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作品数:2,925 被引量:9,863H指数:35
- 相关作者:刘羽李延林范武邱吴玲英钟友循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试论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师资的培训被引量:9
- 2002年
- 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单一、英语综合能力差、处理教材的能力低和专业知识薄弱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岗前和在岗师资培训的方案以及基于教育理论、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的师资培训内容 。
- 罗选民李清平杨文地
- 关键词:大学英语师资培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教学手段
- 论英汉语中动物文化意象的错位被引量:10
- 2002年
- 客观事物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意象不尽相同。英汉语中动物文化意象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 :一是 ,同一动物在两种文化中具有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文化意象 ;二是 ,一种文化中的某些动物意象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没有。翻译中应充分注意这种现象 ,以免产生文化意象的流失和破坏。
- 徐远喜
- 关键词:动物文化意象
- 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寻根热潮被引量:12
- 2002年
- 当代美国黑人作家追寻历史实际上是在寻找黑人的文化归属 ,美国黑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 曾竹青
- 关键词:黑人文学中心话语主流文学
- 立足四个课堂,着力推进民族团结思想内化
- 2016年
-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立足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校园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网络虚拟第四课堂,推进民族团结思想内化,是高校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育大学生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和践行者。
- 韩慧莉
-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内化
-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在香港被引量:3
- 2004年
- 比较文学教学和学科理论建设是当前国内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教学方面考察现阶段比较文学课程在香港开设的大致情况,主要讨论这些研究型大学内比较文学教学的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以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希望通过这种介绍,为国内大学同类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张旭
-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课程设置学科建设民族文化
- 《静静的顿河》的多重话语被引量:13
- 2002年
- 《静静的顿河》自问世以来 ,有过多种多样甚至完全相反的解读。这源于作品本身便存在着多重话语 :“真理”话语、“人性”话语、“乡土”话语。他们影响到小说的人物分类、叙事方式等。这些话语常常相互置换 ,构成一种“对话”关系。而每一种话语都与某种文化精神、文学传统相联系。如果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范作品都是独白型的 ,《静静的顿河》则是对话性文本 ,各种声音杂然并存 ,这使小说获得了丰富的意义。
- 何云波刘亚丁
- 关键词:《静静的顿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独白对话性
- 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处理模式和相关策略
- 2007年
-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听力理解及相关学习策略。然后通过分析笔者近期对听力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探讨有助于听力理解的策略和信息处理模式。
- 黄静
- 关键词:听力理解背景知识
- 隐喻认知视角下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异同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黑"、"白"、"红"为例,比较分析了在隐喻认知视角下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异同。
- 唐良玉
- 关键词:基本颜色词隐喻语义异同
- 马建忠翻译思想之文化阐释被引量:1
- 2011年
- 因一部《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维新思想家马建忠,于1894年冬向清政府上书《拟设翻译书院议》,明确指出翻译对中国反抗外国欺侮并最后战胜外敌的重大意义,力陈创设翻译书院、开展翻译活动和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出于种种原因,马建忠翻译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本文拟立足历史文献,结合现代学理,较为全面地展开对马氏翻译思想全貌的文化解读,从文化战略考量的角度具体阐述作为马氏译论内在精神的翻译批评、"善译"标准、"名目画一"和翻译实业化等思想,彰显其在新时期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指导性意义。
- 辛红娟马孝幸
- 关键词:文化战略
- 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反拨效应的调查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模式,适应了新大纲提出的“要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要求,在期末增设口语考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增加语言实践机会,考核学生实际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举行期末口语考试,但不单独开设口语课,以充分发挥口语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通过设立口语考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了,他们认为口语考试的设立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
- 伍宏传
- 关键词:反拨效应语言能力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