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

作品数:114 被引量:502H指数:11
相关作者:郑苹立毛小辉张荟陈锦文苏德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9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8篇水稻
  • 42篇杂交
  • 34篇杂交水稻
  • 24篇基因
  • 21篇高产
  • 15篇恢复系
  • 14篇杂交稻
  • 11篇籼稻
  • 10篇选育
  • 10篇栽培
  • 9篇稻瘟
  • 9篇稻瘟病
  • 9篇瘟病
  • 9篇抗性
  • 8篇制种
  • 8篇种子
  • 8篇高产栽培
  • 7篇育种
  • 7篇栽培技术
  • 6篇亲本

机构

  • 108篇福州国家水稻...
  • 97篇福建省农业科...
  • 16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闽江学院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建宁县农业局

作者

  • 79篇谢华安
  • 66篇张建福
  • 35篇朱永生
  • 33篇谢鸿光
  • 33篇蔡秋华
  • 28篇连玲
  • 27篇黄庭旭
  • 26篇杨东
  • 25篇张水金
  • 23篇吴方喜
  • 22篇游晴如
  • 20篇何炜
  • 19篇魏毅东
  • 19篇罗曦
  • 19篇涂诗航
  • 19篇郑家团
  • 19篇董瑞霞
  • 17篇王颖姮
  • 17篇郑燕梅
  • 14篇许惠滨

