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933 被引量:2,283H指数:18
相关作者:毛宣国阎真周秋良陶瑷丽陈国雄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百色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6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2篇文学
  • 173篇文化科学
  • 91篇语言文字
  • 45篇哲学宗教
  • 24篇经济管理
  • 17篇社会学
  • 9篇历史地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艺术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4篇文学
  • 75篇文化
  • 57篇网络文学
  • 41篇小说
  • 32篇审美
  • 32篇媒介
  • 30篇汉语
  • 25篇新闻
  • 24篇叙事
  • 24篇网络
  • 23篇教育
  • 22篇女性
  • 19篇艺术
  • 19篇美学
  • 16篇媒体
  • 15篇语义
  • 14篇人文
  • 14篇文化产业
  • 13篇大众
  • 13篇社会

机构

  • 779篇中南大学
  • 10篇湖南人文科技...
  • 7篇湖南师范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百色学院
  • 3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湘潭大学
  • 2篇湖北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湖南公安高等...
  • 2篇桂林航天工业...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88篇欧阳友权
  • 36篇欧阳文风
  • 28篇聂茂
  • 28篇毛宣国
  • 27篇杨雨
  • 15篇禹建湘
  • 15篇白寅
  • 15篇李星辉
  • 13篇王攸欣
  • 13篇唐贤清
  • 12篇阎真
  • 12篇彭玲
  • 11篇刘青松
  • 11篇周秋良
  • 11篇钟友循
  • 11篇曾繁亭
  • 11篇陶瑷丽
  • 10篇叶烨
  • 10篇陈国雄
  • 10篇马薇薇

