2012—2016年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分别为15 450,14 056,12 052,13 856,10 429hm2,结果表明:忻州市可以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草工程。但研究中所取得的未来5a适宜退耕面积只是理论值,仅是为忻州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赵鹏宇徐学选张丽吴攀升郑庆荣崔嫱
关键词:退耕还林
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2018年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变化规律对耕地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学信息图谱通过图形特征与谱系结构的不同变化,可以有效地揭示事物的空间结构特征与时空演变规律.文章以三江平原的典型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双城市为靶区,基于遥感(RS)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提取双城市1993年、2002年、2012年三期土地利用类型图;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的方法,对三期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双城市1993年~2002年、2002年~2012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转移矩阵分析及图谱可视化表达,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到国家政策和研究区自然经济状况的影响,1993年~2002年期间,水体、旱地和其他用地面积下降,水田、建设用地和林草地面积上升; 2002年~2012年期间,建设用地面积继续扩张,其他用地面积下降,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相对稳定.研究结果有利于为三江平原的耕地资源保护、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刘俊张荣群吴攀升郑庆荣
关键词:土地利用
基于PLUS模型的2030年滹沱河流域山区段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多情景预测
2024年
为探讨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当前及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应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分析了流域2015—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并借助经过精度验证的PLUS模型对2030年区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三种发展情景下的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内部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东南及西北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高,而东北、西南部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低的特点。2015—2020年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由1.0780×10^(6)bhm^(2)增加到1.0796×10^(6)bhm^(2),呈上升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分别为1.0783×10^(6)、1.0782×10^(6)bhm^(2),与2020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草地向耕地的转移、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承载力总量为1.0802×10^(6)bhm^(2),与202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耕地向林地、草地转移是区域生态承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各类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生态保护情景有益于林地、草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情景有益于耕地和建设用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水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在各种发展情景下变化较小。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未来生态承载力的增加,符合区域未来发展方向。严格控制草地向耕地的转变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加强区域废弃矿山生态复垦的力度,将会提高区域未来生态承载力,实现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席梅竹席梅竹赵中秋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模型
炼焦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析出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运用热重-质谱(TG-MS)方法对5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用煤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甲烷的析出主要有3种类型——煤中吸附的甲烷分子的析出,烷基侧链热解脱落形成的甲烷及热缩聚反应所致的甲烷.二氧化碳的析出分为主热解和缩聚两个阶段,前者峰温大致在460℃,而后者在650℃,水的析出与煤中羟基分布及氢键类型密切相关,弱氢键的羟基能较早脱除,而强氢键则需要较高的温度.
郑庆荣曾凡桂
关键词:炼焦过程温室气体
温泉旅游区旅游产品多元化的设想——以忻州市奇村和顿村温泉旅游区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论文选取温泉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为研究对象,从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对忻州市温泉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寻求温泉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以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忻州市奇村和顿村温泉旅游区为例,对研究区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从收回的调查问卷分析、整理得出忻州市奇村和顿村温泉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五条多元化发展的对策。主要思路是依托忻州市五台旅游景区,设计多层次的温泉旅游产品,根据市场细分量身定做,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并提升以创建温泉旅游文化城镇来提升忻州市温泉旅游区温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高志峰赵鹏宇
关键词:温泉旅游旅游产品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