传媒

  • 48篇福建农业学报
  • 23篇福建稻麦科技
  • 8篇科学通报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杂交水稻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科技促进发展
  • 1篇第一届中国杂...
  • 1篇2010农业...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18篇2012
  • 12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种子休眠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种子休眠为种子推迟萌发进而躲避不良环境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机制,是由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休眠的破除受环境和内源信号的协调控制,具有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促进休眠的诱导和维持,而赤霉素(GA)则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近年来一些影响种子休眠的分子因素被发现,包括休眠特异性基因、染色质因子和非酶促过程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讨论参与休眠诱导与破除的各种调节因子以及环境因素。最后,提出种子休眠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牛雨晴许惠滨张雨潇连玲蒋家焕江敏榕谢鸿光谢鸿光朱永生蔡秋华谢华安
关键词:种子休眠分子机制
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2012年
系统分析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继代次数、菌液浓度、侵染时间等因素对籼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并组建一个高效的籼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成熟胚或幼胚经过NMB培养基诱导,NB培养基继代培养这样的培养基组合比较适合籼稻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在农杆菌介导转化时控制好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以及分化培养基中KT和NAA的浓度配比,并进行预分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抗性植株的分化效率,减少白化苗的产生,最终使转化率提高到8%。
许惠滨魏毅东连玲何炜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籼稻
超级稻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的研究
稻是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使之萌发再生蘖,加以培育,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省种、省工、节水、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热量不足的...
谢华安
文献传递
杂交稻强再生力鉴定指标的建立及组合筛选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解析生产上杂交稻品种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以期筛选出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力强的组合,为再生稻新组合的选育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试验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以2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其中3个为再生稻发展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品种,统一采用高产栽培方式,利用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性状指标与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而确定再生力筛选指标,并进行新组合再生力的比较和筛选。【结果】头季稻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系数为0.83,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达54.61%,因而头季高产的品种特征为重穗,以穗粒数的优势形成巨大的库容量;再生季产量与有效穗数的相关系数为0.70,达显著水平,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率达38.98%,显示再生季的库容量来源于多穗。头季稻的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母茎数比率,均与再生稻产量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2,经回归分析获得再生稻产量预测模型,其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0.6%~99.6%和76.5%~99.5%。【结论】再生季产量是衡量再生力强弱的直接依据,而头季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母茎数比率是强再生力品种的重要筛选指标。经鉴定和筛选,内6优7206、川优7185、川优7206、荃优7028为再生稻优良组合。
林强姜照伟姜照伟王颖姮张初长王颖姮谢鸿光蒋家焕谢华安谢鸿光
关键词:杂交稻再生力
施氮量对优质稻“福香占”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烟稻轮作生产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氮肥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为明确优质稻“福香占”在福建烟后稻区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特性,【方法】本研究设置CK(0)、N1(51.75)、N2(103.5)、N3(155.25)、N4(207 kg/hm^(2))5个氮肥(以纯氮计)水平,在大田环境下,分析“福香占”光合特性、田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品质、香味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随施氮量增加,“福香占”生育期逐渐延长,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叶绿体大小、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均上升,N3或者N4达到最高。两年穗总粒数和田间产量均是N2最高,结实率、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稻米加工品质N2处理表现最好,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受氮肥水平影响不显著。蛋白质含量随氮肥量升高而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均随氮肥量增加而降低,消减值升高。N2处理糙米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最高。【结论】氮肥处理促进了“福香占”的光合作用,但过量氮肥使得植株贪青迟熟,结实率和产量下降。施氮量为103.5 kg/hm^(2)(N2)时,“福香占”高产和优质协调,香味物质积累多。本研究为“福香占”进一步在福建烟后稻区推广应用及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颖姮陈丽娟崔丽丽詹生威宋煜陈世安解振兴姜照伟姜照伟卓传营吴方喜谢华安蔡秋华
关键词:光合特性施氮量
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规模化生产利用最佳生态环境的研究
应用福建气候生态条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台风、连阴雨对制种的危害,以及冷夏对两系法制种安全性影响等3种危害的回避办法,提出了福建半山区制种的产量优势特征,并解释了形成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在半山区气候生态条件下,父本...
张翊张水金夏淑英杨东游晴如涂诗航郑家团黄庭旭
关键词:规模化制种生态条件
籼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制西与不同不育系的抗性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2017年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制西与不同不育系配组,测定了亲本与不同组合的抗性淀粉含量;分析了亲本与组合抗性淀粉含量这一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以及亲本抗性淀粉含量与配合力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的4份亲本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特点是以加性效应为主。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亲本抗性淀粉含量显著相关,绝对系数为0.98。而特殊配合力效应平均值和亲本抗性淀粉含量相关性稍差,绝对系数为0.87。反交效应与亲本抗性淀粉含量不相关。以制西为父本配组的F1中,谷丰A/制西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并且呈超显性遗传。
罗曦吴方喜谢鸿光朱永生蒋家焕林强林强谢华安谢华安
关键词:杂交水稻抗性淀粉配合力
利用qPCR法检测OsPIMT1转基因水稻中的外源片段拷贝数被引量:2
2017年
水稻转化过程中,多个拷贝数整合到基因组中影响遗传稳定性和基因表达。传统的Southern杂交检测法鉴定费时费力,不适合目前高通量和自动化的检测要求。因此研究通过比较定量除草剂草铵膦抗性基因(bar)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2,建立了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拷贝数检测法。利用此体系对9个独立的异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OsPIMT1转基因T0代植株进行了荧光定量分析,其中6个为单拷贝,3个为双拷贝,经过Southern杂交和分离比分析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定水稻含有草铵膦抗性基因的水稻转基因植株。
魏毅东罗曦吴方喜林悦龙何炜连玲谢华安张建福
关键词:水稻转基因实时定量PCR拷贝数
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航1号及其组合的光合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分析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航1号及其组合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光合效率表现各异。在抽穗期,汕优63的光合效率最大,为19.2μmol·m-·2s-1,明恢86的光合效率最小,为12.6μmol·m-2·s-1;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灌浆期,Ⅱ优航1号的光合效率最大,为14.3μmol·m-2·s-1,航1号的光合效率最小,为12.1μmol·m-2·s-1,各品种间差异不如抽穗期显著;成熟期,各恢复系及其组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的测定时间点上也会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太阳光的强度对水稻的光合作用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各生育期的光合效率的比较,结果表明从抽穗期到成熟期,对于不同品种,其光合效率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都是由高到低。考种及测产结果表明,水稻的光合效率和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朱永生王颖姮涂诗航涂诗航吴方喜蔡秋华郑家团张建福
关键词:恢复系光合作用
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化及抗性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种植抗性品种是预防水稻稻瘟病最有效、最经济和环保的方式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病品种在数年内抗性减弱,甚至丢失,这可能与寄主体内的抗性基因丧失或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稻瘟病菌发生变异的原因、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发现与克隆以及稻瘟病的相关防治策略,以期为稻瘟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刘海涛徐倩何炜魏林艳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无毒基因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