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作品数:1,281 被引量:2,246H指数:19
相关作者:汪涛李翠军陶维兵萧斌田祚雄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71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2篇经济管理
  • 243篇政治法律
  • 127篇社会学
  • 111篇文化科学
  • 64篇历史地理
  • 61篇哲学宗教
  • 23篇文学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建筑科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4篇艺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军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3篇城市
  • 108篇主义
  • 92篇社会主义
  • 76篇社会
  • 70篇文化
  • 68篇企业
  • 68篇长江
  • 46篇政治
  • 44篇政府
  • 35篇长江流域
  • 31篇经济发展
  • 29篇邓小平
  • 29篇农村
  • 28篇市场经济
  • 27篇金融
  • 26篇经济体
  • 26篇经济增长
  • 25篇生态
  • 25篇经济体制
  • 22篇道德

机构

  • 1,242篇武汉市社会科...
  • 10篇武汉大学
  • 10篇武汉软件工程...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中南财经政法...
  • 6篇清华大学
  • 6篇湖北大学
  • 6篇中共中央党校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江汉大学
  • 5篇中南民族大学
  • 5篇湖北省社会科...
  • 5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武汉市经济研...
  • 4篇湖北经济学院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南宁市社会科...
  • 3篇武汉纺织大学

作者

  • 40篇李翠军
  • 32篇萧斌
  • 27篇田祚雄
  • 27篇刘海虹
  • 26篇汪涛
  • 24篇石峰
  • 24篇陶维兵
  • 20篇杨莉
  • 20篇马社香
  • 20篇姚莲芳
  • 20篇赵煌
  • 19篇吴琳
  • 18篇李春洋
  • 18篇李正发
  • 18篇周志伟
  • 17篇陈进
  • 17篇谢琼
  • 17篇邵和平
  • 16篇涂文学
  • 15篇操玲姣

传媒

  • 318篇学习与实践
  • 82篇武汉学刊
  • 54篇长江论坛
  • 50篇武汉宣传
  • 35篇江汉论坛
  • 25篇江汉大学学报...
  • 20篇学习月刊
  • 18篇决策与信息
  • 18篇湖北社会科学
  • 13篇湖北职业技术...
  • 12篇经济科学
  • 12篇武汉建设
  • 10篇科技创业月刊
  • 10篇武汉文博
  • 9篇湖北省社会主...
  • 9篇城市观察
  • 8篇社会主义研究
  • 8篇党政干部论坛
  • 7篇当代经济
  • 7篇湖北行政学院...

年份

  • 30篇2024
  • 34篇2023
  • 33篇2022
  • 34篇2021
  • 29篇2020
  • 35篇2019
  • 37篇2018
  • 32篇2017
  • 36篇2016
  • 35篇2015
  • 36篇2014
  • 36篇2013
  • 46篇2012
  • 41篇2011
  • 41篇2010
  • 51篇2009
  • 38篇2008
  • 58篇2007
  • 62篇2006
  • 50篇2005
1,2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清两湖士林风气的特点
1987年
较之人文萃集的京师地区和学术昌明的江浙一带,深处内陆堂奥的两湖在清代前期,其认知水准和学术风尚,都是难为天下先的.自明清之际的王船山这座高峰过去之后,两湖没有特别突出的学人,也鲜见丰碑式的学术作品.这种状况到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了转折.以魏源复兴今文经学,打破覆盖两湖思想界的汉学的僵硬板块为先声,接着是曾国藩"湘乡派"士风,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兴起,然后是谭嗣同、唐才常充当着激进维新派的弄潮儿,到黄兴、陈天华、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集团的形成.两湖士林在嬗进中。
皮明庥涂文学
关键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士林风气两湖明清之际清代前期今文经学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国际竞争力视角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基于国际竞争力结构动态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竞争优势结构仍然是基于要素驱动型,还没有实现向效率驱动型转交。竞争力结构局部赤字已经形成,整个竞争力结构已显现出了一些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征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加大。
汪涛赵彦云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家庭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2002年
目前的家庭经济,其生存和发展条件及其显示的特点截然有别于传统的家庭经济。根据武汉市江汉区发展家庭经济的实践,以下特点表现得比较突出:其一是依托市场,做大市场。江汉区位居武汉市的中心城区。这里商贸业发达。
刘崇顺
关键词:家庭经济
武汉市科技兴市工作的历史评价与深化对策研究
该课题研究报告全面系统地科学分析总结了科技兴市工作所面临的难点以及解决这些难点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对策举措。提出了科技兴市工作的十年历史分期、科技兴市十年实践的重大战略举措、科技兴市十年历史的综...
关键词:
关键词:科技兴市工作历史评价
关于反和平演变问题的哲学思考
1991年
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国内外敌对势力正在相互勾结.千方百计地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梦想把社会主义中国和平演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鉴于这一态势,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领域”,“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①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挫败和平演变的图谋呢?笔者以为,从战略的高度.就反和平演变问题作些哲学思考,以统一人们的认识与行动.是至关重要的。
萧秀清
关键词:反和平演变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和平演变战略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
城市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的若干问题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分析了城市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基本矛盾,提出了城市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针对城市产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实践中存在的若干关系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
石峰
关键词:城市
武汉城市圈土地转化分析与利用新战略的选择
2010年
"两型试验区"是我国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尝试,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应当成为"两型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比较武汉城市圈1996-2007年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总体变动,对2007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可持续分析,提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土地转化与利用不能采用武汉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而是应当赋予占补平衡以新的环境保护意义,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在"两型试验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创新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机制,选择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土地开发透支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有潜力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在保护环境基础上的土地高起点开发,从而实现土地与技术的双引进。
李典军曹暄姚莲芳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
践行武汉精神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2012年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明确为武汉精神。武汉精神是武汉人和这座城市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凝结而成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从人的角度上说,城市精神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武汉精神应该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之关注、研究、阐释、宣传的对象。
张康
关键词:经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共性特征及启示被引量:9
2016年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发达国家征信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先进城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经验表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多目标系统,重点是通过社会治理创新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遵循市场规律,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发挥信用服务行业的主导作用;国内信用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失信成本低,守信激励不足;当前的紧要任务是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以及健全信用记录和信用数据库等基础性工作。
周阳杨瑜娴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征信系统
社会发展观的第二次革命性变革——可持续发展论的理论意义阐释
2003年
迄今为止 ,人类的社会发展观经历了两次大的革命变革 :一次是历史唯物论的诞生 ,正确解决和说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精神生产 ,以及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完成了社会发展理论的第一次重大革命变革。第二次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 ,通过揭示社会发展与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可持续发展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新丰碑。
李正发
关键词:社会发展观革命性变革可持续发展论历史唯物论
共1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