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作品数:522 被引量:2,740H指数:23
相关作者:罗斌张玉华杨帆武剑杨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0篇期刊文章
  • 6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510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4篇结核
  • 61篇流行病
  • 61篇流行病学
  • 58篇结核病
  • 49篇梅毒
  • 40篇肺结核
  • 38篇杆菌
  • 33篇卫生服务
  • 28篇社区卫生
  • 28篇社区卫生服务
  • 27篇性传播
  • 27篇分枝杆菌
  • 25篇糖尿
  • 25篇糖尿病
  • 24篇艾滋病
  • 23篇性病
  • 23篇细胞
  • 20篇性传播疾病
  • 20篇影响因素
  • 19篇衣原体

机构

  • 519篇深圳市慢性病...
  • 10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8篇深圳市疾病预...
  • 19篇深圳市宝安区...
  • 13篇暨南大学
  • 13篇深圳市人民医...
  • 1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1篇中山大学
  • 9篇北京大学深圳...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咸宁医学院
  • 7篇浙江省疾病预...
  • 6篇深圳市第二人...
  • 6篇深圳市宝安区...
  • 6篇深圳市公安局
  • 5篇广东省疾病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深圳市第三人...
  • 5篇北京市结核病...
  • 4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128篇彭绩
  • 113篇周华
  • 85篇程锦泉
  • 74篇熊礼宽
  • 69篇洪福昌
  • 56篇杨应周
  • 51篇谭卫国
  • 48篇周海滨
  • 42篇蔡于茂
  • 39篇吴清芳
  • 38篇卢祖洵
  • 30篇罗斌
  • 30篇张玉华
  • 26篇潘鹏
  • 26篇罗育希
  • 25篇赵志广
  • 24篇刘小立
  • 20篇熊静帆
  • 20篇杨帆
  • 19篇刘军安

