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 作品数:177 被引量:914H指数:15
- 相关作者:张锁龙胡爱萍张炳生陈权高锡祺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三株处理印染废水细菌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7
- 1998年
- 从常州西郊的土样中,分离出三株处理印染废水的细菌。其中1-98和A2为脱色菌,1-98对活性艳红X-3B的脱色率为602%,A2对VB蓝盐的脱色率为984%。4#为降解菌,对苯胺的降解率为961%。三株细菌分别定名为:1-98为固氮菌(Azotobactersp.);A2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4#为节杆菌(Arthrobactersp.)。
- 程洁红李尔炀
- 关键词:脱色菌降解菌印染废水苯胺废水处理
- 甘蔗糖厂废醪液的综合治理
- 1998年
- 甘蔗制糖废醪液的排放严重污染环境。比较目前采用的几种治理方案,提出一种以多级闪蒸技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方案。与目前常用的垂直列管强制循环式多效蒸发方案相比,可提高造水比,减缓结垢。用新方案处理日榨1500吨甘蔗糖厂的酒精废醪液,工程总投资约6231万元,日产有机混合肥120吨,年净利3337万元。可实现废醪液、滤泥、炉灰的零排放。
- 张新年刘雪东
- 关键词:废醪液蒸发甘蔗糖厂废水处理
- 内置螺旋弹簧换热管的换热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采用自行设计的套管传热实验装置及流程 ,进行了内置螺旋弹簧换热管的换热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换热管内置螺旋弹簧时总的传热系数K值比无弹簧时要大 ,说明内置弹簧可提高换热效果 ,且弹簧振动时 ,传热系数达到最大 ;在相同当量流量情况下 ,换热管内置弹簧可明显增加管内阻力降 ,且阻力降受弹簧刚度和长度影响 ,但弹簧振动时阻力降趋于一致 ;弹簧与换热管内壁的摩擦可缓解管内壁结垢 。
- 张锁龙张琳
- 关键词:换热器换热性能
-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6种染料的脱色降解被引量:70
- 1999年
- 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与6种染料的液体静培养体系中,不同浓度的染料均发生脱色降解。共培育30d时,刚果红、直接冻黄G和活性翠蓝KN-G达到92%~99%的脱色率。10,50,100mg/L活性翠蓝KN-G,50,100mg/L金莲橙O与天青蓝A,100mg/L活性艳蓝KN-R的降解率达70%以上;18个样品中60%的降解率超过50%。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是2个重要过程。研究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各种染料类群具有广谱有效的脱色降解能力。
- 李慧蓉李华兵李文琼赵飞耿磊
-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染料吸附脱色生物降解
- 交叉两直线的最短距离的确定及解析证明
- 1999年
- 讨论了交叉两直线的最短距离的确定及其解法。
- 陈权毛秀娣
- 关键词:公垂线
- 稀土对渗铝HK40耐热钢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2年
- 采用 OM、SEM、EDX及 XRD等仪器设备 ,研究了经渗铝和稀土渗铝处理的 HK40耐热钢在 10 0 0℃、110 0℃、12 0 0℃空气中氧化的行为。发现经渗铝和稀土渗铝处理的 HK40耐热钢试样 ,其氧化动力学呈抛物线规律 ,经稀土渗铝处理后的试样 ,其氧化膜的塑性和粘附性得到改善 。
- 黄志荣徐宏李培宁
- 关键词:高温氧化稀土元素抗氧化性能表面改性
- 乙烯裂解炉管的渗碳与抗渗碳被引量:21
- 2002年
- 介绍了乙烯裂解炉管的渗碳过程及其危害性。从炉管材料的成分设计、炉管的表面处理、乙烯裂解工艺的控制等方面讨论了炉管的抗渗碳措施及其研究进展。
- 谢飞李雄张炳生胡静刘青林潘建伟
- 关键词:裂解工艺乙烯裂解炉管渗碳抗渗碳裂解装置表面处理
- 从管试样的P~Δ曲线记录确定碳钢管道的J_R阻力曲线被引量:3
- 2000年
- 提出一种直接利用实测四点弯曲管道试样的载荷 (P)~加载点位移 (Δ)曲线确定碳钢管道的JR 阻力曲线的单试样法 ,对几种管道试样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 ,用此方法所得的JR 阻力曲线与用其它方法所得的JR
- 黄志荣尤一匡
- 离心式超细空气分级机研究——气流粉碎系统工艺参数优化被引量:10
- 1998年
-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与粉碎机组成系统的离心式超细空气分级机的工艺参数优化问题。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得出最优工况条件。试验表明,分级机的转速、加料量、二次风量是影响分级机分级效率、分级粒径的主要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可为控制分级粒径进而实现目标分级服务的经验公式。
- 卓震刘雪东黄宇新
- 关键词:离心式工艺参数气流粉碎
- 旋转热管充液量的研究(一)
- 本文建立了旋转热管最佳充液量的数学模型和模型结果数据库,探讨了旋转热管的转速、几何尺寸、工作温度及传输功率对最佳充液量的影响规律,以求对实际应用中不同工况下旋转热管最佳充液量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张琳张锁龙
- 关键词:热交换器传热元件旋转热管传热传质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