传媒

  • 88篇中南大学学报...
  • 38篇湖南医科大学...
  • 25篇长沙铁道学院...
  • 20篇中国文学研究
  • 18篇湖南人文科技...
  • 17篇湖南大学学报...
  • 16篇云梦学刊
  • 15篇福建论坛(人...
  • 12篇湘潭大学学报...
  • 12篇湖南科技学院...
  • 12篇魅力中国
  • 11篇学习与探索
  • 11篇求索
  • 10篇湖南工业大学...
  • 9篇社会科学战线
  • 8篇长沙大学学报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7篇河北学刊
  • 7篇湖南师范大学...
  • 7篇社会科学家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48篇2015
  • 50篇2014
  • 42篇2013
  • 52篇2012
  • 65篇2011
  • 73篇2010
  • 83篇2009
  • 55篇2008
  • 54篇2007
  • 65篇2006
  • 53篇2005
  • 39篇2004
9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几个重要的传统文学批评文本的传播学解析
2006年
对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所呈现出的以漫话、感悟为主的理论建构特征,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不善于进行严密的逻辑思考,理论表述上也不习惯于建构完整的逻辑体系。这个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文本形态和话语特征并非完全由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而是由批评文本具体的生成过程决定的。所谓文本生成过程,是指文学批评的文本是在一定的时空序列下呈现的具体的完成程序:这个程序是由批评的主体——批评家的思考、读者的接受状态、批评的客体——所批评的作品、作家或文学现象以及批评的载体——媒介、语言、文字等要素根据时空序列的要求而组合的。这种组合作用的机制实际上是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的结果和效果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信源)、接受者(信宿)、媒介三大因素以及传播环境互动的结果。就文学批评而言,其传播结果——批评文本的形成以及传播效果——批评观点在读者心目中的评价是由作者(传播者即信源)、读者(接受者即信宿)、创作手段、发布材料(媒介)以及创作环境互动的产物。在这些因素的纠结中,其作用机制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批评主体的动机层面,也就是批评家的批评目的,这个层面大致决定了批评的主题与内容;第二是批评的接受层面,批评家设定的批评接受者决定了他可能采用的话语风格和表述方式;最后是批评的环境层面,批评活动所发生的具体环境决定了批评文本所能采取的最终形式。根据这样的原理,我们选择了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其文本形态又各呈特色的几个批评文本:《文心雕龙》《、诗品》《、六一诗话》和《沧浪诗话,》具体考察其传播目的、传播对象、传播情境等要素,在一般的话语行为模式分析基础上,从形式选择自由度、思想独创性、具体表
白寅王晓东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本形态
我国新闻传媒市场竞争二元性探析被引量:1
2008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中国新闻传媒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由于中国新闻传媒的特殊性,目前中国新闻传媒的市场身份兼备经济和政治的二元内核,它是"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双法人"主体。这种"双法人"主体身份的获得缘自中国新闻体制变革中国家主导下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模式,它通过我国新闻传媒社会主义影响力经济市场竞争"义"、"利"的二元取向体现出来。
欧阳友权钟虎妹
关键词:传媒市场竞争二元性
娼妓·渔妇·观音菩萨——试论鱼篮观音形象的形成与衍变被引量:7
2005年
鱼篮观音形象的形成经历了从娼妓到烈妇的转变,反映了“以色设缘”的佛教义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观音手中的鱼篮,本来是菩萨以性作为方便法门的标志,但民间信仰赋予它新的功能,使它成为了降魔伏妖的法器。这种由娼妓而菩萨的过程,体现了鱼篮观音形象在中土文化影响下的不断衍变。
周秋良康保成
关键词:娼妓观音菩萨
程度范畴形式化的词汇手段:形容词和名词被引量:2
2009年
程度范畴形式化的手段分属于词汇、语法和语用等不同的语言层面,而现代汉语性质量程度范畴的表达方式之一——词汇手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性质形容词(如"够交情""够瞧的""够意思"等)、状态形容词(不同形式的状态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量级也有差异)和名词("至宝""先知""先觉"等)就是其重要内容。
陶瑷丽
关键词:词汇手段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名词
骈文论说功能的理论解析
2010年
骈文历来被文学家批评为"因辞害意""形式主义"的文体。但是,任何一种文体的出现,都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而且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体功能。骈文也不例外。在文献整理中,我们发现,骈文具有良好的论说功能,而骈文的构成要素:对偶、辞藻、声律、典故,是帮助其实现论说功能的主要因素。
习婷
关键词:骈文修辞
《梧溪集》版本源流考
2010年
本文在考察《梧溪集》现存版本的基础上,对《梧溪集》部分重要版本的著录情况、基本面貌予以介绍,对部分善本在藏书家中的刊刻与流传情况加以梳理,进而对《梧溪集》的版本源流加以梳理;并对其版本特点加以总结,归纳不同版本间的差异,并对版本间的差异加以分析。
何丽娜
论休闲文化对新闻书写的影响
2012年
现代休闲文化的发展带来休闲消费的巨大需求。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物化传递工具,成为休闲文化最重要的物质手段之一。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以人为本体,崇尚精神自由、追求雅致与宁静的休闲美学思想,逐渐渗透进传媒的基本理念中,对新闻的题材、叙事视角、叙述风格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莉
关键词:休闲文化新闻
河南固始方言中“俏巴”一词探析被引量:1
2008年
“俏巴”一词在河南省固始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因而固始县又被人们称之为“俏巴县”。它的词性相当于形容词,主要表达一种肯定、赞美、表扬的意思。文章对“俏巴”一词及其相关词形变化在固始地区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俏巴”一词的起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孟红梅刘宏艳
关键词:固始方言
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简析
2012年
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的两种基本类型,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均不断深入。检视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该领域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以基础性研究为主,可将其划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两部分。全球化背景下,站在立足国情与实际的角度,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实践,打造廉洁教育开展的系统工程,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专业性与执行力。
马国荣滕小艳张吉舜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
数字传媒时代的图像表意与文字审美被引量:32
2009年
图像表意的强化与文字审美的式微正在改写这个时代的艺术社会学和符号美学。数字媒介革命的巨大历史性推力所形成的图像文化转向,引发了社会符号生产的文化经济转轨,把图像生产打造成了物质生产和消费的文化法则。数字传媒技术孕育的"图像时代"调整了人与对象世界的聚焦方式,"镜像文化"加速成为社会的文化主打产品,图像的虚拟变成了生活的现实、艺术的真实和文化的事实。图像中心化的转向,虽然凸显了图像符号的表意功能,却弱化了原有的文字表意体制,挤压了书写印刷文化的审美空间,迫使"语言艺术"审美移至后台,形成了文字审美萎缩而图像符号强化的文化事实;而文字书写方式的"以机换笔",也使得艺术生产的思维方式呈现为"字思维→词思维→图思维"的范式转换。然而,从未来发展看,中华文字与西洋字母不同,它的书写能抒发情性,表征心灵,达至审美境界,语言表意的想象空间和彼岸超越是图像符号所难以企及的,而这些特征正是文学、艺术、审美文化所不可或缺的价值底色,也是图像所代替不了的。
欧阳友权
关键词:数字媒介
共7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