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1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处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北京邮电大学 全无线覆盖校园网新模式
- 2018年
- 北京邮电大学校园网最初于199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持续建设。从三节点环状园区网到星型园区网,再到2018年初完成的三校区环状光纤网,校园网已经从最初为科研、图书馆等少数部门服务的小规模网络,发展成为全校师生教学、科研、办公、生活服务的多业务承载的多校区大规模宽带网络。
- 赵钦王振华安杰
- 关键词:大学校园网无线宽带网络园区网多校区
- 采用开放式平台的校园一卡通大数据应用方案
- 校园一卡通是高校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普遍存在无法满足个性化查询,无法对校园事件进行智能预测,在学生考评、安全监管、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决策成本较高等问题。针对北京邮电大学校园一卡通系统存在的这些问题,首先探讨了校园卡大数据的...
- 尤杨胡燕
- 关键词:大数据校园一卡通智慧校园
- 文献传递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安杰:IPv6认证重要性日益凸显
- 2018年
- 在“2018中国高校CIO论坛”开放论坛中,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安杰作了《北京邮电大学校园网建设及机房安全工作经验分享》的报告。他对北京邮电大学校园网建设现状、无线网络建设情况及下一代互联网IPv6北邮节点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以下是主要内容。
- 安杰袁玉凝(整理)
- 关键词:IPV6信息化校园网建设下一代互联网
- 基于信息系统研发的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培养被引量:1
- 2021年
- 研究生前往企事业单位的研发岗位实习有助于科研成果转化,有利于克服学校教学滞后于行业热门技术的问题。通过将实习课题指定为毕业论文课题,可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由于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丰富多样,与计算机科研教学协同促进,因此实习内容主要安排为真实的信息系统研发,由具有企业研发经验的学校导师和相关公司技术人员联合管理和指导。经过研发实习,研究生在对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作出贡献的同时,技术水平和社会经验均明显提升。近5年来,该培养模式下的绝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被行业一流单位聘用,证实了市场对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认可。
- 徐溟鲲徐晓雅薛薇
-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信息系统产学研一体化
- 告警自动触发的高校智能客服系统设计和实现被引量:1
- 2023年
- 设计并实现基于告警自动触发的高校智能客服系统,创新性地把目前高校现有的IT运维系统和工单流程系统进行联动.基于故障告警自动触发工单任务,将其与宿舍管理系统和房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互通,实现工单内容自动填写的功能.此外,通过主动方式联系用户,实现在用户还没有察觉到网络故障时已经帮助其解决故障并进行电话回访的功能.这种通过信息化手段主动的客户服务方式既能提高解决用户故障的效率,也能大大降低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师生的信息网络服务体验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 马刚尤杨张闯乔秀全
- 关键词:告警IT运维
- 如何走好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 2023年
- 教育数字化成效如何?推进难点和解决方案是什么?在2023中国高校CIO论坛开放论坛上,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副主任乔秀全、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处长马传连、中国海洋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张永胜、西北工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薛静围绕“教育数字化落地场景、推进难点、解决方法”展开讨论,研讨由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许维胜主持。
- 乔秀全马传连张永胜薛静许维胜
- 北京邮电大学5G赋能智慧校园实践
- 2024年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的逐步应用,教育逐步从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变革,开启了教育信息化新时代。5G通过提供人人通信、人机通信和机器之间通信的多种方式,支持移动因特网和物联网的多种应用场景。同时,5G网络通过提供多样化业务需求和业务特征的能力,适应不同教育应用场景的灵活性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 朱晓瑛乔秀全胡燕李永杰
-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移动因特网
- 新型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被引量:8
- 2017年
- 智慧城市建设迈入了新型智慧城市阶段,智慧校园建设该何去何从?在梳理智慧校园建设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智慧校园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内涵,总结了在建设过程中应秉持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新型智慧校园建设方法论,包括宏观模型、建设思路、功能规划、全局信息模型、数据治理模型等,破解了校园数据互联互通以及遗留系统接入的历史性难题,并以北京邮电大学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为例进行应用效果示意。
- 安杰
- 关键词:智慧校园互联互通
- 大模型助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北京邮电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 2024年
- 随着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也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如何实现产学研用协同的模式创新,构建教育领域大模型,推动高校数字化转型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大模型赋能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化转型“数字北邮”的实践为核心,介绍北京邮电大学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情况,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大模型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探索;提出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备创造力的“AI+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领域交叉融合人才,教师角色向“人机协同”转变,关注以思考和创造为核心的数字素养培养;北邮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实践,包括以智慧教室、教学云平台为基础演进到建设大模型赋能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平台;以产教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机制,在国内率先开展大模型赋能的代码编程教学实践、构建大模型融合知识图谱的自适应个性化学习平台;积极布局教育大模型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与领域头部企业共商共建产学研协同联合实验室,等等。北京邮电大学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产学研协同新机制,以教育大模型为核心,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可以为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典型经验。
- 乔秀全王楠郜盼盼伍力慧李礼
- 关键词:拔尖人才培养知识图谱
- IPv6移动性解决方案
- 2021年
-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是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络演进,各种有线、无线接入方式对于用户业务体验需要提供通用的移动性,用户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到统一的业务特性,因此,移动网络向IPv6过渡是必然的趋势。下一代网络的移动性支持是比较宽泛的问题,而移动IPv6又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协议,本文研究了移动IPv6的通信机制,对通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形成了在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上实施的一整套网络方案。
- 张晓冬王振华赵钦李子超马严
- 关键词:移动性支持通信机制下一代网络网络方案网络运营商无线接入方式