传媒

  • 4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5篇岭南皮肤性病...
  • 19篇现代预防医学
  • 19篇中国公共卫生
  • 18篇中国防痨杂志
  • 16篇医学与社会
  • 13篇中华皮肤科杂...
  • 1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0篇中国皮肤性病...
  • 10篇医学文选
  • 9篇临床皮肤科杂...
  • 8篇中国麻风皮肤...
  • 7篇中国行为医学...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7篇中国慢性病预...
  • 7篇中国药业
  • 7篇临床肺科杂志
  • 6篇中国健康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5篇2009
  • 51篇2008
  • 71篇2007
  • 98篇2006
  • 80篇2005
  • 38篇2004
  • 26篇2003
  • 21篇2002
  • 22篇2001
  • 21篇2000
5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0
1997年
3种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探讨熊礼宽林振南黄俊新我们应用重组38000抗原和结核分支杆菌脂多糖(LPS)为抗原,对肺结核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进行了检测,同时与PPDIgG抗体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研究对象:(1)肺结核患者139例,年...
熊礼宽林振南黄俊新
关键词:肺结核抗体检测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性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目前认为维持机体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胸腺T细胞阴性选择导致的中枢耐受和免疫忽视、免疫无能以及调节性T细胞导致的外周耐受。其中Sakaguchi等于1995年首次报道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
卢创林钱起丰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免疫耐受性传播疾病
文献传递
性病门诊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及分型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及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对2048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分别取尿道或宫颈拭子,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感染,阳性标本用套式PCR扩增ompl VD2区片断,反向线点杂交(RLB)检测特异性型别。结果CT总体感染率为15.9%(325/2048)。对287份阳性标本成功分型,型别分布为:F21.6%,E20.9%,J19.9%,D12.9%,G8.4%,K4.2%和H1.4%,31份(10.8%)为混合感染。结论在性病门诊人群中CT感染率较高,主要流行型别为F、E和J型,且具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
王峰洪福昌周华胡萍彭毅熊礼宽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基因分型反向线点杂交
2006—2007年深圳市急诊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急诊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6—2007年深圳市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中0~14岁儿童患者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及性质等情况。结果16124例急诊伤害儿童的伤害发生性质前5位依次是挫擦伤(占44.41%)、开放伤(占36.10%)、扭拉伤(占12.81%)、骨折(占3.25%)和烧烫伤(占1.49%);儿童伤害发生主要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占55.24%)、动物伤(占21.49%)、钝器伤(占8.47%)和交通事故(占6.96%);伤害发生主要场所为家中(占53.66%)、公共居住场所(占18.01%)、公路或街道(占11.73%)、学校(占10.70%);儿童伤害发生性别比为1.94∶1,伤害发生的年龄中位数为6岁,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别比升高。结论伤害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应积极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儿童伤害的预防知识,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周海滨杨力彭绩刘小立
关键词:儿童急诊流行病学
乳杆菌的分类与分子鉴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7年
何亮熊礼宽曾忠铭
关键词:乳杆菌属分子生物学
龟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被引量:9
2000年
熊礼宽杨应周庄玉辉
关键词:染色
深圳特区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为了解深圳特区成人糖尿病患病影响因素 ,对 2 0~ 74岁常住居民进行了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对糖耐量低减有影响的因素包括 :年龄大于 40岁、BMI大于 2 5、腰臀围比大于 0 .9、女性、低文化程度、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对糖尿病患病有影响的 7个因素除文化程度外 ,其他因素与糖耐量低减相似。
彭绩周华程锦泉董时富李耀培周俊安
关键词:糖尿病糖耐量低减LOGISTIC回归流行病学
Davidon-Fletcher-Powell算法在安痛定注射液分析中的应用
2001年
目的 :研究 Davidon- Fletcher- Powell(DFP)算法在多组分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 DFP算法用于安痛定注射液中三组分同时测定。结果 :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的回收率分别为 99.76 %、99.79%、99.0 3% ,变异系数为 0 .6 3%、1.5 1%、1.2 4% ,结果较好。结论
庄展辉宋丽丽杨治华谢静
关键词:安痛定注射液
两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尖锐湿疣的患者分为冷冻加咪喹莫特组(A组)35例,派特灵加咪喹莫特组(B组)42例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63,χ2=185,P均>0.05);A组无效率2.9%低于B组7.5%(χ2=3.86,P<0.05);B组复发率20.0%高于A组12.1%(χ2=3.91,P<0.05)。结论:两钟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均有较好疗效。
赖永珲
关键词:尖锐湿疣疗效
普鲁卡因青霉素G阻断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等效性和非劣效性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普鲁卡因青霉素G治疗妊娠梅毒,阻断梅毒垂直传播及改善妊娠结局等临床疗效进行等效性和非劣效性评价,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严格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对象145例,随机分组,完成临床观察者共129例,其中普鲁卡因青霉素G组61例,苄星青霉素G组68例。采用随机对照设计,以苄星青霉素G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普鲁卡因青霉素G治疗妊娠梅毒的有效性并进行等效性和非劣效性检验。结果:非劣效性界值δ取对照组各率的20%,进行单侧u检验;以梅毒垂直传播有效阻断率为评价指标时,u=2.5794,u>δ且P=0.0049,有统计学意义;以正常出生率为评价指标时,u=1.7793,u>δ且P=0.0376,有统计学意义。等效性界值δ取对照组各率的20%,进行双单侧u检验(two one-side u test);以梅毒垂直传播有效阻断率为评价指标时,u1=3.1031,u2=2.5794,即u1和u2均大于δ,且P1=0.0010,P2=0.0049,有统计学意义。以正常出生率为评价指标时,u1=2.4866,u2=1.7793,即u1和u2均大于δ,且P1=0.0064,P2=0.0376,P2>0.02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以梅毒垂直传播有效阻断率为评价指标,普鲁卡因青霉素G治疗妊娠梅毒与苄星青霉素G等效。以正常出生率为评价指标时,普鲁卡因青霉素G治疗妊娠梅毒非劣效于苄星青霉素G,但是,尚不能认为普鲁卡因青霉素G与苄星青霉素G等效。
徐继建文立章赖永珲林丽君
关键词:普鲁卡因青霉素G妊娠梅毒等效性检验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