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扶贫办
- 作品数:19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何志强葛志祥李鹏更多>>
- 相关机构:赣州市财政局于都县图书馆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赣州市第蔓人民医院送医下乡解民忧
- 2008年
-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于都县葛坳乡陈田村的定点帮扶单位。该院接到定点帮扶文件后,在2008年5月15日开始进驻该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院长张晓云、副院长刘少华等领导亲自带领该院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到陈田村全面了解村情,体察民意,对帮扶项目进行充分认证,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帮扶年度计划和三年帮扶规划。
- 葛长福葛志祥
- 关键词:帮扶工作医务工作者帮扶项目副院长
- 帮扶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
- 2007年
- 帮扶贫困农户,关键在于使其致富并建立长效机制。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省于都县从2002年春节起,连续7年开展“千名万户”帮扶活动,即10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一万名贫困农户,不仅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慰问活动,更在平时做到“六个一”,该县“千名万户”帮扶活动的开展,探索了一条帮助贫困农户致富的长效机制。
- 何志强肖承明
- 关键词:帮扶活动贫困农户中央红军长征结对帮扶慰问活动
- 强化五项措施 确保帮扶效果
- 2009年
-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定点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2008年的社会扶贫工作强化五项措施、确保帮扶效果,为于都农村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受扶对象的高度赞誉。
- 关键词:结对帮扶社会扶贫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县政府
- 润物无声育英才——“雨露计划”惠泽江西于都万名农村贫困青年
- 2010年
- 5月2日,在广东省中山海龙电脑刺绣公司的王娟、钟小华等人放假回家,专门到于都县委党校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她们高兴地告诉老师,参加扶贫免费培训成了她们人生的转折点,是雨露计划让她们学到了一技之长,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王娟、钟小华都是于都农村家境极为困难的学生,2008年初中毕业后,
- 何志强
- 关键词:农村贫困雨露计划英才免费培训初中毕业
- 艰难创业路 拳拳帮扶情——记科技致富路上的领头人王小英
- 2011年
- 在于都,提到县里的养猪状元.很多人都知道,她就是热衷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于都县富英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王小英。
- 何志强
- 关键词:科技致富创业路帮扶执行董事
- 中医院帮扶——医人更致富
- 2010年
- 中医院是于都县段屋乡康梁村的挂点单位。今年,中医院根据挂点帮扶段屋乡康梁村的实际情况,分别制订了对口帮扶段屋乡康梁村的实施方案和帮扶措施,并加强了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 李鹏
- 关键词:帮扶措施致富对口帮扶
- 授“渔”筑池 致富一方——于都县实施贫困劳动力培训与转移调查
- 2007年
- 老区于都:红色骄傲与脱贫的欲望共存
于都,是江西南部的一个大县,全县总面积2893平方米,现有23个乡镇,356个村民委员会,26个居委会,总人口94万人。这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于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极其重视,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于都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区贫困县,从政策、人、财、物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照顾。于都人民也一直没有停止或懈怠扶贫工作。
- 王功育谢弟铨
- 关键词:劳动力培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移调致富新中国成立
- 买单式培训 定单式就业——江西省于都县如何破解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难题被引量:2
- 2009年
- 江西省于都是赣州市人口第一大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群体大、数量大,总人口95万多人,外出务工人员占三分之一。但是务工人员特别是贫困农户家庭的务工人员文化不高、技能偏低,就业质量也差,绝大部分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技能要求低、简单机械性生产行业,“蓝领”技术人员和“白领”管理人员等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微乎其微。
- 王功育华有仁
- 关键词: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人员买单扶贫定单
- 江西省于都县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 2010年
- 2002年起,于都县依托整村推进,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在20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分批实施扶贫开发,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紧扣大局,努力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方向来拓展扶贫开发的思路,
- 何志强
- 关键词:扶贫开发农民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整合资源
- 引导农户依托产业脱贫
- 2005年
- 王功育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财政扶贫资金扶贫开发贫困户扶贫工作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