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 作品数:210 被引量:359H指数:7
- 相关作者:杨秀侃胡凯胡凯张帜陈健源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海南媒体担当被引量:1
- 2016年
- 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理所当然应当抓住"一带一路"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发展好自己的同时,为"一带一路"贡献自身的力量。海南媒体作为海南经济文化建设的舆论先导和形象展示载体,更应当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所担当。惟有如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际范儿"才会更加明显,海南与"一带一路"战略才会结合得更加紧密,海南经济文化才能走上新的快车道。
- 曾庆江
- 关键词:担当
- 新媒体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没有给予明确的答复,波斯特理论中提及下述的内容,即"新旧媒体之间没有一条鲜明的分界线,两者‘并非彼此相继,而是相互涵盖;并非彼此置换,而是相互补充;并非按历史顺序发生,而是同时代存在’。"新媒体经济的运营,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在发展的进程中面临各种挑战。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经济形成与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文化产业在新媒体经济下面临的挑战,最后列举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措施,期待新媒体经济与文化产业两者相互促进,在经济市场中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 张帜
-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产业
- 新媒体视域下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研究——以《小莉帮忙》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小莉帮忙》因其独特的节目形式、优质的内容选择、贴近民生的语态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小莉”们正是该节目最大的特点,她们的群体形象和集体行为是节目的典型代表。在节目中她们既是记者也是事件的参与者,全程参与到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本文着重分析节目自身特色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做的创新探索,旨在为民生新闻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 郭曼
- 关键词:新媒体民生新闻公益性媒介融合
- 试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文化适应和社会认同——以黑龙江厅官三亚裸奔事件为例的舆情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从文化适应的概念出发,以黑龙江厅官三亚裸奔事件为例,梳理这一事件所引发的舆情演变过程,探讨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因素,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文化适应和社会认同这一课题,认为海南侯鸟移民面临文化适应和社会认同的窘境,海南国际旅游岛应发挥文化建设育人、教化、凝心、聚力的作用:第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第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搭建候鸟群体和本土居民交流的文化平台,加强北方社区与本土社区的沟通;第三,发展覆盖城乡、面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四,拓宽候鸟群体话语表达的渠道,增加候鸟群体话语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机会;第五,重视社会舆情的引导和网络治理工作。
- 杨秀侃
- 关键词:文化适应社会认同文化建设
- 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理念的教育路径研究——基于高校新闻专业的教育教学
- 2024年
- 后真相时代背景下高校新闻专业的教育面临挑战,要抵御其产生的消极影响,矫正新闻伦理的失范行为,高校应对的有效路径是:将新闻价值理念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将其与人文教育、价值观教育相融合,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决舆论治理问题,同时加强新闻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探索构建新闻教育的长效化机制,着力打造高层次新闻专业教师队伍,从而提升高校的整体抗压水平及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学生的新闻专业素养和直面后真相的思辨能力。
- 卓兰花郑海妹
- 关键词:新闻价值教育教学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俄合作办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以海南师范大学中俄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 2020年
- 一直以来,我国将俄罗斯看作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伙伴,在进行两国人才交流的同时,教育互动更是势在必行。当前时代背景下,中俄双方要对跨境学术交流和教育资源互换给予高度重视,为以后的高质量教学发展提供典范。本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中俄合作办学现状进行概括描述,从合作办学的核心目标、课程设置,以及中俄两国文化交融等方面探寻中俄合作办学的意义,试图总结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俄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向。
- 胡凯梅也天
-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俄合作办学
- 新闻媒体记忆的特征被引量:2
- 2019年
- 自哈布瓦赫将传播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引入进记忆研究领域,使集体记忆研究超越个体心理层次而进入社会文化层次以来,媒介作为一种技术、物质载体在记忆实践中的重要性就不断被强化,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媒体记忆领域,诸如小说、电影、纪录片等多种媒介形式受到记忆研究者的关注。
- 龚新琼
- 关键词:记忆研究新闻媒体媒介形式文化层次心理层次纪录片
- 智媒时代下网络舆情的特征、困境与治理策略被引量:1
- 2023年
- 智媒时代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生产等技术让网络舆情呈现出传播主体自动化、内容多形态融合、传播组织动员高效、传播指向精准等新的特征,同时,也让网络舆情治理面临虚假民意误导舆情走向、群体极化风险升高、算法黑箱、舆情治理制度规范化等问题。面对困境,加强社会网络舆情治理的技术赋能、注重培养复合型舆情治理人才、完善法律法规监管是网络舆情治理的关键路径。
- 张帜
- 学理探究求深,突出文化特色
- 2021年
- 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敏感,遵循国际传播规律、始终注重传播的实际效果,强化求同淡化存异、善于做“看不见的宣传”,建立既能让世界真正明白又具有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对外传播实效,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 顾勇华
- 关键词:国际舆论环境国际话语权求深传播实效
- 智媒时代对新闻生产中算法新闻伦理的思考被引量:18
- 2019年
- 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智媒时代已经到来,传媒业新一轮技术变革开始,算法新闻走近公众视野,成为了未来最具有潜力的新闻生产模式。但随着算法新闻如火如荼地发展,数据安全性、内容泛娱乐化、"过滤气泡""信息茧房"、新闻真实性偏差、算法黑箱和算法偏见等算法新闻伦理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算法新闻理念内部价值的不平衡与大数据本身的缺陷。增强算法透明性、回归新闻专业主义、加强算法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结合、完善法律和道德监管体系,可以帮助算法新闻在初智媒时代提供有效的伦理规范路径。
- 张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