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79 被引量:479H指数:12
相关作者:董力耘沈子俊张晓龙赵峰王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会议论文
  • 8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2篇理学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2篇电气工程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医药卫生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机械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化学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电子电信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篇非线性
  • 17篇离子
  • 16篇振动
  • 15篇锂离子
  • 14篇电池
  • 13篇受迫振动
  • 11篇元胞
  • 11篇元胞自动机
  • 11篇自动机
  • 10篇锂离子电池
  • 10篇稳态响应
  • 10篇离子电池
  • 9篇有限元
  • 8篇电极
  • 8篇应力
  • 8篇屈曲
  • 8篇黏弹性
  • 7篇多尺度
  • 7篇多尺度方法
  • 7篇石墨

机构

  • 179篇上海市力学在...
  • 176篇上海大学
  • 45篇上海市应用数...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玉林师范学院
  • 3篇上海第二工业...
  • 3篇河南教育学院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2篇沈阳航空航天...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作者

  • 30篇陈立群
  • 24篇狄勤丰
  • 14篇董力耘
  • 13篇张俊乾
  • 12篇张东升
  • 12篇王文昌
  • 11篇丁虎
  • 11篇郭战胜
  • 11篇卢东强
  • 10篇胡宏玖
  • 10篇顾春元
  • 7篇张国策
  • 7篇代钦
  • 6篇贺耀龙
  • 6篇王明杰
  • 5篇陈红勋
  • 4篇施利毅
  • 4篇黄典贵
  • 4篇华帅
  • 4篇陈占锋

