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学院音乐系
- 作品数:25 被引量:81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霖李红云杨晓青石蔚刘秀荣更多>>
- 相关机构: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关于合唱音准的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本文通过对三种律制的认识 ,对合唱队员听觉的分析和对旋律、和声规律的把握等方面的研究 。
- 刘秀荣
- 关键词:合唱艺术音律
- 论音乐记忆力的训练和培养被引量:2
- 2001年
- 音乐记忆是每一位音乐学习者 ,从事音乐专业的表演者及音乐教育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应依据音乐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掌握记忆规律 ,采用适当的记忆方法进行音乐学习 。
- 李红云
- 关键词:音乐记忆识记规律识记方法遗忘音乐记忆能力
-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直觉思维
- 2001年
- 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听觉训练是通过视唱练耳课实施的,它通过视唱、听辨、听写等环节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音高、节奏、节拍、旋律、调式等音乐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内在音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实践活动打下良好基础。这一教学活动伴随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直觉思维就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不论音乐天赋怎样,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直觉思维去听辨,快速得出结论是其主要特征,
- 石蔚
-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音乐实践音乐听觉专业音乐教育视唱练耳课音乐思维
- 从齐国《韶》乐到《祭孔乐舞》——兼与王明星先生商榷被引量:1
- 2001年
- 齐国《韶》乐经历代修改、承传 ,至春秋末“尽善尽美” ,齐亡后 ,未因国亡而废 ,仍被后人世代奏演。用乐舞祭孔子始于东汉 ,但直至南北朝也无专用乐舞 ,其间 ,多数记载认为以“六代之乐”代之 ,而实为齐国《韶》乐。隋代虽然新创了祭孔子专用乐舞 ,但仅仅是新编歌诗 ,乐和舞仍是沿承齐《韶》之旧。唐至明清便成为“仿古乐舞”了。《韶》迹犹存 ,但却难以考究。
- 李红云陈霖
- 关键词:祭孔乐舞
- 音乐教育的定位、改革与策略——国民音乐教育问题探索之一被引量:1
- 2000年
- 针对我国现阶段国民音乐教育状况及相关的社会因素 ,本文从调研统计、综合背景分析 ,正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概括。
- 鹿建柱
- 关键词:教育改革音乐教育
- “学堂乐歌”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学堂乐歌”的兴起 ,促使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产生了质的飞跃。它使音乐教育不局限于专业化技能训练 ,而成为培养国民文化精神的基本手段 ,为后来的学校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 ,除继承“学堂乐歌”重视教化、强调娱乐的基本精神以外 ,要用现代科学的音乐观念全面把握音乐功能 。
- 鹿建柱
- 关键词:学堂乐歌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史
- 全文增补中
- 一道由“音响”与“政治”共同编织的“风景线”——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奥与诺诺的创作被引量:1
- 2000年
- 李红云邵彬
- 关键词:作曲家贝里奥音乐创作表现手法
- 论素质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塑造被引量:3
- 2000年
-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导致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缺失。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核心是塑造学生主体性人格。主体性人格就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的人格。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 ,摧毁等级制所带来的不平等观念 ,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育主体观 ,树立教师、学生辩证交往中的主体互动模式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寻找自我 ,发现自我 ,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 。
- 鹿建柱
- 关键词:素质教育主体性人格人文精神
- 音乐审美本质略论被引量:10
- 2001年
- 音乐的审美本质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对音乐审美本质的界定 ,首要的是以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听觉感性体验为基础 ,这是区别音乐与非音乐、美与丑的重要准则。同时人的社会历史性 ,也赋予了人具有精神内涵的属性 ,这个属性不能脱离它所生存的时代和社会。因此 ,音乐的审美本质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这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
- 石蔚
- 关键词:音乐审美音乐实践音乐美学听觉审美本质
- 浅析音乐的审美教育被引量:8
- 2000年
-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育的角度看 ,音乐是美育普及的重要形式 ,是美育诸形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感知、呼唤内在律动、丰富心理图式、孕育高尚情操。因此 。
- 邵彬
-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育音乐审美节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