传媒

  • 13篇上海大学学报...
  • 8篇医用生物力学
  • 7篇应用数学和力...
  • 6篇石油学报
  • 6篇第十四届全国...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物理学报
  • 4篇钻采工艺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实验流体力学
  • 4篇第十届全国动...
  • 3篇空气动力学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排灌机械工程...
  • 3篇储能科学与技...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实验力学
  • 2篇力学学报
  • 2篇固体力学学报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27篇2016
  • 29篇2015
  • 19篇2014
  • 45篇2013
  • 17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黏弹性屈曲梁非线性内共振稳态周期响应被引量:6
2014年
研究了内共振下简支边界屈曲黏弹性梁受迫振动稳态周期幅频响应.考虑Kelvin黏弹性本构关系,并通过对非平凡平衡位形做坐标变换,建立屈曲梁横向振动的非线性偏微分-积分模型.基于对控制方程的Galerkin截断,得到多维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在前两阶模态内共振存在的条件下,运用多尺度法分析截断后的控制方程,利用可解性条件消除长期项,获得一阶主共振下的幅值与相角方程.通过数值算例以展示系统稳态幅频响应关系以及失稳区域,从而聚焦系统共振中存在的非线性现象,如跳跃现象、滞后现象,并讨论了双跳跃现象随轴向荷载的演化.通过直接数值方法处理截断方程,数值验证近似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多尺度法具有较高精度.
熊柳杨张国策丁虎陈立群
关键词:黏弹性内共振多尺度方法稳定性
非均匀地应力下套管偏心对抗挤强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在常规地层条件下,套管的强度具有足够的富余量,因而一般对套管的偏心影响考虑较少.但在深井及盐膏层地层中,套管偏心的影响不可忽略.针对塔里木油田英买力区块钻进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套管受挤变形问题,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套管偏心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规律,绘制套管偏心与套管最大应力的对应关系图,回归套管偏心与套管最大应力关系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非均匀地应力下,在最大地应力方向,套管偏心距越大,套管抵抗非均匀载荷能力越强;在最小地应力方向,套管偏心距越大,套管越容易挤毁.最后,利用研究结果确定了该区块的最低钻井液密度,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套管变形问题。
陈占锋朱卫平狄勤丰唐继平梁红军
关键词:非均匀地应力抗挤强度地层套管挤毁
生物硬组织材料力学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生物硬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质对于预防和治疗骨科和口腔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质,研究这些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质可以为工程材料的设计提供解决方案。与工程材料不同,生物材料的力学研究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来准确描述其力学性质。本文针对生物硬组织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包括生物硬组织材料的常规力学实验方法、断裂力学和压痕测试技术,以及微观和宏观力学数值模拟技术。
张东升安兵兵
关键词:硬组织生物材料力学特性
恒流与恒压条件下考虑轴对称扩散的锂离子薄膜电极的分层研究
吕浡宋亦诚郭战胜张俊乾
增龄对人牙本质失水收缩的重要性
2012年
牙本质内的矿物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长的趋势.由于矿物质与蛋白胶原比例的改变,可能导致牙本质脱水时氢键强度和收缩程度的变化.因此,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牙本质收缩随年龄增长的量变.将磨牙牙本质的冠部制成试件,青年组:23≤age≤34,老年组:52≤age≤62,贮存在水或Hanks平衡盐溶液(HBSS)中.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观察牙本质试件在自由空气状态下的尺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青年人的牙本质不管在哪个方向或存储时间上,其收缩都明显大于老年人(p<0.01).平行于牙本质小管方向上的应变从牙髓腔侧到釉牙本质界(DEJ)侧依次递增,而垂直于牙本质小管方向的应变则依次递减.即从牙髓腔侧到DEJ牙本质收缩的各向异性增强,该现象在青年人牙本质中尤其明显.
汪饶饶毛霜霜依赖恩·隆伯格德温·阿罗拉张东升
关键词:牙本质DIC矿物成分硬化症
不同电解液对聚合物锂电池隔膜拉伸和断裂性能的影响
<正>分别研究了1-甲基-3-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离子液体(BMIBF4)、六氟磷酸锂/碳酸酯(1.1M LiPF6/EC/DMC)及其碳酸亚乙烯酯(VC)改性有机溶剂电解液(1.1M LiPF6/EC/DMC/VC)对微孔...
郭满霞; 黄大卫; 胡宏玖;
文献传递
经典水波问题中若干奇异现象的消除
本文简要综述了经典Cauchy-Poisson和Neumann-Kelvin水波问题的最新发展。在传统的势流理论框架下,忽略了表面张力和粘性,Cauchy-Poisson和Neumann-Kelvin波动具有若干奇异现象...
卢东强
有障碍物通道内双向行人流的自组织现象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改进社会力模型研究了有障碍物的通道内双向行人流的自组织现象.在模型的自驱力项中同时考虑了静态场和视野场的作用.每个行人根据静态场确定期望运动方向,并根据其视野场确定可行的路径.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周期性或开放性边界条件下圆柱和隔栏的不同放置方式对行人流的影响.虽然存在障碍物,自组织成行仍是双向行人流的主要特征,而通道内则呈现了更丰富的行人流运动斑图.模拟结果表明: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障碍物往往会引起通道堵塞,降低行人的平均速度;在开放性边界条件下,水平壁上设置短的垂直隔栏可以减少行人的行程时间,并使发生堵塞的概率减小.
吴成蓝冬恺董力耘
关键词:背景场
偏磨套管破裂强度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套管在内压下的破裂过程及影响因素,基于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建立套管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偏磨套管的破裂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验数据,提出了新的判断套管破裂的强度准则,给出了"月牙形"模型中偏磨率和"偏心筒"模型中偏心率的关系,并讨论了偏磨半径和偏磨率对偏磨套管破裂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套管内壁应力达到极限强度作为套管破裂的强度准则较为准确;偏磨半径对套管破裂强度影响较小;破裂压力随偏磨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下降。研究结果可为套管柱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陈占锋朱卫平狄勤丰李世强
关键词:套管偏磨有限元法
带不同形状翼尖帆片的机翼地面效应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翼尖帆片将原型机翼集中的翼尖涡分散成多个小涡,加快翼尖涡的耗散,从而降低机翼诱导阻力。为进一步了解翼尖帆片对机翼在地面效应下流动特性的影响,分别对安装有3片椭圆形和梯形帆片的NACA4412机翼开展了风洞实验研究。测量了2种帆片机翼的气动力和翼尖涡结构,并通过比较流动结构,分析了2种机翼气动力产生差异的原因。机翼的升、阻力用六分量盒式风洞天平测量,翼尖涡速度分布用七孔探针扫描获得,以机翼弦线为特征长度的雷诺数为1.5×105。当远离地面时,梯形帆片与椭圆帆片的升、阻力差别较小,但随着机翼逐渐接近地面,梯形帆片的增升减阻效率逐渐高于椭圆帆片。而机翼升阻力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局部气流方向角对各帆片形成的有效迎角有所差别,使得帆片对主翼产生不同的增升和减阻贡献。
孙承宏代钦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